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践初探

2010-08-15杨晓勤

大理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扎染民间艺术大理

杨晓勤

(大理州幼儿园,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践初探

杨晓勤

(大理州幼儿园,云南大理 671000)

以大理民族民间艺术为蓝本,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让大理民族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幼儿“走进艺术,感受艺术”,参与和体验民族民间艺术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形成对本民族民间艺术的认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大理;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幼儿园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繁衍生息,产生了著名的青铜文化和水稻文化。大理有耸立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崇圣寺三塔、德化古碑、“南天瑰宝”的剑川石钟山石窟和南诏铁柱等历史文化古迹,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大理各民族创造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情风俗,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大理州幼儿园从实际出发,以大理民族民间艺术为蓝本,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让大理民族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探索适合各年龄段大理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促进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从而建构具有大理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特色的园本课程。

1 构建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园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2〕33-35。以大理乡土艺术为载体,选择幼儿喜爱的、熟悉的、理解的、感兴趣的民族文化资源,在风花雪月、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蝴蝶会、彝族跳菜、海东刺绣、白族和彝族歌舞、弥渡花灯等活动中,采用灵活多样的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的形式,重视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并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主线,从幼儿发展的自主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出发,把各种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幼儿的审美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及创造能力的提高。

2 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价值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既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同时还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园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开展适宜有效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2.1 培养幼儿初步的民族意识 通过具体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对幼儿进行教育,符合幼儿的特点,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民间艺术的风格、形式、文化背景,使幼儿对民族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有利于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173-185。

2.2 丰富幼儿真实的艺术审美体验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有利于萌发幼儿初步的表现美、感受美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引起幼儿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带来的愉悦。

2.3 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抗挫性、专注性和坚持性,体验乐观、开朗,不为艰难所屈服的积极情感。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进行环境管理和自我管理,还能感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3〕48-50。

3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

以大理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为土壤,立足幼儿园,以幼儿发展为本,通过挖掘与整理传统的大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设计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内容和信息,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幼儿“走进艺术,感受艺术”,参与和体验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初步形成对家乡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认同,积极参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让每一位幼儿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3〕72-74。

3.1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

3.1.1 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富和优美 激发幼儿对大理民族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大理的意识与情感,形成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喜欢不同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民族民间艺术的敏感性,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掌握简单的民族民间艺术表现技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想法。

3.1.2 培养兴趣,增强幼儿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情感 拓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加强民族民间艺术素质教育的力度,通过民族民间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增强幼儿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和表现民族民间艺术美的情趣和能力。强调民族民间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突出民族情感、审美观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培养。

3.2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 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教育要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充分挖掘家园、社会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开发符合幼儿年龄特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园本课程在广泛收集、精心选择的基础上,选择以大理民族民间美术活动(白族服饰、大理三塔、大理古城、白族照壁、大理石、扎染、蝴蝶、风花雪月、剑川木雕、海东刺绣、布扎、彩绘、大理山茶、苍山杜鹃等)、民族民间文学活动(风花雪月、蛇骨塔、蝴蝶泉、江峰寺等传说)、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我是苍山小杜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蝴蝶泉边、弦子弹到你门前、金花花儿遍地开、阿老表、八角鼓、霸王鞭、弥渡花灯、巍山打歌、南涧跳菜等)为基本内容〔4〕11-21。以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和习俗(三道茶、三月街、蝴蝶会、本主节、绕三灵、火把节、开海节、彝族赛装节等)为辅助内容的显性课程;以环境创设、家园以及社区合作为隐性课程,形成大理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园本课程体系〔4〕533-537。课程实施注重整合性、时代性、自主性和审美性。采用欣赏感受法、环境熏陶法、家园合作法、活动整合法,以探究性主题的形式,采取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学习相结合,整合目标、内容、手段,优化教育过程,做到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既注重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技能、知识的整合,又注重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幼儿在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终身受益的经验〔5〕。

4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4.1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把收集到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整理,以游戏的形式展现民族民间艺术活动,使其更适应各年龄班幼儿活动的需要。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注重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采集,整理,使游戏活动更加多种多样,富有民族特色,表现民族风情和色彩。在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将游戏贯穿其中,寓教于乐〔1〕11。

4.2 让幼儿直接通过实践与操作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扎染活动“美丽的手帕”中,首先,带幼儿到白族扎染现场参观扎染的操作流程,然后收集各种图案别致、形状和颜色不同的白族扎染艺术品,在班内开了一个扎染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扎染,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小魔术把一块块白布变成一块块美丽的手帕,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扎染的欲望。在幼儿扎染手帕的过程中,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来实践操作。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扎染作品被展示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时,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4.3 激发幼儿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通过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小舞台,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个可以尽情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在一次一次的自我展示活动中的创造欲越来越强,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发展。

4.4 重视评价,完善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在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应重视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变化、反应、进步,或者是不尽人意的地方,及时给予幼儿评价和鼓励,都会收到可喜的效果〔5〕73-79。

5 引导家长共同参与民间艺术活动

在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应将弘扬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发动他们一起搜集资料。通过家园配合的途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举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园地专栏,通过各种亲子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显示家长指导的有效性,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幼儿园民族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例如,让幼儿了解三月街、火把节、开海节、赛装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可以通过看录像和图片,向幼儿介绍这些节日的习俗,关注节日期间周围环境的布置,共同动手布置班级环境。在这些节日活动中,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带领幼儿亲自参加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节日后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节日见闻,欣赏大家各自收集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在浓浓的民族民俗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作品的美。又如:举办亲子活动“三道茶、跳菜、蝴蝶会”,亲子表演活动“民间传说故事比赛”等等。每次活动后,让家长和老师一块儿谈体会,提建议,让共同的民族情结、爱国情怀,将老师、幼儿、家长紧紧联系在一起,架起了弘扬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桥梁。

将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引入幼儿园,融入了科学的艺术教育理念、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拓展了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途径,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大理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光大,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使民间传统艺术更加丰满、成熟,更具生命力。

〔1〕周宾,刘智菁,王天杰.幼儿教育工作理论学习指导:幼儿园工作规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庞丽娟,屠美如,张虹.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秦经玉,石裕祖,杨学英.白族民间舞蹈〔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

〔5〕赵玉兰,蔺江如,张赤华,等.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28.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into the Practice of Dali Folk Arts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YANG Xiaoqin
(Dali Prefecture Kindergarten,Dali,Yunnan 671000,China)

Aiming to arouse children's love towards their hometown and country,Dali folk arts are introduced into kindergartens. Through various forms and channels,children are led to the world of arts.They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and experience folk arts in the hope that they could grow with sound personalities and be able to inherit and develop folk arts and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their native folk arts later.

Dali;folk arts;kindergarten

G61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345(2010)11-0084-03

2010-09-29

杨晓勤,特级教师,主要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党红梅)

猜你喜欢

扎染民间艺术大理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做梦都要去大理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大理好风吹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想念大理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