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关怀视野中的高校和谐校园构建

2010-08-15邱黎苏

关键词:治校师生校园

邱黎苏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生命关怀视野中的高校和谐校园构建

邱黎苏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和谐本质是生命间的和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既是和谐校园的内涵,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终极目标,从生命关怀视野角度出发,通过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规范有序、民主法治;关系和谐、安定团结;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环境和谐、文化繁荣等5个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议与对策。

和谐校园;高校;生命关怀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和引领社会等重要职责的高校,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必然逻辑,具体举措如下:

一、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和关爱生命。生命是我们的人性、人格与尊严的载体。舍去生命,何谈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进程来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也始终包含了尊重生命的内容。因此,要构建和谐校园就应把“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要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尊重与包容生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尊重人的权益,重视人的发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所以,一方面,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识、有生命尊严的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人格、想法和情感,要因材施教,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每一个学生个性都能充分发挥与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师为主体的教师观。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谐校园要促进教师和谐发展,就要“尊重生命、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积极关心教师的合理的需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引导教师学有所长、业有所精,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使教师生存有保障、生活有质量、发展有平台、事业有追求,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二、关系和谐、安定团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点

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高等学校不可能没有利益差异,高校的和谐更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协调和化解矛盾,建立秩序,维护公平,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促进校园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点。构建和谐校园应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三、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动力

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而发展又依赖于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所以,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高校校园真正的和谐。因此,首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构建和谐高校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高校的各个方面。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坚持改革求发展。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高校内部体制改革,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激活发展的新动力,把高校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最后,要用发展来解决构建和谐校园所面临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的一切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构建和谐校园遇到的问题,也只有靠发展来解决。高校只有坚持发展、改革、创新才能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为和谐高校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

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法治与民主。只有通过依法治校,才能约束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才能顺利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一切活动使之规范有序,才能更好地保障师生权益。只有通过民主治校,使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得以充分表达,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证,各方因素得到广泛调动[1],才能凝聚人心,汇集力量。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的、人本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调节师生的行为。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分配机制等,使得师生的利益得到有效协调,合理诉求得到顺畅表达,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排解[2]。其次,要增强法制观念。高校领导干部、教师、学生都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身法律意识,积极维护学校及个人合法权益,提高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校园法制氛围。最后,要实行民主治校。通过教代会、民主生活会、校务公开等途径扩大师生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程序化、规范化,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环境和谐,文化繁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良好的校园环境、典雅的人文建筑、高雅的校园文化都是无声的育人载体,对于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增强师生的归属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校园环境包含两个物质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包括校容校貌、园林建筑、教学设施等;二是精神层面,包括文化理念、人文精神、学术氛围等。

第一,要重视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高校校园建设要在务实、理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满足教学、科研、安全等基本功能的需求,并在建设时注重传承本校文化,彰显学校特色,反映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二,要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在师生当中积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荣辱观的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与时俱进、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校园人文氛围和文化环境。其次,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通过教师的教风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倡导在教学科研当中,求真务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教风带学风进而促校风,积淀学校的精神品牌。

第三,要丰富文化载体,繁荣校园文化。通过教学科研、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络传媒等为文化载体,重视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以弘扬主旋律,尊重多样性为基础,以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来陶冶师生身心,净化心灵,提高师生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孙旭东,陈健试.论推进民主治校与建设和谐大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杨学义.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11).

G647

A

1673-1395(2010)01-0266-02

2009-12-21

福建工程学院院级重点课题资助项目(GJ-C-07-07)

邱黎苏(1979-),男,福建仙游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治校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麻辣师生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刘伯承治校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