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管理路径研究

2010-08-15吉广林

铜业工程 2010年1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属经济

吉广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管理路径研究

吉广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金属冶炼业“低碳经济”的路任重道远;要通过确定“低碳经济”的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本运作等管理路径,实现“节能减排”,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环境做贡献。

金属冶炼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管理路径

2009年1 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因涉及太多的政治、经济和民生问题而引起高度关注。通过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的艰苦谈判和斡旋,会议最终公布了《哥本哈根协议》,其中的重要成果是重申必须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温家宝总理在这次会上作出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无论哥本哈根大会结果如何,中国政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中国政府的承诺,需要各级政府、各个企业、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金属冶炼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能够为减少温室气体做出贡献。本文重点对金属冶炼业如何通过管理路径走“低碳经济”的路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贡献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1 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的路子是职责所在,任重道远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吸引全球目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在气候变暖这“自然现象”中,人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人们在生产、生活等中,需要焚烧大量化石矿物如煤炭、石油等,以及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获取能量,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为此,减少碳排量特别是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形态。

在经济不可能停滞的客观形势下,要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要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寻找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点,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金属冶炼行业主要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冶炼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去除杂质获得较纯净的金属或者合金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消耗大量自然矿产资源,包括矿石、煤、耐火材料等,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于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中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而焦炭作为金属冶炼过程中的重要原料,金属冶炼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这场中国必须参与的“全球碳战争”中,金属冶炼业必须承担起自己责任。钢铁业高耗能、高排放,加上有色金属的稀缺和获取困难,其冶炼过程中要获取同等量的金属物,相对于钢铁冶炼要消耗更多能源,金属冶炼业作为高耗能产业不容置疑。根据对我国工业部门煤碳用量分析,2002~2005年煤炭消耗贡献最大的10个行业为,黑色金属排在第一,炼焦业排在第二,有色金属位列第七,而焦炭的使用80%、有些地区甚至90%以上集中在金属冶炼业。这些数字说明,金属冶炼业的“节能减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潜力更大。

当金属冶炼业为中国经济和地区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一个个“钢城”、“铜市”、“镍都”等成为很多地区标志性称呼,体现地区经济特征时,我们同时需要审视和研究金属冶炼业如何走“低碳经济”的路子。由于“低碳经济”的核心实质是“节能减排”,金属冶炼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有效措施,就是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2 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

近年来,我国金属冶炼业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中国有10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纵观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路子,总的说是问题很多、困难不少。

2.1 认识的局限性和重经济轻环保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属冶炼业的行业特征

谈起人类对二氧二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高度重视,一定要提到1997年签定《京都议定书》,目标也是积极的:“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中国金属冶炼业从“大跃进”和“全民大炼钢铁”起步基础,以及人类对环境、对温室气体等认识的局限性,“低碳经济”从认识到实践都被忽视,这也是全世界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类关注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金属冶炼业开始面对“低碳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发展危机面前,在生存发展和环境压力两难的选择中,很多企业首选生存,然后才“低碳与绿色”,导致欠账没还又有新账。在新的形势下,金属冶炼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特征被放大,也更加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也就使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的路子、节能减排变得更加急迫。

2.2 金属冶炼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利益导向,使政府和企业存在把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倾向

政绩和效益是评价政府和企业工作的重要标志。我国一直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问题,强调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特定环境下,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存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问题,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的问题,显现出利益驱动下的部门和地方的“硬权力”及企业的轻环保。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处理力度,取得实效。2003年到2007年,查处违法案件10多万件,但“环境违法行为仍然较为普遍”。重要原因有三,一是有的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形象工程、轻群众利益”,二是要“环境监管职责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掩盖、纵容环境违法”,三是一些“企业为攫取高额利润”不顾环保等问题。

金属冶炼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很多重大钢铁和有色建设项目在没有“准生证”的前提下就开工、大量投资,“生米熟饭”;一些重点钢铁企业较为重视循环经济,成效比较明显,但部分中小型钢铁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不够。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数据,中国钢铁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炼铁能力约1亿t,落后炼钢能力约5500万t。这些产能设备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10%~15%、物耗高7%~10%。但受多种因素更主要的是利益因素的影响,“淘汰落后的产能比建先进的企业更加困难”,喊了多年,难见成效。

2.3 技术落后和创新不够已经成为制约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路子的重要原因

认识和政策引导及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金属冶炼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些企业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够、能力不足等问题。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能源消耗占行业总能耗的80%以上,但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有待突破。在氧化铝生产技术方面,一水硬铝石生产氧化铝节能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赤泥利用技术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待攻克。在电解铝生产技术方面,围绕节能降耗,传统生产工艺创新尚需要进一步深入,新原理技术研究开发亟需提速。在铜冶炼方面,传统火法冶炼技术创新尚无重大进展;湿法冶炼技术也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在铅锌冶炼方面,低浓度二氧化硫回收利用技术、火法铅锌冶炼节能技术、伴生元素回收技术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难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解决。湖南省永兴县多数有色金属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水平。钢铁冶炼行业一些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低且同构化现象严重,在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经济发展方面明显不足,成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效发展的重要任务。

2.4 惩戒措施难以奏效从另一方面助长了金属冶炼业忽视节能减排工作

曾培炎在总结违法排污企业存在的原因时,强调“环境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现象至少带来三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当一些企业污染能够赚钱、不污染赚钱少或者赔钱的时候,一些社会责任意识差、追求短期效益的企业,就会转而放弃环保追求效益。二是环保部门对违法事件的罚款与其不环保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常常相差很大,一些企业宁愿接受罚款而做出违法的事情。三是不疼不痒的惩戒措施甚至成了很多企业不顾环境问题的“挡箭牌”。更有甚者,地区和部门为不合格项目建设开“绿灯”、“假验收真纵容”、以保护企业为由等“开脱”,更“练”了一些企业不环保的胆。

3 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路子的管理路径

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的路子,是个一系统工作,但管理工作是基础和前提。

3.1 政府要“管到位”,推动和引导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属冶炼业企业“出生”和“长大”的主动权特别是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企业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对民营企业也有准入和把关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职责,保证金属冶炼企业和项目建设合规准生、健康成长、公平竞争。事实证明,政府缺位或者不到位,光依靠企业自律和责任意识,不利于金属冶炼业调整结构、转换方式、节能减排。政府要“管到位”,一是要管住准入和投资,从源头上切断非“低碳经济”企业和项目的诞生。天津在批准新建项目时,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节约用地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条件;二要管住运行,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节能减排”、高效、可持续地发展;三是要严格奖惩,执法力度要达到受处罚企业不再犯的惩戒效果,同时警醒他人不犯。对特别“低碳”的企业和为“低碳”做出贡献的企业进行重奖,“恩威并施”,双向引导;四是要坚决淘汰落后,坚决支持先进;五是要坚持原则,不为企业拒绝“节能减排”提供任何方便,为金属冶炼业公平竞争、履行社会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管到位”的推力是金属冶炼业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动力,效果超乎寻常。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的报告,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仅2006-2008年3年,我国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t、炼钢产能4347万t、焦炭产能6445万t。金属冶炼业已经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负责。

3.2 金属冶炼业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把发展“低碳经济”做“绿色企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金属冶炼业面对新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和不可逆转的“低碳经济”趋势,一定要重新研究新的发展战略。一是要在新战略中认清“低碳经济”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理。所有企业对此责无旁贷,金属冶炼业要努力做榜样;二是要认清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要努力抢占先机,积极应对,把“节能减排”措施变成企业意志和职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竞争力,成为“百年老店”;三是要重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形成节能减排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增加节能减排的主动性。株洲冶炼集团公司重视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问题,2007年,全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7.12%,节能20018t标准煤,节约成本4600万元以上。近年来,江西铜业节能减排年增销售收入30多亿元,形成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多赢局面,尝到甜头,劲头更足;四是要在投资和项目建设时,坚持“低碳经济”这个原则,做到新建的都是“低碳”的,实现“低碳发展”。

3.3 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要加大投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可逆转地节能减排

从金属冶炼业自身的情况看,节能环保设施欠账和科技力量不足,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客观因素,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和加强科技创新十分迫切和必要,且已经取得共识。2010年,广西计划投入2100亿元投资力挺工业转型升级,包括30万t铜冶炼工程,通过采取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装备,形成回收、拆解、分选、熔炼和深加工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攀钢作为一个“三线”老企业,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从企业成立初期的“先生产后生活”转变为“不环保不生产”,并加大资金投入。“十五”以来,攀钢共投入节能改造资金7亿多元,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了一批效益突出的节能项目。2007年,攀钢钢钒实现负能炼钢,攀钢万元产值能耗降至1610kg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180kg标准煤。2005-2007年,攀钢仅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投入就达16.72亿元,完成大气污染整治项目100余项,催生了一个“绿色攀钢”。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实现金属冶炼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001年至2007年,中铝公司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68亿元,特别是近三年的科技研发投入更是高达50亿元,形成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应用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公司直接用铝液加工生产铝合金,降低了因重熔造成的能源损失和金属铝的烧损,每年可减少电耗1.5亿kW·h,减少金属铝损失约1万t,价值2.5亿元。我国钢铁企业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取得重大成果。如能源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地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余热合理利用;将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在达到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意义重大。单如干熄焦技术,鞍钢、武钢、攀钢、唐钢、济钢、本钢等企业都使用了此项先进技术,达到了减少排放、余热资源再利用、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高炉能耗等效果。2009年1-8月,本溪钢铁公司两套干熄焦装置蒸汽产生量78.43万t,折合标准煤量8.55万t,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加强对能源替代和提高能源效率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其前景广阔,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巨大。

3.4 依靠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的力量,加快金属冶炼业兼并重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集中度,增强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和力度

金属要冶炼业业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国家要通过落实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环境税资源税等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但由于落后产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得淘汰落后产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实施难度很大。事实证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难,单纯依靠市场市场淘汰不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时因为复杂的利益和依存关系也难。最现实、最有力的方式是依靠资本的力量,毕竟现在市场竞争已经超越市场的、技术的、管理的层面,开始进入资本竞争时期。

依靠资本市场和资本动作的力量,加快金属冶炼业的重组兼并,比单纯依靠市场和行政手段更具优势。一是可以尊重市场规律,用市场进行定位和定价,解决政府“多难”问题,也能够承认落后产能作为“产能”的价值。中国建材坚持资本运作,坚持“以我为主”的联合,给大家机会,实现共赢,对金属冶炼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二是使资源、市场向优势企业集中,政府更容易“管到位”,企业能够通过优化配置“做得好”,有利于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江西铜业李贻煌董事长在谈到企业发展时强调。借助资本市场是企业迅速膨胀、快速做大的一个有效途径。江西铜业能够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的力量。三是可以为落后但有价值的产能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持,能够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为“低碳经济”创造条件,增强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和力度。

3.5 金属冶炼业要更加重视环境绿化和美化工作,建设“绿色”生产环境

金属冶炼业冶炼与加工密不可分。随着对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工作的深入,冶炼和加工场所不断扩张,搞好生产环境建设就成为一道必须解好的题目。建设美丽厂区、优化生产工作环境等,能过对厂区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有利于企业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同时,厂区和生产环境利绿化、美化,可以用植物的储碳功能,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金属冶炼业要从思想上重视,从资金措施上落实,努力把生产工作环境建设好、改造好,建设绿色企业。

REFERENCES

[1] 黄石市环境保护局.二○○三年黄石市环境状况公报.

[2] 孟令茹,钱永坤,黄福臣.我国工业部门煤炭消耗的定量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07-09.

[3] 民革包头市委会.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2008-04-27.

[4] 衢州市工业投资处.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节能降耗.衢州市统计局网站,2009-05-07.

[5] 2009年中国电力投资火电投资比例下降情况及分析.国际电力网,2009-12-09.

[6] 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世界排名情况分析.中研网,2009-09-10.

[7] 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8] 关于永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湖南统计信息网,2008-12-11.

[9] 河北钢铁业怎样走上低碳路.市场报2010-01-14.

[10] 万家化工企业聚集长江畔基层环保部门忍气吞声.《瞭望》新闻周刊.

[11] 江西铜业节能减排创效益.香港文汇报2009-04-27.

[12] 为了攀枝花开得更娇艳——攀钢节能减排纪实.光明日报, 2008-04-01.

[13] 实现年度目标有难度,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待“重拳”.中国证券报,200-04-14.

[14] 2100亿元技改投资力挺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广西日报,2010 -01-24.

[15] 本钢干熄焦“熄”出显著效益.今日本钢,2009-09-07.

[16] 中铝公司:推进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竞争力.东北节能网, 2008-09-09.

[17] 国家部署淘汰落后产能十大行业是重点.金融时报,2010-01-25.

[18] 中国建材:用联合重组实现水泥业务的做大做强.中央电视台网站,2009-03-31.

[19] 媒体专访江铜集团董事长李贻煌.新华网江西频道,2009-03-12.

[20] 天津:2.22亿元资金投入节能减排,钢铁瞄准负能炼钢.第一财经日报,2008-07-23.

ManagementWays forM etal Smelting Enterprises to Develop"Low Carbon Economy"

J I Guang-l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It is a longway formetal s melting enterprise to develop"low carbon economy".Thereforewe should determine strategy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rely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apitaloperation to realiz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and improve enviroment.

metal s melting;low carbon economy;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managementway

F273.3

:C

:1009-3842(2010)01-0108-05

2010-01-26

吉广林(1965-),男,辽宁喀左县人,高级经济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管理工程与科学,现任攀钢集团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金属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从发现金属到制造工具
致命金属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金属美甲
经济
让金属变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