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的现实维度

2010-08-15肖文桂

关键词:哲学思想思维

肖文桂

哲学的现实维度

肖文桂

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在帮助人们获得智慧和提升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无哲学思维,是区分一个人生活是否自觉的关键。

哲学;方法论;反思;哲学的现实作用

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人问李瑞环,您“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些奥秘、诀窍”。李瑞环同志的回答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 ”[1]看来,他成功的“奥秘”就是学哲学。可是,哲学有什么奥秘之处呢?

从小到大,通过父母、书本、广告、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我们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观念。我们常常认为这些观念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从来没有认真地反思过。比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什么长大了就要结婚?为什么是男的娶、女的嫁?按照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看法,“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道德的”[2]。缺少反思、追问,我们的思想就有可能在习以为常的行为中迷途、枯竭,这正像缺少监督的权利容易导致腐败一样。因为人有理性,应该思考,选择有意义的、正确的生活。现实是良莠不齐、复杂多样的,惟有冷静思考,才能使我们获得生活的自觉。如果有了哲学思维的习惯,你就会对许多事情、事物感到好奇,思考它们是否合乎理性、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意义,从而使自己在新的人生起点开始新的生活。

哲学的用处是什么?这是哲学家和哲学教师们经常不得不面对而且自己也觉得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哲学的确没有什么一眼就可以看得见的功能,它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衣穿,但是它能够帮助你思考吃饭是为了什么、穿衣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方东美先生曾经说过,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笔者认为,那就是说哲学虽然不能当饭吃,但却可以使你在吃饭时越来越有味道,也就是增添人文色彩。哲学就是精神面包。如果说面包进人肚子后你不知它变成你身上的哪一部分了,那你为什么要求哲学一定要指出它的感性用处呢?如果说面包的精华成为你身体的组成部分,那么哲学的精华在进人你头脑之后也同样融入在你的心灵世界之中了。哲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无用,然而“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武功练到极致,能“无招胜有招”。

众所周知,人之所以为人,其超越动物的、独特的、最优秀的品质或能力是智慧、是思想。增长智慧、提升思想的路径就是学习哲学。如果说依靠体力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劳动很辛苦、工作也很努力,可是结果如何呢?结果是我们的经济水平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从哲学上讲就是一条,就是主观思想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此,邓小平认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陈云曾经也说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李瑞环同志指出:“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事情似乎早就明白,可是如果多问上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明白;经过认真思索之后,就会变糊涂为明白,这个明白才是真明白。因此,懂了哲学,“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笔者认为,在帮助人们获得智慧和提升思维能力方面,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的现实纬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一种方法论,哲学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思维、讲话和行为的能力。

中学语文老师发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哲学以后,学生在写作文时,逻辑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有个学者说:张三有张三的哲学,李四有李四的哲学。这个说法在表述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它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世界上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哲学。实际上,正确表述应该是:张三有张三的哲学观点,李四有李四的哲学观点。因为哲学观点可以是复数,但是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却是惟一的。事实上,只要仔细思考下去,就会发现,类似这种缺乏逻辑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人们通常把哲学划分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趣的是,这里的“中国哲学”是以国家作为分类原则,“西方哲学”是以区域作为分类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学派作为分类原则。而在这些不统一的分类原则中,印度哲学、拉美哲学、韩国哲学、非洲哲学等又将放在什么地方呢?

作为一种方法论,辩证思维是复杂性思维,懂得了辩证思维,就知道事物是复杂而普遍联系的,知道事物包含着对立面,知道事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处理什么事情,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思才能善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表达会涉及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人们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其实,对于金钱豹这样的有机整体,整体永远是大于部分的,从部分(一斑)是永远推不出整体(全豹)来的,除非你在“窥一斑”之前已经先入为主地有了对“全豹”形象的了解。

第二,作为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哲学对思想的反思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的反思。

思想是反映现实的。哲学本身也是一种思想,不过它是“思想的思想”,即关于思想的前提、基础、方法的思想。黑格尔说,哲学的“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这样,作为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哲学就具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哲学追问思想;其二,哲学通过对思想的追问来追问现实。这两个层面决定了哲学能够拓展人们的视野,从而提升人们独立或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人们的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所有的博士都是哲学博士。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研究到博士层次,也就达到了哲学的层次。当然研究到了博士层次和拿到博士学位这是两回事,不是说你不管拿到什么专业的博士学位你就是哲学博士,而是说哲学以外各门学科一般情况下总是以某种似乎不言自明的观念为前提、基础和方法,他们很少或根本就不会去探讨这些前提是否确定,这些基础是否牢靠,这些方法是否正确。以物理学为例,它是以物理世界的存在为前提的,物理学家可以就物质结构无限的探究下去,然而,他们并不探究什么是他们所探究的物理世界存在这样一些事实上被他们当作前提的问题而一旦他们进入这些问题的探讨,他们也就进入了哲学。其实,人们的日常思维总是建立在某种假定的前提之上。就每个人来说,总是以一定的观念为思想前提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并不都对这种日常思维赖以确立的前提、基础、方法进行追问、反思。科学是解决问题,而哲学是制造问题。智慧可以碰撞出火花,但是思考必须冷静下来。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浮躁和浮夸的时代来说,这种哲学的反思是十分必要。实践表明,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以超功利的心态来追求真理。任何浮躁、浮夸的风气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有可能葬送学术。在学术上真正有推进的东西并不单纯取决于数量,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却总是片面强调数量。比如,评职称就规定要有多少篇CN论文。还是休谟说得好:“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来,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方面的抽象推论么?没有。其中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

第三,作为文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马克思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4]哲学凝结着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智慧。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其哲学,哲学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的概括。学习哲学是提高自己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学习哲学至少可以使你变得越来越有修养。我们通常以为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我们也用语言来掩饰自己的思想。所以,有些话必须经过“翻译”,别人才能明白它的真正含义。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犯错后,其他人常会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去安慰他这句话的表面含义是:人人都会犯错,所以你不必过分自责。其实,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正好与之相反,它的意思是:普通人是会犯错误的,但圣贤却是不会出错的;你是普通人,所以你会犯错。

第四,哲学历史观能够帮助人们通晓历史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

有了规律性的认识,则常常具备科学而坚定的信念。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5]哲学能够帮助你深刻地认识社会、时代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行动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保持一致,树立科学的生活信念。哲学的思维使你用理想的眼光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体,你就获得了对生活的连贯的、持续的信念。有了这种对生活的连贯的、持续的信念,不管风有多大、雨有多急,你都能够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柏拉图说,教育在其最高意义上而言就是哲学。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哲学。只不过有人自觉学习哲学,有人是不自觉接受哲学;有人能够灵活正确地运用哲学,有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学哲学的由于天天思考抽象的一般问题,往往容易忽视多样性和特色性的问题。但是,如果掌握了唯物辩证法,你就能够超越思维的藩篱,不断有所思考、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黑格尔1816年10月在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时说过这么一段话:“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忙碌于现实利益和日常生活琐事,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现在形势变了,我希望你们除了关注现实的利益以外,也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重新兴盛起来。”黑格尔的这段话差不多是两个世纪以前讲的,但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哲学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距离物质经济基础比较遥远,它和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不那么直接,但这一联系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的。哲学之根深植于现实生活之中。按照北京大学张世英先生的说法,哲学有如仙女,深居寂寞冷宫,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但仙女是会思凡,没有哪个仙女是不动凡心的,凡心一动,就想下到人间结婚生孩子。我们的哲学仙女也总是有凡心的。

[1]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

[2]海德格尔.尼采:上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15.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B-49

A

1673-1999(2010)23-0026-03

肖文桂(1971-),男,福建莆田人,硕士,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14)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研究。

2010-09-11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想与“剑”
菱的哲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