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2010-08-15

关键词:群体性民意舆论

靳 霞

(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北京 100012)

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靳 霞

(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北京 100012)

网民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持续关注形成了网络舆论,它反映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而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网络舆论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就我国当前的情势而言,网络舆论是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对政治参与发挥着积极影响。当前,需要从引导网络舆论、构建法律和制度基础等多方面着手,为实现公民参与政治创造条件。

网络舆论;社会群体事件;引导

社会群体性事件是指社会转型时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定数量的群众参与实施的,采取游行示威、静坐、上访请愿、聚众围堵、冲击、械斗、阻断交通等手段,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群体行为。社会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群体性事件具有四个主要特点:第一,涉及面越来越广;第二,经济问题政治化;第三,暴力对抗程度明显增强;第四,境外政治力量涉足国内群体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我国约有电脑2亿台,互联网网民3.84亿,每年仍以平均35.4%的速度增加;手机用户近8亿,其中网民约2.33亿,且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加。尤其是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会成为更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因此,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网络舆论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影响

这里所讲的网络舆论,主要是指公民通过网络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通过舆论进行民意性表达是一项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兴的社会舆论,不同于那些凭借传统的大众媒体而形成的舆论,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对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就参与的功能而言,网络舆论能促进政治参与功能的发挥。“舆者,众也”,舆论,从其形成来看,本身就是一种公意的反映。也正因为此,“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乐。”网络舆论的形成和汇聚,是对民意的一种反映,而且这种民意的表达更为透明开放和快捷,由于没有被提炼和加工,其反映出的民意也具有纯朴、自然和真实的特征,更加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情,沟通民意,掌握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促进政治管理的民主化。网络舆论能发挥政治监督的功能。无论是直接监督还是间接监督,都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构成了政治监督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政治监督体制的不足,发挥积极的监督功能。一旦通过网络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往往会使监督更加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弱监督”的不足。新疆环保部门就是否在天池附近建煤矿,首次通过网上公示和民意调查的方式,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在不足一月的时间内,就有万余人次登录投票,其中,六成以上网民反对该项目。最终新疆环保部门与专家多方论证,顺应民意,否决了煤矿建设项目。这是网络舆论反映民意,成功发挥监督功能的鲜活事例。

二、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参与中存在的不足

网络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政治参与渠道的不足,在现实中也确实发挥了政治参与的功能,但它是一种新兴的社会舆论,通过这一途径参与政治,还存在很多不足,比较突出的有:

网络舆论缺乏引导,易导致情感型参与和群体极化,甚至有被敌对势力利用的风险。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政治参与功能的发挥过程通常是:提出话题——媒体转载——网民在各大网站大量留言,表达民意——留言点击率逐渐提高,被放大成一种观点(即概念化的网络舆论)——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再经过交叉作用,提升更能代表民意的观点与呼声— —种被广泛提升的民意(即具体化的网络舆论)显现出来,然后开始影响政府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能传播海量信息,网民能在几分钟内传播大量信息,同时还能以匿名的形式随意发布信息。网络舆论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分散性、失真性,甚至是攻击性等缺陷,这就对人们辨别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易导致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化和群体极化,甚至有被敌对势力利用的风险。

网络舆论还是制度外的政治参与途径,是一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可以分为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只有当网络舆论被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才会有来自体制内部制度本身的动力,公民才会有制度赋予的网络舆论参政的权利,政府才会有制度规定的接受公民以这种形式参政的义务。

三、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

改进网络技术,过滤反动舆论。即通过网络技术处理,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和过滤,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空间的目的。这就要求针对网络技术自身的缺陷,加快对抵御信息污染能力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包括开发和安装先进的过滤软件,对网络信息的内容进行审查和筛选,及时发现和剔除不良信息,减少信息欺诈;利用以防火墙为主体的多重信息保护措施,对网络上的非法信息进行屏蔽;利用数字认证技术鉴别用户的标号,以预防信息的变形与失真,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强化网站的“把关人”意识,加强网站文化管理,正面引导舆论。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每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各不相同,人们主动选择信息的行为往往遵循一种“权威法则”。论坛的“意见领袖”能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事实上,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将这些“意见领袖”的见解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此来引导网络舆论,正成为一些大型论坛的普遍做法。同时,也可以培养高水平的网站“把关人”,设置或引导议题,吸引终端上的个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空间,通过自由热烈的网络交互,及时的新闻报道,再加上详尽的事实背景材料,对不同空间的话语进行整合,引导大众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连通传统媒体,引导舆论方向。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连通,不仅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形成,而且传统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能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过滤、放大,调控网络舆论的导向。这样,从各方面管理或引导网络舆论,将大大降低群体极化产生的可能性。通过网络舆论,人们能够理性地表达和交流意见、建议或看法,实现理性的政治参与。

[1](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刘文.网络的特点及其对政治生活的渗透[J].中州学刊,2008 (3).

[3](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杨春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G206

A

1673-1395(2010)03-0216-02

2010-03-21

靳霞(1974—),女,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猜你喜欢

群体性民意舆论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