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人”假设的发展及其方法论意义
——仅以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贡献为例

2010-08-15余宝红王红松

关键词:诺贝尔奖约束条件经济学

余宝红王红松

(1.江汉石油管理局审计处,湖北潜江433124;2.长江大学组织部,湖北荆州434023)

“理性人”假设的发展及其方法论意义
——仅以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贡献为例

余宝红1王红松2

(1.江汉石油管理局审计处,湖北潜江433124;2.长江大学组织部,湖北荆州434023)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它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拓展偏好指向、明晰约束条件、确立实现方式、探究心理机制、扩大适用范围。其蕴涵的方法论,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的现实性、“理性人”假设发展的具体方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方法论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

经济学诺贝尔奖是经济学最重要的奖项,授予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作出重大创新的经济学家。由于“理性人”假设在经济学体系的基石性地位,“理性人”假设的重大发展自然成为诺贝尔奖特别关注的对象。经济学诺贝尔奖已颁发41届(1969年—2009年),已有64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其中,与“理性人”假设发展有关的就有20多人。

“理性人”假设历来存在许多争论。研究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理性人”假设的发展,特别是他们的分析方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理性人”假设,提高经济学的研究水平是有益处的。

一、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理性人”假设的发展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虽然学术上并没有精确的描述,但都比较接受这样的认识:人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偏好最大化。容易看到,“理性人”假设这一概念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人性、约束条件、行为目标、目标实现方式,其核心内容在于“自利”和“理性”。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理性人”假设的发展,正是在整体把握“理性人”概念的前提下,将概念内容进行全面的细分,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很容易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1](P57~62)

(一)拓展偏好指向

追求个人最大化偏好是“理性人”的行为目标指向。偏好对消费者而言是效用,对生产者而言是利润。不过,这种最初的认识还是非常粗糙的。效用被理解为短期和静态的,利润也局限于对古典企业行为目标的理解上。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拓展了行为个体的目标指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与费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将消费者偏好从短期、静态效用拓展为长期、动态效用,即消费者不仅考虑短期,而且还会根据长期的预期收支进行消费决策。

古典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而现代企业却将二者分离。显然,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的行为目标是不同的,利润并不成为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共同的行为目标。现代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对现代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目标做出了不同于古典企业的描述。科斯是该领域最杰出的代表。

(二)明晰约束条件

“理性人”追求个人最大化偏好是有特定约束条件的。最初对约束条件的认识是浅显的。消费者的约束条件仅仅是收入水平,生产者的约束条件仅仅为资本规模。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将“理性人”追求最大化偏好的约束条件明晰化,揭示出许多隐含的约束因素。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一崭新概念,认为传统经济学完全忽略了它的存在。交易成本是市场交易中的客观现象,存在于市场交易的全部过程。作为经济行为的内生机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理性人”行为目标的实现。

传统经济学忽略对信息的研究,往往假定行为个体拥有完全的信息、获取信息没有成本、个体之间的信息也是对称的。这种假定完全脱离现实,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才是经济的常态,信息同资本、土地一样,都是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理性人”在这种信息结构下的行为决策,一定有别于适用传统经济学所作的决策。莫里斯、维克瑞、阿克尔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对信息的揭示,进一步明晰了经济现象隐含的奥秘。

(三)确立实现方式

也就是确立“理性人”行为目标的具体实现路径。以往认为,“理性人”实现偏好最大化的过程非常直接、非常简单,其实并非如此。西蒙提出“有限理性”概念,认为“理性人”假设是苛刻的,人不可能如“理性人”那样具有完全的信息与完全的计算分析能力;人也并非追求偏好最大,而只是要求“满意”的结果。

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最大化偏好的分析,几乎都局限在人对物的理性选择。实际上,人的选择会更多地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也就是说,个体的最优行为往往是其他个体的行为函数。博弈理论因为其深刻性与广泛性成为荣获多届经济学诺贝尔奖的研究课题。纳什、海萨尼、泽尔腾奥曼、谢林、马斯金、迈尔森、赫维奇的贡献可以归结为确立“理性人”实现目标的具体方式上。

卢卡斯创立了理性预期学说,认为行为人决策不仅依据事物当前的状态,他还会考量事物的未来趋势。使“理性人”建立在未来预期的基础上,又一次明确了“理性人”实现目标最大化的具体路径。

(四)探究心理机制

“理性人”假设要想成为科学必须经得起逻辑与经验的双重实证。拓展偏好指向、明晰约束条件、确立实现路径属于逻辑实证的范畴,它使“理性人”假设的内在逻辑更加缜密。随后的经验实证就是让“理性人”假设在经验中得到检验。显然,寻找可控实验和心理学依据是最有效的方法。卡尼曼、史密斯分别从认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两方面对“理性人”假设进行实证研究,但研究结论出乎意料:经验依据不仅没有证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证伪了“理性人”假设。“实验结果表明,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假定需要修订”,“在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边缘地带展开的现代研究已经表明,某些概念如有限理性、有限自利和有限克制,是经济现象范畴中的重要因素”。

可控实验观察到的不过是人类行为的宏观表现,认知心理不过是人类思维的外化。由此看来,人脑科学最直接证据才是“理性人”假设得以证实或证伪的关键。令人振奋的是,这一领域的早期研究成果不仅没有对“理性人”假设提出质疑,相反,它恰恰为这一假设提供了令人惊叹的“实证”[2](P7)。大脑的“黑箱”已经或者正在被打开。可以预测,这一领域的经济学家不久将会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

(五)扩大适用范围

在坚持经济行为具有“理性人”特点的前提下,将“理性人”假设推广到人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等各种行为分析中,这也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起因。布坎兰创立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选民、政治家、官员的行为完全可以类比为“市场”行为,也是各自追求目标最大化。贝克尔走得更远,他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包括教育、家庭、婚姻、种族歧视、利他主义等都符合“理性人”特点。诺斯对制度的研究发现,人类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也是成本与收益权衡后的结果。福格尔以“理性人”假设很好地解释了美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历史。威廉姆森则是在“理性人”假设中引入社会学因素,对经济治理,特别是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做出了卓越的分析。

二、“理性人”假设发展的价值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理性人”假设的发展,使得“理性人”假设的内容日益丰富,从而也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更加牢固。其理论意义当然重要,但方法论意义也不可低估。

(一)经济学假设的存在意义

现代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一套逻辑系统,也是一门严格依赖假设而存在的学科。创立前提性假设是其逻辑演绎的必要条件,目的在于合理地简化复杂的经济现象,从而确立经济现象之间的核心结构。没有明确的理论假设,经济学基本概念必然混乱,经济学理论将必然含糊不清,也就无法形成经济研究的共同规范。

经济行为是社会现象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它是由大脑控制和支配的。因此,直接依据人类思维机理建立经济学理论模式是最恰当的。由于人类对决定自己行为和心智的大脑知识相当贫乏,依据人类思维机理建立经济学理论还不现实。我们只有运用“黑箱”理论,从经济行为的外观表现来推测人类思维机制。大量实际观察容易发现,经济行为符合“理性人”的特点,既“自利”又“理性”,因而“理性人”假设被抽象、概括出来。由于内容简单,具备事实依据,容易演绎结论,特别是能够合理、广泛地解释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成为现代经济学普遍接受的假设。不仅构成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而且蕴涵着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甚至主要的结论。经济学诺贝尔得主对“理性人”假设的内容或许有不同的认识,但对在理论假设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没有任何诋毁,并且还合理地加以应用,深得科学哲学的精髓,表现出深厚的科学素养。

重视理论假设对我国经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消除无谓的概念之争。由于理论假设包含了研究对象的定义或限定。因此,如果不同意理论中的某些观点和结论,可以直接寻找演绎这些观点的逻辑矛盾,或者修改某些假设使之更符合现实,而不必纠缠于概念本身。第二,避免对理论的曲解。经济理论是有假设限定的,这些假设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隐含的。弄清了各种假设前提,理解了理论的适用范围,才能算真正懂得理论本身。第三,提高理论假设水平。我国经济研究同时存在没有理论假设与错误理论假设的问题。没有理论假设必然影响研究对象的确定,致使理论研究停滞于概念争论。错误理论假设包括假设的逻辑矛盾和缺乏现实性。前者如“自利、利他”的人性假设,后者如以社会主义规范性预言作为理论前提,致使理论假设无法演绎出可以观察到的经济事实。

现代经济学强烈依赖“理性人”假设的存在。它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某种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分析范围、分析方法,甚至基本思想和研究结论。这和其他学科的假设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比如数学的线、面假设并不能衍生几何理论,物理学的质点假设并不能衍生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对“理性人”假设现实性的关注和追求就是必然的了。可以说,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就是“理性人”假设逐步接近现实的历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理性人”假设作出的种种努力,就是不断的修补、充实这一假设,使之丰富和贴近现实的过程。毫无疑问,假设与现实越是接近,诞生的理论越是具有解释和预测能力。

(二)“理性人”假设的现实性问题

但是,也不能对假设的现实性作片面理解。对此,经济学家内部就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如果把经济学看作是一种公理化体系,它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一种用于参考的系统标准,那么,经济学假设就不存在现实性的问题。费里德曼认为,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它的预测能力,与假设的现实性没有关系。费里德曼的观点,对于那些因拘泥于假设的现实性而不能大胆发展经济理论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经济学毕竟是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假设应该是对现实某种程度的描述。所以,萨缪尔逊称费里德曼的“假设无关论”为“F扭曲”。正确的说,经济学假设应该在简洁性、现实性与可操作性做出平衡。

(三)“理性人”假设发展的具体方法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理性人”假设的发展,其研究路径可以概括为:在整体把握“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细分出概念所涉及的各个因素(人性、约束条件、行为目标、目标实现方式、自利、理性),然后对各个因素作出系统的研究。这种解析概念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理性人”假设的内涵,完善了“理性人”假设的逻辑体系。也正是这种研究方法,吸纳了对“理性人”假设的各种批评意见,扩大了“理性人”假设的解释力。比如,贝克尔在个人效用函数中引入“利他”因素,对“自利”的偏好作了扩大性的解释,进一步证实了“理性人”假设的一般性。虽然卡尼曼、史密斯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证伪了“理性人”假设,但通过拓展偏好指向、明晰约束条件、确立实现方式,也一定能够将这些“偏离”纳入到“理性人”假设的框架内。

我国经济学者对“理性人”假设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毫无疑问,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理性人”假设发展的方法论意义远不只这些。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说“理性人”假设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学的发展,那么,它的方法论也伴随着经济学家的成长。

[1]汪丁丁,叶航.理性的追问——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2](美)阿尔多·拉切奇尼,保罗·格林切尔.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M].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846,ebook=846

F011

A

1673-1395(2010)03-0049-03

20100228

余宝红(1969—),男,湖北松滋人,高级审计师,主要从事公司财务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诺贝尔奖约束条件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基于一种改进AZSVPWM的满调制度死区约束条件分析
诺贝尔奖知多少
简明经济学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overseas n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2–2017)
诺贝尔奖的由来
经济学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