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行社会责任 应对金融危机

2010-08-15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孙德凤

中国商论 2010年2期
关键词:价值链竞争责任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孙德凤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席卷美国,而且迅速波及全球。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举步维艰。不少企业采取大量裁减员工等措施,以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冬”面前,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经济复苏计划,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也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提及,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1 有关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

1.1 问题的提出

1997年8月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可委员会制定了国际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该标准被称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SA8000)。它是全球首个关于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2001年12月12日又发表了第一个修订版(SA8000:2001),进一步完善了SA8000。SA8000认证程序要求企业在下列领域满足一致条件:童工、强制雇佣、健康安全、集体谈判、差别待遇、惩罚措施、工作时间和报酬。

约翰·马雷斯卡在2000年5月5日《参考消息》“企业新概念”一文中曾阐述道:“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作只是为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这种企业新概念注定会改变人们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企业在21世纪社会中的位置”。

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9月25日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倡导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如第三章职工权益保护第十九条规定:公司应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对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议的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关心和重视职工的合理需求。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企业员工大量被裁减,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员工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危机,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在积极应对的同时是否还需要履行社会责任?

上面的描述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企业的作用是什么?是利润最大化,还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不难看出,进入21世纪的企业不再被看作仅仅是为企业所有者创造财富的工具,而且必须要为企业员工、政府、社团等相关利益者创造财富。具体说,就是企业不仅要为所有者负责,而且更要为相关利益者承担社会责任。

1.2 有关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

社会责任一词由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但当时没有引起更多关注。1953年,霍华德.R.鲍恩出版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使公司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的定义将企业看做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者,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明辨是非。

关于社会责任的观点,一种是古典的或纯粹学的观点,另一种是社会经济学的立场。

古典的或纯粹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这种观点主张企业管理当局惟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弗里德曼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股东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他认为股东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财务方面的回报。应该指出的是,弗里德曼并不是说组织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他支持组织承担社会责任,但这种责任仅限于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的最大化。

社会经济学观点的支持者有许多,他们认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这一立场是基于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一种信念。企业组织不仅仅是经济机构,还要对社会负责,因为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公司的建立,并通过购买其产品和服务对其提供支持。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尽管不乏疑问和争议,主要表现“公司社会责任”一词的界定未能统一以及公司应当承担多少社会责任才被公认为是合理的、足够的,但还是以其合理性内核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美国《幸福》(Fortune)杂志对排名前500名的大公司的调查表明,1971年只有29家公布有关社会责任资料,1976年达到456家,占全部公司的91%。

2 金融危机下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2008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合作 寻求互利共赢》的重要讲话,其中特别提到,在金融危机面前,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

2.1 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危机后的长远发展

金融危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推进。然而,每次危机都是一些企业崛起的机会。如世界第一、二次石油危机,由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这些公司很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公司在危机中不但没有倒下,反而称雄世界,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危机并不可怕,只要沉着应对,化危为机,合理履行社会责任,采取负责任的措施,与政府和社会共度艰难困境,就能获得公众和政府支持,就能在危机中获胜。

2.2 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协调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单纯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盈利组织,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应致力于社会生活的改善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如果企业不顾公众利益,无视员工的利益等社会责任,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企业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中,都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协调好关系,企业才有生存的空间和更多的支持。

2.3 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在走向21世纪之际,共同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应当明白,环境资源是一种特定的资产,也是稀缺的。如果企业大肆破坏,而不加以保护,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一定要避免“公用地的悲剧”发生,要克服局部的利己行为和短期利益,减少有害的外部性。企业必须重视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去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考量

许多企业管理当局担心履行社会责任会降低公司的经济绩效,然而,在实务中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明显降低了其长期经济绩效。如果政治和社会环境迫使企业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如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尽量避免裁减员工,管理者就必须考虑社会目标。

《财富》杂志在1993年对1000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95%的被调查者坚信在今后的几年中,他们必须采用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行为以维持他们的竞争优势。

否认社会效益来谈经济效益,企业就会失去方向,最终因无生命之源而枯萎;而否认经济效益谈社会效益,企业将失去商品经济中的主要动力,一切社会效益的实现也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4 力行社会责任 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4.1 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和衷共济

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罗默(Romer,P.)的模式中,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劳动等其他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卢卡斯在探讨经济增长时,把人力资本作为增长的引擎。如惠普公司曾经经历过最大一次危机,惠普公司不但没有裁员,反而招人,招别的公司最优秀的人,后来惠普公司非常成功的转型面向市场。

金融危机虽然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企业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不能改变,企业要尽量做到与员工一起共度难关。为此,企业要做到“四个创新”,即企业要创新员工的任用机制,企业要创新员工的培训机制,企业要创新员工的薪酬机制,企业要创新员工的工作机制。

4.2 生产优质低价产品,拓宽销售市场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1994年在美国质量管理年会上说过,20世纪将是以“生产率的世纪”载入史册,21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的世纪,全球化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不仅要用低价格销售品质好的产品,而且要积极拓宽销售市场,包括拓宽国内、国外市场和城市、农村市场。所以企业要以一流的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优势打动消费者,以宽泛的市场占领消费者。

4.3 进行产业重组,形成协同效应

产业重组不仅是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企业从深度和广度上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最佳策略;不仅是对企业发展中外部交易战略的根至运用,也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体现,更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企业要以合理的动机进行产业重组,要以管理的道德进行产业重组,要以科学的整合进行产业重组,要以长远的视角进行产业重组。

4.4 注重价值链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也包括企业外部价值链。价值链将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整合成一个企业联盟,即价值链战略。价值链各成员合作得越好,就能做到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和信息取得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整个价值链的每一环节实现最合理的增值,从而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据国外调查表明,通过价值链管理可以获得许多好处,客户服务提高44%,节约成本40%,存货降低35%,销售量提高26%,等等。所以,企业要以战略的视角创造价值链,要以多赢的思维维护价值链,要以诚信的理念去实施价值链。

4.5 积极培育与创新动态能力,获得超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Teece等学者认为,具有有限动态能力的企业,不能培养竞争优势,使竞争优势的来源适应时间的发展,企业最终会失去其生存的基础。企业只有通过其动态能力的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要规避超竞争现象,获得超竞争优势。R.D.A1ene认为,在超竞争环境中长期成功的道路不是试图维持长期竞争优势,而是通过不断地创新追求一系列暂时的优势,使得企业比产业中其他企业总领先一步。为此,企业就要在对外部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和定义新的机遇,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的持续发展。“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所以企业要不断培育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不断研究竞争对手以创造新优势。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谭祟台.发展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李定安.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孙健敏,黄卫伟等译.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马力,齐善鸿.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J].企业管理2005(02).

[6]黄凯.战略管理——竞争与创新(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张春华.责任御寒: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J].WTO经济导刊.2009,(01).

猜你喜欢

价值链竞争责任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感谢竞争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