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刍议

2010-08-15张龙翔

关键词:产品设计传统思想

张龙翔

(三明学院艺术系,福建三明365000)

中国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刍议

张龙翔

(三明学院艺术系,福建三明365000)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根源,而且它也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在当代产品设计之中。产品设计师应把自己的设计纳入社会文化的系统中进行考虑,充分认识产品设计的文化功能,发挥其文化传播效用,明确自己所担负的文化责任。

传统文化;产品;设计

一、传统文化因素与产品设计

什么叫传统文化?著名民艺家张道一先生解释传统时指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1](P10)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如太极图、传统吉祥纹样等)和器物造型元素(如中国结、麻将以及生活器物等),在产品设计中都可以很好地加以应用和提炼。20世纪60年代以后,多元化的产品设计风格竞相出现,人们对产品设计的传统文化因素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革命以来,高新技术带动的产品功能与形态的重新定位,使得产品设计的传统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直接影响了古代的造物设计,而且它也间接地影响当代产品设计思想,对当代产品设计起着借鉴作用。

(一)“天人合一”与当代产品设计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根本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统一。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与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设计思想具有相通之处。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于技术的注重和对于自然的无情利用,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恶化。20世纪70年代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性设计思想应运而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大到了整个生物圈。而中国古代“天人合德”、“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为可持续性设计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思想体系。

(二)“以人为本”与当代产品设计

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儒家关于人定胜天的学说,另一方面是道家“无以人灭天”的理论。其中儒家揭示出人相对于自然的优势,道家提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者对于当代产品设计都有重大的影响。

所谓对天道和人道的把握,实际上来自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的生活经验的哲学升华,其思想的根基就是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即“天人合一”。这被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认为是最大的人本思想。当代产品设计提倡以人为本,就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谋求人的幸福。

(三)“知行合一”与当代产品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哲学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思想学说与生活实践融成一片。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理论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从生活实践出发,以反省自己的身心实践为入手处,最后又归于实践,将理论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从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而言,既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即知识、伦理、道德等;也有形而下的具体造物形式。如果我们把前者看成是“知”,后者则是“行”的体现。从这个方面看,当代产品设计过程必定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这种思想对于当代产品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促进作用。

三、当代产品设计的文化趋势

(一)民族性

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理由。在历史进程中,尽管某些民族的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已然消失,但它所产生的意义却依然存在,因为它已经以某种新的形式融合或存在于其他文化之中了。经过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独特体系。这种稳定与独特,也并非仅是中国文化自身孕育的结果,而是在不断吸取和兼容中逐渐实现的。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中华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兼容,都是这种发展的历史见证。毋庸置疑,当代产品设计必须融入到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去研究中国产品设计文化的未来,则需要有更加开放的胸怀,积极探寻并建树新的民族个性,随时增强其可交流的资质,使其固有的价值体系在不断吸取和兼容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其一,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的产品设计,并以此来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超越。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典型的封建制度中形成的,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在形式上已浑然一体。因此,在产品设计的文化继承问题上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只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去弘扬与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即“神”融入进去。弘扬首先是继承,因为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不能割断历史。其次是选择,因为我们既不能让腐朽的东西流行于世,也不能让宝贵的成分失之于现代。其二,要立足于中国当代产品设计的现状来看世界,在主动参与中实现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均是在相互借鉴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近代中国虽遭遇过西方文化的冲击,但那都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参与的。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盛行。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热潮中,就出现过“彩陶热”、“敦煌热”、“汉唐热”、“民间热”,这是在“横扫一切”之后的复苏,一旦走上正轨,这些热流都会汇入时代的大潮中,以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的融合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立足于中国当代产品设计现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主动参与,不要被动遭遇。二是要在为我所用的基点上进行借鉴与识别,即对异质文化的取舍,其目的在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非其他。三是要在相容中去结合,而非一方吃掉另一方或机械地拼凑。四是要以融合为手段来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这是融合中必须要保持的根本。五是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世界文化多样并存,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分辨出哪些是先进的,能够促进中国当代产品设计发展;哪些是腐朽的,会阻碍当代产品设计的进程。只有这样,借鉴和融合才能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时代性

从历史上看,凡把基点放在抛弃民族传统文化、以“全盘西化”为进入现代化唯一途径的做法,都是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而没有把现代化看成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极复杂、多层次、多侧面的历史过程。实际上,世界各国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艺术创作,都不可能把自己的传统扔掉,都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吸取和改造。再者,西方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取其他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当代产品设计中,设计师们充分领悟到,文化是当代产品设计的灵魂,凡是优秀的产品设计,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追求产品设计的时代性,是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进程连在一起的,作为历史的延续,必须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只有这样,才能构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设计。由此,我们探讨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关系时,要从适应现代设计发展的高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所有积淀,把那些已成为人类共有,并不受历史限制的精神财富全面地吸收过来,把那些置于封建文化中的具有闪光思想的因素剥离出来,批判地继承历史文明中的优秀成分,并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来。

[1]张道一.张道一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强 琛 E2mail:qiangchen42@163.com

book=761,ebook=761

G04

A

1673-1395(2010)03-0167-02

20100409

张龙翔(1968—),男,福建闽侯人,讲师,主要从事设计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传统思想
智能产品设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冷·暖》
《教堂之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