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教育创新
——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2010-08-15吴坤钱丹

关键词:院校人才教育

吴坤,钱丹

谈高校教育创新
——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吴坤,钱丹

创新是一个名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为满足提升国家人力资本总量、综合国力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双重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在中国让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出水平和特色是一件很复杂和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研究的教育领域。因此,进行高校创新也就成为高校必然选择。结合高校创新的现状,论述常熟理工学院在高校创新中的几点创新措施。

创新教育;248培养计划;校企互动;教育方式

一、中国创新教育现状

在当前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格局中,创新教育思想早已融入了各高校的办学理念中,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但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科研能力和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出现突发性短缺,高校创新教育面临严重的问题。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了院校的增加和院校教育的大众化。所谓教育的大众化,就是尽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同样的教育机会,受到适合自己素质的教育。从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我国各类院校分布情况的统计看,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呈梯次性分布格局。

其一,国内重点院校97所,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例约6%。重点院校以建设世界一流或国内一流的研究大学为目标,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宗旨,注重理论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其二,普通本科院校I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357所,所占比例为2l%。其中,I类院校以建设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培养基础宽厚、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部分优势学科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普通本科院校Ⅱ类院校以培养宽口径、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部分优势学科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其三,普通本科院校Ⅲ类(学士学位授予)230所,所占比例约13%。这类院校以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将宽口径培养和学生的就业需要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其四,高职高专学校1047所,约占60%,以培养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实用性人才为主,注重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来组织培养过程。

总的来说,全国已经形成了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部分优势学科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人才等不同梯次的人才培养格局。大众教育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又使得精英教育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和推行,这在随后实施的高校研究生扩招以使其达到与本科生相同比例的教育发展策略中得到实现。“目前我国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总数超过l50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了ll0万,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这样的模式显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研究生教育。

如上所述,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和我国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理念尚未成熟等原因,我国的创新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传统单一封闭的学科格局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桎梏。

二、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资源紧缺制约着高校创新的进行

教育大众化后,中国的高校教师队伍还没有能完全跟上大众化教育的需求。一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及质量都不足。数量上,师生比过低;质量上,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教师若承受满负的教学压力,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创新教育,难以保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据统计,发达国家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1992年)绝大多数在1000美元以上,而我国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1998年)只有19.7美元。教育投入的长期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条件和能力,制约着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大众化教育”中缺乏“精英教育”

与“精英教育”相比,当今的高校教育显得太过粗略,太多的学生占用了太多的教育资源,以致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对部分精英进行专门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精英,学生的能力相差不大,出色者较少。

(三)学校缺少对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大学体现得较为明显。一些学生对于自己所选的院系、专业不甚了解,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不明确;而校方也缺少对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以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据统计,有80%左右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不明确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有60%的学生在大三、大四时不明白自己的就业方向,极少数的学生甚至不关心自己的就业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教育现状不匹配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 “满堂灌”式教学占主导,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创新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常熟工学院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248培养计划”

所谓“248培养计划”,就是依据管理学中的“二八法则”,在全院学生中选出200‰的学生进行培养(第一批);在此基础上筛选出40‰的优秀学生由辅导员、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博士、副教授以上职称等老师进行学业、生活、技能、心理等方面的专门指导(第二批);最后,学院领导从40‰的学生中再筛选出8‰的优秀学生由教授、资深副教授、博士担任导师进行培养(第三批)。“248培养计划”是常熟工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它不是“撒胡椒粉”,而是重点培养优秀学生。“248培养计划”的实施,旨在落实学校的办学思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创新人才,促进特长学生、优秀学生成长成才,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

实施“248培养计划”,能激发全院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同时,该计划的实施,还将为学院选拔优秀人才、培养成功校友提供良好条件,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使我校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为构建“248培养计划”,学校专门拨款支持该计划的实施,又拨款100多万元用于增添实验室器材。实验室有了充足的实验设备,学生实验时就能基本达到一人一台的条件。

(三)校企互动:光伏产业落户我校

2009年5月,美国上市公司CSI在华全资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瞿晓铧与常熟理工学院傅大友院长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创建“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科技学院”,共同促进常熟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

四、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第三,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不但可以使学生受到实践技能和技术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术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

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学有所长,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1]秦春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3).

[2]宋幸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等工程教育理应关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

[3]陶红.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5).

[4]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912)[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6]张学荣,罗小玲.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

[7]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G642.0

A

1673-1999(2010)08-0157-03

吴坤(1982-),女,安徽人,硕士,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助教;钱丹(1980-),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讲师,硕士在读。

2009-11-21

2009年度江苏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