APP下载

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探析和现实研究

2010-08-15李幼平

创新 2010年6期
关键词:创业者效应

李幼平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探析和现实研究

李幼平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研究创业能够带动的就业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调查,分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包括创业对就业率的正、负相关性和时滞关系,以及创业对岗位的创造能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负相关性。由此从政府、高校、社会三个方面就如何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若干建议。

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正负相关性;时滞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扩大就业,创业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国家经济增长导致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90多万人就业,“十五”时期下降到仅能带动80多万人就业。[1]显然,要扩大就业,在当前的经济结构条件下,必须通过促进创业的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业的倍增效应,带动就业的整体增长。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包括财富的创造、企业的创造和雇佣的创造。创业对促进经济不断增长、扩大就业容量会产生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创业者不仅自己可以实现就业,同时,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可以吸纳众多的就业人员。国外学者伯奇在《小企业创业对就业影响的开创性研究》中指出,美国在1969~1979年间,新增就业机会的80%是由雇员人数不到20人的企业所提供的。但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伯奇可能高估了小企业对就业增加的影响力,并指出,根据修正后的数字,小企业在新增就业中所占份额达到50%。[2]在我国,劳动保障部有关人员指出,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不断创业、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工程,是中国大学生积极就业政策最主要内容之一。根据目前的统计分析,平均1个人创业可以带动近5个人就业。[3]

(一)创业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倍增效应又称乘法效应,它是指某一领域内某个事物通过一点扩大成线、由线扩大成面的方式,实现其本身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成倍增长。创业带动就业中的倍增效应是指创业者通过自主创业,不但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新成立的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者,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同时,新创建的企业会从原本单纯就业的人群中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而创业主体的增加又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从而实现创业者和就业企业的不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4]

创业者通过“自谋职位”和“自我雇佣”实现就业,是对传统的通过“存在职位”和“他人雇佣”实现就业的一个突破。同时,一人创业往往可以带动多人就业。

(二)创业带动社会整体就业的扩容效应

所谓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容效应是指,通过创业者新创立的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就业容量的扩大和增长。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积极推动创业型经济的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最早是由美国人德鲁克提出。他认为,创业型经济主要是指以大量新创建的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一种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它从制度结构、政策和战略上支持并保证经济创新,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5]

从国际上看,有关资料显示自198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创业活动风起云涌,创业者数量突飞猛进。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出现了创业革命,当今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在1980年以后创造出来的。2005年,美国有2500多万个企业,其中99%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销售额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就业人数占总数的54%。[6]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业型就业是解决经济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它既是一种经济政策,同时也是一种就业政策,为解决可持续性就业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创业型就业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社会和高校参与、市场化运作”三者的密切作用,依靠市场创造创业机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中的扩容模式来促进就业工作。

(三)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模式的时滞效应

首先,创业可以有效带动就业,其对就业率的影响总体上呈现正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亦不寻常,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较大复杂性和综合性。创业会产生新的企业和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又必将带来一个短期内直接的就业岗位数量的增加,这是创业对就业的正相关性;同时,当一个新公司的成立时,必定会增加行业内的竞争,根据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又势必会有公司被挤出市场,出现“替代”效应,从而导致部分人员的失业,这就是所谓的创业对就业产生的负相关性。Fritsch和Mueller在2004年对两者的变化关系提出了一个模型和时间滞后的测试,认为创业对于就业率和区域经济增长最积极影响是在其创业后8年左右的时间里,再经过10年左右就会消失。[7]因此,如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仅仅在政策上通过创业来促进就业,则有可能在5~6年后,需要通过调整宏观政策的方式来保证就业率。

其次,创业对就业的影响不是即时的,它存在一个短时间的滞后效应。据Audretsch和Fritsch(2002)在德国的研究指出,由于一个公司从诞生到成长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就业与创业之间存在一个短时期的时滞关系。[8]

再者,研究表明:总的就业创造和企业规模之间是存在一种负相关性的。美国学者伯奇在《小企业创业对就业影响的开创性》研究中指出,[9]美国在1969~1979年间新增就业机会的80%是由雇员人数不到20人的企业所提供;Robson和Gal-lagher(1994)的研究表明,1971~1981年,在英国,所有新的就业岗位中,约1/3都来源于少于20个员工的小型企业。

二、创业带动就业具有显著的现实效果

国内的创业企业,主要是个体企业,包括大学生创业企业都对就业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带动作用。

从国内看,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①http://www.smxs.com.cn/viewtexti.asp?id=851248。,截至2006年年底,该市共有工商户92700户,其中注册资金总计11.70亿元,从业人员总计18.99万人;共有私营企业8880户,其中注册资金120.54亿元,从业人员总计9.90万人。也就是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用总计132.24亿元的注册资金创造了28.89万个就业机会,承担了该市近一半的就业岗位数。而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对就业工作所做出的贡献进行比较时发现,个体工商户只用了私营企业的1/10的注册资金,竟然创造出比私营企业多一倍的人员就业。由此可见,该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对该市就业、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合肥市,[10]仅2009年就有接近5400人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各项创业培训,该市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达28700户、私营企业达11189户、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达1258户,这些企业的成功创办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约221400个,也就是说,平均每创办1个企业可以提供5.38个就业岗位。在广州市,[11]自2009年以来,该市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先后有7656人参加了市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课程,其中有2630人实现成功创业,从而实现和带动了13333人就业,平均每1人创业,就新增5.07个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了政府部门的就业压力。

2009年9月,对17所高校近万名学生和30多位创业者的抽样调查显示,劳动者在创业的时候,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平均1人创业一般可以带动5人实现就业。因此,培养一批成功的创业者,可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创业成功,解决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更多的求职者创造岗位。

三、扩大创业型就业倍增效应的措施

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层次、多领域进行制度完善、政策设计,同时需要不断整合全社会的资源。要实现创业型就业,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提高创业质量和创业项目的竞争力。

(一)政府扶持方面

政府是实施创业型就业的引擎。从宏观上讲,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各级政府务必要把创建国家创业城市与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公开、信息渠道畅通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发挥组织的协调作用,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通过招标采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级管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企业诊断、管理培训课程,提高创业者的管理水平,并组织一批有志于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咨询服务人员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发展战略、管理方法、组织结构设计、制度建设、财务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开展相关培训、咨询、策划和跟踪指导服务等;[12、13]从微观上讲,必须从制度、机制上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例如,广州市政府在2009年制定《广州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和《广州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同时,政府要督促各职能部门在审批企业各类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把扩大就业、吸纳就业人员数量作为重要评估内容;另外,对于相关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一定程度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和简化各种审批手续也是政府部门为创业者提供发展平台的有力措施。

(二)学校教育方面

第一,高校必须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自信心”、“挑战心”、“责任感”等有利于创业的健康人格。同时,可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式的心理咨询机构,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谈心、集中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他们直面人生,正确对待创业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和问题,积极调整创业心态。

第二,教务部门应适当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在各门业务课和创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引导他们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向学生传授与创业有关的基本知识,开设创业计划大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相关赛事,培养学生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另外,在实践方面,应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劳动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国情,让他们及早理解创业的艰辛,强化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其劳动技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和智力优势,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将创业教育融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在社会教育方面,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家校鼓励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同时,要不断普及有关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介绍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交流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大学生避免产生因过度溺爱和教育不当,而滋生的不利于培养创造、创业能力的因素。

(三)社会环境方面

加强创业宣传,不断营造创业氛围。通过政府和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成功的案例,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们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首先,应加大创业带动就业“核心场地”(即创业园区)的开辟力度。在继续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的同时,要把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任务。在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应开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发展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各类型的创业园区,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地区,也可以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对于现有闲置的工业厂房等房产,社会应支持其改建为创业园区或经营场地;另外,对于各类创业园区,也要为进入园区的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租金优惠、税费减免、房租补贴等扶持政策。[14]

其次,要加大创业带动就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除了对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为创业者提供金融支持外,国家仍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风险投资投向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开辟新型创业项目。

再者,对创业者在一定期限内的贷款采取贴息方式,加大开展创业培训与指导课程,特别是对返乡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进行分类创业培训和指导。此外,还可面向社会招募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服务专家志愿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帮扶创业者创业,不断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指导、代理登记、融资指导、政策信息、技术支持等服务。[15]

四、小结与展望

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就业具有两种形式:雇用就业与创业就业,有了成功的创业就业,才能带动更广阔的雇用就业,前者对后者具有倍增效应的效果。加强对创业型就业工作中的倍增效应研究,用最优化理论进一步探究创业与就业率的正、负相关性和时滞关系,以及创业对岗位的创造能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负相关性,对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难问题有重要意义。

[1]新华社.十七大报告解读:鼓励创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EB/OL].(2008-01-07)[2010-09-29].http://www.gov.cn/jrzg /2008-01/07/content_851661.htm.

[2][美]布莱克福德曼.美国小企业成长与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03-204.

[3]刘铮,刘羊旸.中国将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EB/OL].(2007-12-14)[2010-09-30].http://news.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7-12/14/content_7250047.htm.

[4]王福生.扶持全民创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J].山东劳动保障,2010,(S1).

[5]李政.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J].学习与探索,2005,(2).

[6]马达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研究[EB/OL].(2008-0 9-11)[2010-09-30].http://www.chinact.org.cn/Html/200891113 3518-1.html.

[7]FRITSCHM.Effects of new business formatio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overtime[J].Regional Studies,2004,(38).

[8]AUDRETSCH D,FRITSCHM.GrowthRegimes over Ti me and Space[J].Regional Studies,2002,(36).

[9][美]布莱克福德曼.美国小企业成长与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03-204.

[10]王梅.新增创业带动就业22万人[EB-OL].(2010-01-30)[2010-09-30]http://www.hf365.com/html/01/05/20100130/303 261.htm.

[11]王建平.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明显[EB/OL].(2010-06-03)[2010-09-30].http://chuangye.cyol.com/content/2010-06 /03/content_3262356.htm.

[12]饶雨平.完善制度环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

[13]田耘.创业带动就业 显现倍增效应——成都市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07,(7).

[14]陈合宴,谢兴吾.培训促进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解读湖南省长沙县就业培训“四·三”模式[J].中国劳动保障,2009,(1).

[15]邬秀君,钟魏.打造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模式[J].中国人才,2009,(7).

[责任编辑:李君安]

Effects and Practical Study of Business Startup Driving Employment

LI You-ping

Establishing business startup driving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 currently.Thus it is a significant issue to study the quantity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driven by establishing business.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rvey data,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multiplication effect of business startup driving employment includ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effects and time-lag effects of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startup on employment rat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startup on creative ability of the post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effects among enterprise scale.Therefore,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the multiplication effect of business startup driving employment from aspects of government,college and society.

business startup driving employment;multiplication effect;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effects;time-lag effects

book=111,ebook=164

C913.2;F062.9

A

1673-8616(2010)06-0111-04

2010-10-11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和机制》(09XJY008)

猜你喜欢

创业者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懒马效应
场景效应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互联网创业者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
从职场高管到创业者的一年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