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字新用法的新特点

2010-08-15李连伟

关键词:及物动词被动用法

李连伟

“被”字新用法的新特点

李连伟

“被”字在网络用语出现了不符合语法常规的新用法,从“被自杀”到“被就业”,这种用法日渐活跃和受欢迎,主要有几个因素起作用,一是语义明确,具有强制性格式意义,二是格式简约,具备广泛使用的基础,三是选择性强,四是有适切的社会文化语境。“被X”新用法的产生和流行是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

“被”;网络语言;语法特性

2008年“被自杀”乍现于网络媒体,很多人大呼“被雷”。但很快,人们理解了“被自杀”这一网络用语的奥妙所在,并惊叹其“很好很强大”。

我们先看“被自杀”产生的社会背景。2008年3月,曾多次进京举报阜阳市颍泉区违法占用耕地建豪华办公楼的李国福在安徽省第一监狱医院离奇死亡。检察机关出具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属于自缢身亡,但其家属不认可李国福自杀的结论,认为其死亡原因蹊跷。事件曝光后,媒体关注、网民热议,严重质疑该调查结果,认为李国福并非自杀而是他杀。群情激愤之下,“被自杀”在网络媒体被创造出来,意即“被动地自杀”或“被别人以‘自杀’的说辞掩盖真相”。

看到“被自杀”,读者“被雷”,因为它不合语法常规——“被”作为被动标记,一般只和及物动词搭配,而“自杀”是个典型的不及物动词。而该词却正是通过这种反常规的造词法,恰当、传神地表达出了人们对该事件的态度:怀疑、不满、无奈、戏谑、调侃、嘲讽、宣泄。

“被”字的这种新用法已被语言学者注意到[1],但因为这种用法还仅限于网络,所以它的使用前景还不明朗。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网络媒体,此类“被”族词语的成员已经为数不少。比较常见的有“被自杀、被自愿、被失身、被失踪、被潜规则、被小康、被和谐、被代表、被中奖、被就业”等。尤其是新近出现的“被就业”,在网络世界流传迅猛且势头不减。

我们还是先看“被就业”产生的背景。2009年7月12日,天涯论坛上发表《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一帖,作者“酱里合酱”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被就业”一词就此诞生。

“被就业”被解读为“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已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

从“被自杀”到“被就业”,这些被族词语的造词初衷是一致的,一般都是“被”字和非及物动词(包括不及物动词和动词之外的其他词类)结合,增加“被动”以及“不满”“调侃”等意味。但从语言研究的眼光来看,从“被自杀”到“被就业”,“被”字新用法已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值得我们总结。

从“被自杀”到“被就业”,“被”字的用法特点和其后词语的语法语义特征有关。观察“被”字新用法的用例,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被”字后词语的语法语义特征。

其一,大都不是及物动词,无处置意味,“被代表”除外;其二,词类多样化,有动词(如自杀、自愿、失身、失踪、代表、中奖、就业),有形容词(如和谐),有名词(如潜规则、小康);其三,都是当今社会媒体环境下的高频词,如代表、潜规则、和谐、自杀、就业等。

“被”作为被动标记直接来源于动词“被”的“蒙受、遭受”义,后面所跟及物动词一般有处置意义,而且所表达的行为或变化一般是受动者不希望发生的,所以,“被”字句“基本上是用来表示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的”,[2]比如“被杀害”“被打破”“被开除”等。而“被小康”“被和谐”“被自愿”“被中奖”“被就业”等“被”字后词语是人们希望发生的行为或状态。所以“被”字新用法又迈进一步,即后面动词不仅限于消极意义的动词,而是向中性意义和积极意义动词扩展。更为重要的是,“被”后所加的词语并不限于动词,而是呈现一种开放性,名词、形容词都可以;只要有需要,相信还会扩展到其他词类。这种新用法的新趋势新特点,预示“被X”格式还可以填入更多其他词语,用这种特殊的格式意义来表达人们对社会百态的特定态度。因此,“被自杀”“被就业”等词语不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被X”格式套里的成员。深入分析一系列“被”族词语,我们可以得出“被X”的格式义:被动+感情色彩。

“被”字新用法日渐活跃和受欢迎,主要有几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语义明确。“被X”具有强制性格式意义,即“被动+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往往是“不满、质疑、讽刺、戏谑”。进入该格式的动词,其词汇语义要和该格式意义兼容,如“就业”的“积极性”语义特征消失,实际是为人们所不乐见的“被动性伪就业”;二是格式简约。“被X”格式结构简单,具备广泛使用的基础,而像“很A很BC”(如“很傻很天真”)这样的格式,其简约性就差一些;三是选择性强。可以填入“被X”格式套的词语不再限于有处置意义的及物动词,而是一种近乎开放性的结构;四是有适切的社会文化语境。在当下社会,网民作为弱势群体,面对种种社会不公而又难以诉诸公权力,因此借“被X”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格式来抒发内心被动而又无奈、愤懑、不满、嘲讽等情绪。可以说,“被X”新用法的产生和流行是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

一般认为,“被X”是“被”的另类用法,但如果适当的社会认知语境继续长期存在,这种格式简约但表意丰富的另类用法也许变得不再另类。很多人在提到网络语言的规范时,大都会把“语法不规范”作为规范的理由之一,但突破旧有语法规范、赋予“被”字新活力正是“被”字新用法的一大特点和贡献。如果把“被自杀”“被就业”这类新生词语作为规范对象,那“被规范”又要流行起来了。

[1]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语文建设, 2009(4).

[2]王力.汉语史稿(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2:430-434.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313.

H030

A

1673-1999(2010)08-0070-02

李连伟(1978-),男,山东德州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2010-01-04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被动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