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沙漠旅游中的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启示

2010-08-15北京科技大学聂春红徐清

中国商论 2010年17期
关键词:悲剧沙漠态度

北京科技大学 聂春红 徐清

江南沙漠旅游中的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启示

北京科技大学 聂春红 徐清

本文研究了江南地区沙漠开发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开发过程中存在“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经过深入分析,最终提出了几点建议:确定明确和稳定的产权;结合各地实际,寻找合适的开发模式;整合产权,建立一个沙漠旅游开发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公众参与性。

江南沙漠 旅游开发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

从现代旅游的发展过程来看,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程书香,2008)。Stansneld于1964年在其《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阐述:广大的乡村在地理上集中了各种景观与吸引物,应该布局在最能满足旅游者与当地居民需要的地点上。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多元化(陈丽,2008)。厚田沙漠属于江南地区第一大沙漠,历史上有关南方地区沙漠的记载很少,而关于南方地区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是没有经验可供借鉴。

作为“公地”的农村旅游资源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张鑫,2008)。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厚田乡,开发以来出现了旅游公司亏损却竭力维持,政府无权管理,群众声称无益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沙漠开发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调查。

1 数据

本文随机抽取了厚田乡沙漠周边村庄共186人作为调查样本,对旅游公司、乡政府和亚热带沙漠治理研究所等单位进行访谈,最后利用spss17.0来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此次接受调查问卷的人中,龙王庙村村民有63人;象潭陈家村49人。这两个村均在沙漠脚下,受沙漠影响相对较大。其他村庄74人 (城背村、定坊村等18个村受沙漠影响小,具有一定的共性,故并为一类)。

2 实证分析

2.1 不同村庄对沙漠开放的态度差异分析

从各个村庄对沙漠开发的态度来看,其他村庄较龙王庙村和陈家村表现出更强的支持倾向,达到了62.2%,远高于后两者的42.9%和40.8%。从卡方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村庄在对沙漠开发的支持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为11.6,p<0.01)。由于调查的其他村庄主要靠近相对繁华的厚田集市,商业和经济氛围相比其他地方浓厚,商业意识较强,同时受沙漠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对沙漠开发表现出更强的支持意向。在反对和无所谓态度上,各个村庄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政府可以在发展沙漠旅游的同时,加强旅游致富,灵活变通的思想宣传,减少农民“小富即安”的农业思想,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2.2 不同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对沙漠开发态度的差异

在对沙漠开发的态度和文化程度均具有显著差异(无所谓、支持和反对的卡方值分别为6.2、21.4和10.7,p值均小于0.05)。随着文化水平的升高,村民对沙漠开发持“无所谓”和“反对”态度的人比例减少,相反,持“支持”态度的比例显著增加。由于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会更科学,会意识到旅游对当地的经济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农村扫盲活动,提高农民素质。

从对沙漠开发的态度和政府在开发前有无征询群众意见的分析来看,不反对和反对的比约为3:1。政府有征求过意见的人在沙漠开发的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政府没有征求过意见的人在对沙漠开发的态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卡方值为10.9和13.9,p<0.01)。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方面可能政府在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向群众过高的预期了开发对群众的利益,而现实开发现状和预期值之间差距过大导致接受过征询意见的群众现在对沙漠开发态度的不满意和不支持。另一方面,可能政府在和群众的沟通工作上做得不够完善。尽管如此,大部分群众仍然对旅游开发充满期待,希望沙漠能完全地开发起来,带动当地和自己的发展,这和我们后来和村民、村支书的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相符。村民抱怨政府给的赔偿和补贴一直不见踪影,对此政府解释说用于乡里的,比如修水泥马路的公共财政支出了,但老百姓对此并不知情。政府一方面应该在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工作上多下工夫,使得民意诉求和表达畅通;另一方面,在土地征用赔偿方面应该做到财务公开,执行透明。

2.3 访谈资料分析

厚田沙漠从开园至2006年的4年时间内,接待的游客总量也不过区区2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仅仅600多万元。厚田沙漠景区开发的投入与产出比接近7:1。大笔资金已经投入,经济效益却不容乐观。同时,公司反映当地人的对公司的态度不正确,部分当地人地方保护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而做出竭泽而渔的短期利益行为,既影响了公司的规划和形象,也影响了投资环境的改善。

大部分当地群众都认为沙漠开发之初政府没有征询过自己的意见,沙漠开发征用了他们的耕地却没有得到实在的补偿,靠近沙漠边沿的农户甚至有被流沙吞噬的危险。村民们当然希望沙漠能真正的完全开发,给贫困的村民生活带去改变,但是目前沙漠开发没有给他们带来益处反而带来环境状况的恶化。

亚热带风沙化土地治理试验站认为沙漠边上的村民也应该自建家园,现在农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村民可以自己买树苗栽培,成本很低。

从问卷和访谈资料可知,村民们对沙漠开发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在沙漠开发之前没有征询群众意见或者效果不好以致自己没有听说,并且政府和群众沟通不畅,很可能导致百姓对沙漠开发的不配合,转而将负面情绪转嫁于旅游公司,导致政府、群众和旅游公司三者关系的恶化。

3 江南沙漠旅游开发中“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分析

张鑫(2008)认为“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 )最早是由哈丁(Hardin) 于1968年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提出来的。即如果一种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最终将会被滥用。

“反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黑勒(Michael Heller)于1998年提出:“反公共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每个人都有阻止他人使用的权利,最终没有人拥有有效的、实质性的使用权。

3.1 “公地悲剧”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沙漠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传统型被削弱。在发展沙漠旅游过程中,商业化的竞争必然会入侵当地人的思想意识。一方面由于缺乏保护当地文化的制度安排,村民不会主动传承当地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农民自身的狭隘性,很难形成一种高度警觉的保护和发扬当地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导致当地文化传统的流失。

第二,沙漠旅游的重要竞争资本——品牌特色受损。品牌特色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注重维护整体品牌,致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损甚至贬值。比如,当地私人摩托车和三轮拐的宰客现象易使游客对当地的整体印象产生负面的影响;多数村民在特色品牌的经营和维护过程中会存在搭便车心理,加之沙漠旅游、乡村旅游的进入门槛很低,容易被代替。

3.2 “反公地悲剧”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厚田沙漠开发中存在着严重的低效利用问题。一方面村民们抱怨沙漠开发初期他们根本不知情,沙漠开发的收益与当地的普通村民没有任何联系。沙漠开发还铲除了原来能给全村每年带来50000元的蔓荆子药材收入却没有得到实在的补偿,本来在沙漠绿洲上自由放牛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同时,沙漠开发导致沙漠化扩大,有吞噬沙漠脚下房子的趋势。而且沙漠脚下的龙王庙村和象潭陈村因为经济利益而积怨加深。另一方面,沙漠脚下有些村民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给沙漠旅游带来了不良影响。

4 结语

本文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商业经济越发达的村庄支持沙漠开发的意向越高,政府应该加强经济和商业思想宣传;(2)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村民更倾向于支持沙漠开发,因此政府应该提高农民文化;(3)政府应该多和群众沟通,使得民意诉求畅通,同时在土地征用赔偿方面应该做到财务公开,执行透明。

厚田沙漠开发中“公地悲剧”现象表现为:一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传统型被削弱,二是沙漠旅游的重要竞争资本——品牌特色受损,“反公地悲剧”具体表现为在厚田沙漠开发中的严重低效利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沙漠开发过程中确定明确和稳定的产权;(2)结合各地实际,寻找合适的开发模式;(3)整合产权,建立一个沙漠旅游开发管理机构;(4)加强制度建设,制止“寻租”行为的发生;(5)突出公众参与性,让当地居民从事正常的生产、开发活动。

[1] 张鑫.解读“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 以农村旅游资源为例[J].2008.

[2] 王凯.旅游开发加剧土地沙化厚田沙漠搞旅游没有出路[N].经济晚报,2007.

[3] 程书香,赵追.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品牌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4] 陈丽,米文宝.宁夏沙漠旅游开发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院报,2008.

F592

A

1005-5800(2010)08(c)-150-02

猜你喜欢

悲剧沙漠态度
伟大的悲剧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态度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穿越沙漠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