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商现象给茶界的启示

2010-08-15

茶博览 2010年4期
关键词:茶界浙商茶业

■ 洪 俊

(作者为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子墨集团董事长)

浙商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有代表性的商业团体,活跃于国内外商界,为各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浙商现象”引来多方关注。浙江是我国传统名优绿茶集散地,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08年浙江绿茶产量16万吨,在全国和世界绿茶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相较于浙商为浙江经济的发展闯出的新局面,茶界不温不火的境况引人深思,如何才能打造“浙江绿茶”的品牌,使其在国际茶品牌的博弈中有所作为?从红火的“浙商现象”中,茶界能获得怎样有益的启示?

浙商转型轰轰烈烈

金融海啸,给红红火火的浙商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整个浙商团队慎重思考转型问题。

中国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市场协会会长徐志祥先生说,五年前浙商就在考虑如何联合起来做强做大家电市场,但今天家电市场却全军覆没,被国美和苏宁占领,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建材和家居行业中。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应对浙商单打独干的现状,浙江市场协会提出巩固浙江市场,发展全国市场,开拓网络市场的战略方针。

实际上,早在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12月上海市浙商20周年纪念会就已讨论浙商如何转型,如何走向国际化的命题。彼时,浙商在制造业等市场领域已起到领军作用,而在农业经济方面,直到金融危机发生时,才出现转机,引起众多浙商和社会各级的重视和支持。浙江绿茶出口占全国绿茶出口的60%以上,作为浙江农业重头的茶叶将如何筹划转型,值得深思。

茶界转型路在何方

浙商仅凭原有的“四千四万创业精神”已越来越不适应现时的发展,如何完成国际化的企业已成为浙商的探讨命题。茶业界亦是如此。

2008年6月全国性进出口茶业大会,中茶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徐尚风先生曾说:全国若能有5个20亿销售的茶企业诞生,中国的茶业就有希望了,能从全球种植第一、产量第一再到销量第一!令人欣慰的是,台湾天福茶业、浙江茶叶集团、中茶股份等都已成为年销售突破超10亿的企业。

今年3月,笔者随中国茶叶代表团参加在迪拜的国际茶业论坛,会上主要讨论了红茶、袋泡茶的生产规模和设备。迪拜这个国际化的港口,现已成为中东和非洲的茶业集散地和中转站,对茶业的国际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亦是各个茶叶出口国的必争之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成为迪拜中心点会员企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孙宁副秘书长介绍说:中国是最大的茶叶出口国,同时又拥有一大批以喝红茶为时尚的年轻人,所以中国也将会是一个红茶的进口大国。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国际茶商的追捧,他们都希望与中国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开拓更为宽广的贸易平台。

实际上我国很多茶企业都建有相当面积的可追溯体系的茶园,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国际贸易体系规划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如何培育一个能适应中国国情的茶业网络市场,解决茶企业出口的价格壁垒,和电子商务交易的瓶颈问题,是我们今后要着力探索的。如果我国的茶企业在网络交易平台能顺利接到订单,有钱可赚,就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茶企的国际化局面也更容易打开。

笔者认为,若能改变现在流行的饮袋泡茶的趋向,就会增加很多商机,给中国的茶商带来转机;其次要充分发掘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的历史底蕴,整合之后,向国际市场推广。丝绸之路将茶和陶瓷带出了国,但依附其上的文化没有传播出去,因而我们要补上这一课,传播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最终成为茶产业强国。

猜你喜欢

茶界浙商茶业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纪录片《茶界中国》的多模态叙事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界中国》:一部可以“喝”的商业纪录片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业内谈茶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