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2010-08-15云计永超刘银国

关键词:梯度机遇产业链

梁 云计永超刘银国

(1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安徽省社科院宣传部,安徽合肥230053)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梁 云1计永超2刘银国1

(1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安徽省社科院宣传部,安徽合肥230053)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为此,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从东中部产业结构梯度性、生产要素禀赋互补性两方面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并提出中部地区应抓住大好机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建议。

中部;东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经济危机是经济被迫进行强制调整的过程,具有破坏性,但另一方面也是风险释放,孕育产生新机遇的过程。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将促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也进一步促使产业转移向我国内陆扩散。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

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五大机遇。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金融危机促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正加速进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转型的历史时期。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是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是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知识含量的服务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和三次产业结构更为优化、更加合理的重大机遇。

第二,开拓新兴市场的机遇。利用产业转移之势,是着力实施民生科技工程,充分发挥科技新成果、新设计、新技术、新产品在拉动内需、创造需求、引领发展、培育和形成新兴产业上的大好机会;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机遇。

第三,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机遇。金融危机导致沿海地区许多中小企业倒闭,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却是发挥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较高的优势,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大力发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技术企业的有利契机;是依靠新技术、新产品重新占领省内广大市场,进而进军沿海和国外市场的有利契机。

第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机遇。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幅远超过出国留学人员,金融危机更加速了海归回流的进程。

第五,从产业振兴规划中抢抓项目的机遇。在国务院陆续通过汽车、钢铁等产业振兴规划的同时,一些中部省份反应迅速,悄然进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前,湖北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初稿已经形成,安徽九大产业振兴规划也正在修订之中。各省的规划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实施方案,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向,各省只有“按图索骥”才能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

产业振兴政策大调整带来的“倒逼机制”给中部地区带来了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事实上,国家出

这一轮的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一些产业脱胎换骨,一些地区脱颖而出。在东部地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的同时,中部地区能不能借力发力,最大限度地调高、调新、调优自己的产业,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实可能性

(一)产业结构梯度性

国际学术界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主要有:刘易斯的“劳动力部门转移论”,劳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约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弗农的“梯度转移论”。笔者研究的理论基础源于弗农的梯度转移论。梯度转移论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地区二元结构基础上,源于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张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有序发展,重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差距,认为较发达地区属于高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在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在低梯度地区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而有秩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其最终结果是使各区域的产业模型和水平与自身的资源禀赋、要素价格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梯度理论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是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1]。

东中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梯度,两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不一,梯度差异构成了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尽管东中部地区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但基本涵盖了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及各过渡阶段。工业化阶段的差异反映了工业化技术结构的差异和资本结构的差异,进而为处于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地区之间提供了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合作空间。结合产业构成分析,产业梯度的划分与经济差异层次划分极为相似。东部地区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且工业化发展程度极高,产业结构位于高梯度;中部地区虽然也呈现出二、三、一结构,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位于低梯度,产业结构还处于进一步优化的过程中。这种结构水平上的差异为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

(二)生产要素禀赋互补性

中部地区与东部相比具有以下比较优势:一是资源丰富;二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

中部地区拥有三峡、小浪底、葛洲坝、三门峡四大水电站,大同、宁武、西山、霍西、沁水、河东、淮北、淮南八大煤田。2006年中部六省电力生产量12839.3亿千瓦时,原煤产量6867.8万吨,分别占全国44.8%和37.2%。在能源紧缺、能源价格又已经大多放开的情况下,这一优势将越来越重要。

中部矿产资源丰富,占全国10.7%的土地,拥有31%左右的矿产资源,其主要矿产资源的份额相当于土地份额的3倍。其中,占全国1/3以上的有:贵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能源矿产;约占全国1/5的有:黑色金属、化工原料;较低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亦占10.8%,与所占土地份额相当。

中部地区廉价劳动力优势明显,中部地区职工的年平均货币工资低于东部。国家统局发布2008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中部地区全国垫底,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9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区、市)。分四大区域看,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 34316元、25602元、25101元和24390元。

三、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

中部地区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处理好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关系;二是构建抗风险能力强的完整产业链。

(一)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中国已走过的实践证明,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存在着相关性。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中国经济发展所要求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不断促进产业升级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产业升级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产业的转移与承接,蕴含着产业升级的客观必然。换言之,产业升级往往也是通过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实现的。因此,从战略上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与产业升级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根本出路[2]。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上走的是低成本、高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路。这种模式带来全国的制造业还有沿海企业大都是低端产业,比较粗放,大量消耗资源,同时造成环境的污染。

要迎接这次产业转移,就要避免这种前30年的生产模式。中部各省就要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考虑,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来承接转移;并在承接转移中,把这个科技优势和承接的产业相结合,按照产业升级的新要求来承接,形成一个更好的衔接模式,实现产业的一次升级,而不是照搬沿海那种模式、重复沿海低端制造业和加工业;尤其中小企业更应该在升级的基础上转移,实现产业的一次升级,少走弯路[3]。

而中部各省政府要加强产业转移引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各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各省产业转移的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集中发展。各市也应制定相应的产业转移规划和实施方案,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行业准入差别对待政策,优先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粗放型的项目,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坚决不引进。

(二)产业链整合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同一商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被片断化,呈现出以不同企业或机构为主体的链条结构,即为产业链。由于不同的产业链环节具有不同的附加价值,从区域发展看,产业链整合方式可概括为:参与产业链环节分工、截取高附加值环节、弥补关键环节缺失、打造完整产业链、延伸创新产业链等。

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各产业链整合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产业链研究工作。由各省市各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产业链分析研究专家组,研究各行业的产业链构成、附加值高低、发展趋势,找出各行业目前的缺失环节,提出产业链发展的有关建议。加强对全球产业的动态跟踪研究,掌握新型产业链的参数要求(技术标准),研究需采取的嵌入对策。

其次,根据产业链特点采取多元化整合策略。截取各省重点战略性产业的产业链具有比较优势的区段,发挥这些产业发展后发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按照产业链生产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不同类型,分别强化研发设计或品牌营销环节,逐步实现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进,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

最后,以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升级产业链。拟定需要引进的关键技术项目和国内外重点企业;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联合研发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突破,修补产业链的重要缺失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模式,突出抓好产业链上重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三)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引进

抓住当前美欧经济衰退引起“海归潮”的机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强中部地区高层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高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做足人才储备。

要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引进,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承接经验与理念。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把人才开发、人才队伍建设视为做好承接转移的重头戏,常抓不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必须加强对自身人才的培养,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承接经验和理念,不断壮大和发展自身。

(四)从产业振兴规划中抢抓项目

产业兴,则经济兴。此次国家围绕产业调整的振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省根据国家明确的政策指向,“按图索骥”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出台实施方案对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长远谋划,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的同时,中部地区借力发力,最大限度地调高、调新、调优自己的产业,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产业兴,则中部兴。中部地区只有抢抓机遇做强产业,才能实现快速崛起。

[1]唐晓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3).

[2]郭元唏.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9(4).

[3]周励.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转移[J].西部大开发,2009(1).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175,ebook=175

F062.9

A

1673-1395(2010)01-0039-03

2009212215

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HSKW08D0I)

梁云(1981—),女,广西桂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电子商务研究。台产业振兴规划,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经济衰退的“救急”之策,也是对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长远谋划。已经出台的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均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体现出国家借助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对产业发展的疑难杂症进行“刮骨疗伤”的决心。

猜你喜欢

梯度机遇产业链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筑牢产业链安全
RCEP与房地产机遇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