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儿化词语规范问题探讨

2010-08-15尤翠云赵贤德

天中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儿化普通话词语

尤翠云,赵贤德

(1.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2.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普通话儿化词语规范问题探讨

尤翠云1,赵贤德2

(1.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2.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普通话儿化词语就目前使用现状来看,存在数量不一致、选词角度各有侧重、所选词语出入很大等问题。这些问题致使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不知何时使用儿化词语;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知如何把儿化词语的音读规范。对儿化词语进行规范时要做到:一要减少儿化词语数量;二是要统一所选词语内容;三是要有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普通话;儿化词语;审定;规范

关于儿化音的产生,李思敬先生认为产生于明代中期,明代后期成熟,现代汉语北方话中的“儿化音”是由“儿、日、里、了”四大来源构成,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赵杰《北京话的满语底层和“轻声”“儿化”探源》一书在肯定了李先生的同时提出:北京话中的儿化音出现在清代,且数量较大,京腔儿化韵的特点是旗人“儿化”和汉人“儿化”的套叠,也是京腔儿化的特殊性所在。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儿化的定义是:普通话中“儿”的发音,是在发央元音【ə】的同时,舌尖对着硬腭向上一卷。有些韵母在某种场合也像发“儿”时一样,在发音的同时增加了一个卷舌动作,致使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个卷舌韵母。这种韵母卷舌现象,通常称为“儿化”。现代汉语将儿化看成普通话音系中的一种变调现象。儿化的音韵转换是根据普通话韵母的不同发音特点而定的。转换大致可以分为:直接儿化、去尾儿化、加过渡音儿化、先变音再儿化等4种情况。

一、儿化词语的现状分析

儿化词语是北京话的一大特点,是京腔的一大特征。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京话中的儿化词语自然被收入普通话。儿化词语出现频繁且被大量使用,儿化词语过多,就存在种种不便于学习的情况,如学习者不知什么时候使用儿化词语、怎么使用、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是否有区别、如何把儿化音读准确等很多问题。因此,儿化词语的规范问题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儿化词语如何规范,怎么规范讨论甚多,其结论无非就是:(1)规范,规定儿化词语的数量,以备考试之用;(2)不规范,随意,因无法规范,太多,什么时候用没有规律可循;(3)无所谓规范不规范,自己看着办。如果对儿化词语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的话,存在如下问题:

(一)儿化词语在数量上存在很大差异

主张规范的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学习者出发,根据普通话儿化词语使用的频率,挑选出一批儿化词语,供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生之用。在此期间,教育部、各省、市教委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大量的推普宣传手册,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鲁允中主编的汉语知识丛书《轻声和儿化》、刘兴策主编的《新编普通话简明教程》、邢福义主编的《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王群生主编、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的《普通话测试必读》等辅导书籍。这些书籍在儿化词语的选定数量上看存在较大差异。《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共收了189条,按儿化韵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鲁允中的《轻声和儿化》收的是北京话儿化词汇,它以《现代汉语词典》(1973年版)所收的一般词汇为范围,地方色彩较浓的方言词语、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或临时变读儿化的词语一般不收;凡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以类推的词语,只收少量作为例词,其余一般不收。《轻声和儿化》共收了2347个儿化词,其中《现代汉语词典》里未标儿化的有610个。邢福义主编的《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收录了儿化词语187个。王群生主编的《普通话测试必读》对儿化词语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将测试所需都一一列出。可见,儿化词语究竟有多少,各家意见不一。

(二)儿化词语在表达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

儿化词语从数量上不一是可以理解的,因编著者根据所测试的地域不同、方言特点不同,所确定的数量自然不同。而数量的不同也决定了内容上肯定存在不同。鲁允中在《轻声和儿化》一书中收的是北京话儿化词汇,范围很广,凡是在北京地区能够出现且经常使用的几乎都收了进来,在目前看来,是比较全的,但很多词语带有北京地方色彩,同时因其数量太大,学习时会有一定困难。其他有关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书中所提得儿化词语,根据所学对象得地域不同、方言特色不同,所选儿化词语多是体现这个地域的语音特色及语音上易出现问题的儿化词语,体现了辅导教材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比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和《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中收录的儿化词语,它们的儿化词语从数量上最为接近,内容上也较为相近,多是双音节儿化词语,还有个别多音节儿化词语,其原因在于,普通话测试内容,应以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为准。而有些普通话的学习资料收录的儿化词语就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相差较远。比如刘兴策主编的《新编普通话简明教程》所收儿化词语181个,从数量看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差不多,但我们细看内容就会发现《新编普通话简明教程》收录了部分单音节儿化词语,如:“兜儿、画儿、个儿、猴儿、核儿、沿儿、准儿、音儿、响儿、子儿、人儿、馅儿、屉儿、姨儿”等,大概占总数的16%。刘兴策先生之所以如此选择,大概在于他更多的是考虑湖北广大方言区学习普通话者的语音实际,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标准和依据。

(三)儿化词语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儿化词语数量不定,内容不定,学习者在运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混乱。而儿化词语使用在口语、书面语中是有区别的。口语中,儿化词语使用灵活且使用频率高。书面语使用频率要低于口语。本文只讨论书面语儿化词语的运用。学习者在运用儿化词语时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 什么时候使用儿化词语

儿化词语的使用,对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来说是个难题。听北京话,好像句句都有儿化词语,而普通话则大不一样。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收儿化词语189个,其使用频率也好像非常高。但就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对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所收的朗读作品40篇(每篇以400个音节算,一共是16000个音节)中使用的儿化词语做了粗略地统计,发现明确使用儿化词语的有46个(包括重复出现的),如果不包括重复出现的,儿化词语只有26个;可以读成儿化或要求读为儿化的词语大致有8个,不包括重复出现的。主要使用的词语是:“男孩儿、女孩儿、这儿、哪儿,小孩儿、一点儿、一圈儿、一丁点儿、这点儿、树尖儿、树叶儿、小脸蛋儿、口儿、味儿、圈儿、这儿、圆儿、弯儿”等,要求读儿化或习惯上读儿化的词语有:“小鸟、小嘴、卖劲、一块、雪花、小草、一圈、小伙伴”。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发现:儿化在语言运用中不是随处可见、让人们无所适从。在我们统计的作品里就有18篇共7200个音节中没有出现儿化词语。从统计的情况看,儿化词语的出现是有规律可循的:(1)从情感表达上,儿化词语多用于表达亲切、喜爱的情感。如:“男孩儿、女孩儿、树尖儿、树叶儿、小脸蛋儿”。(2)从描述事物的状态来看,主要是表达所描述事物细小、可爱、使人们有一种亲近感。如:“小嘴儿、小草儿、树尖儿”等。

2.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儿化词语难以读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最难解决的是儿化词语的读音问题。很多方言区的学习者,看到儿化词语明明知道是儿化词语,应卷舌,却不会读,或读音不规范。有的读成三个音节,如“树叶儿”就读成“shuye er”,有的卷舌不到位,有的卷舌动作太过,难以把握。很多方言区的学习者认为儿化词语是“很讨厌的东西”。在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儿化词语读不正确的考生大致可以占到10%左右。致使很多考生看到儿化词语心中就怕,读起来更慌,其结果读得就更不正确了。

二、儿化词语的规范

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 2009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做了“全面认识语言性质,科学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讲话。讲话中谈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想提高交际效率,就应该“语言统一,没有统一的语言就没有效率”。“语言要规范,没有语言规范,就无法高效率地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要提高交际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语言能力和公民掌握语言技术的程度”[1]26。统一也好,规范也好,其目的是便于学习、掌握,真正做到提高公民的语言能力。所以说,对儿化词语进行规范已成为必然。

(一)减少儿化词语的数量

劲松先生在《语言规范的现实性、动态性和前瞻性》一文中认为,普通话中儿化词语在逐渐减少,其论据是,他通过70年代和90年代两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儿化词语减少的趋势明显[2]。2004年,他在北京随机抽取了100个普通话的儿化词语,通过对180多位北京人进行社会调查发现,50岁以上的人读儿化的占84%,20岁以下的人只占69%,儿化词语明显减少。江海燕先生在《北京话姓氏的儿化现象》一文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百家姓》中选了129个姓氏作为被调查项,比较了新、老北京话对姓氏儿化的使用差异,其结果显示:老北京话倾向于儿化与倾向于非儿化的比例是 51︰62,新北京话是 22︰78[3]。这说明新北京话中姓氏儿化程度大大低于老北京话,同时说明姓氏儿化在新北京话中大大地衰减[3]。

以上可以证明,无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好,还是北京话中儿化的使用实际情况也好,儿化词语总的发展趋势是减少,因此,教育部、国家语委要根据语言发展的事实,在重新审定《异读词审音表》时,要充分考虑儿化词语数量减少的问题,使儿化词语的数量尽可能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

(二)规范儿化词语的内容

李宇明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是文化资源,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语言像民族的图腾,饱含着民族的情感,是民族的标记和维系民族的纽带。”[4]儿化词语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沉淀着我们民族的精髓,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能够区别词义或词性的儿化词语,必须要保留,其他可以不留或少留。当前首要解决的是统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词语。自1994年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各个省、市、自治区都依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写了适合自己方言特点的辅导教材,儿化词语从数量到内容都有很多的不同,这样,同一位学习者如果在不同的地域接触了不同的教材,就会给他们学习带来诸多困惑。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如果使用不同的辅导教材,就会发现儿化词语竟会有如此大的不同,自然会在他们心中加剧“汉语难学”的观念。如果儿化词语数量一致、内容一致,标准一样了、规范了,那么学习儿化词语就有了依据和标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

普通话中儿化词语的规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应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逐步规范。在儿化词语的规范过程中,应区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比如,北方方言区的人们大多使用儿化词语,特别是北京地区,儿化词语更是随处用到,尤其对老北京人,要想一下子转变不用儿化或少用儿化词语,可能会出现交流的障碍,所以对儿化词语的规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其他方言区的人而言,儿化词语的规范,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语言特点,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力争在规范中引导语言沿着健康和谐的道路发展下去。

在语言交往频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任务归结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制定规范标准和推行规范标准。制定规范标准具有核心性、基础性的地位,只有根据社会语文生活的发展和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推行标准和规范化建设才有基础”[4]8。对儿化词语进行规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汉语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需要。

[1] 李宇明.全面认识语言性质,科学做好语言文字工作[J].语言文字应用,2009(6).

[2] 劲松.语言规范的现实性、动态性和前瞻性[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3] 江海燕.北京话姓氏的儿化现象[J].中国语文,2010(2).

[4] 眸子.《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简况[J].语言文字应用,2007(12).

〔责任编辑 张彦群〕

H002

A

1006-5261(2010)06-0100-03

2010-05-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40020)

尤翠云(1962―),女,北京延庆人,副教授,硕士;赵贤德(1969―),男,湖北荆州人,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儿化普通话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有趣的“儿化”
找词语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北京话(36)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一枚词语一门静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