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分析

2010-08-15朱小平章正伟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工学双师校企

朱小平 章正伟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

为了引导高职教育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两个纲领性文件先后出台,它们旨在强调,在新的发展时期,高职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准确理解和施行这两个文件中关于内涵建设和工学结合的深刻含义,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

1 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

教高 [2006]14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可见,加强内涵建设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内涵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立适应社会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1.1.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示范建设的突破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有力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使专业建设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1.1.2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改革的重点,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双证书”制度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是重要途径。

1.1.3 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企业参与、引入行业标准和实用生产技术等措施,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重组整合,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努力做到“教”“学”“做”的一体化。

1.2 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1.2.1 “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基本内涵。首先,专业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及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职业技能,能够从事行业的职业实践活动。因此,“双师”素质教师应该是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其次,师资队伍中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专职与兼职)要占有一定比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要求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及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有一定比例,使师资队伍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中尤其是要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优化“双师”结构。

1.2.2 “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一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教师下基层锻炼和进修培训工作,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要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和聘用力度,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是保证专业建设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将企业中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引入学校,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三要制定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度,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四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学校教师人力和科技资源建立为企业培训服务的网络体系,特别要充分利用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源为企业服务,实现校企互惠互赢。

1.3 建成一批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

教高[2006]14号文件和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并明确提出,在100所示范院校中建成4000门左右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500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每个专业带动3个以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这就充分体现了课程建设的重要地位。

1.3.1 按照“四融通”的思路(即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融通、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与生产实际融通、与行业标准融通),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重组,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及由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职业技能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

1.3.2 按照生产性、直观性、互动性的原则,推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采用仿真模拟法、案例引入法、现场教学法、项目驱动法等开放性教学方法,实现“知”与“行”的零距离接触,“教”与“学”的零距离互动。

1.3.3 以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建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的新机制。按照有利于工学结合、技能培养、学生发展的思路,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的新机制。

1.4 建设一批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1.4.1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强化设备生产化、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突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1.4.2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验实训。

1.4.3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此外,大力推进校外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 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尽管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各异,但其共同特点是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紧密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培养职业技能;学校文化知识教育和企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资源共享,体现了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本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四个要素:政府、行业(或行业协会)、企业、学校。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赋予行业或行业协会指导办学的职能,规定企业参与办学的责任和义务。行业和行业协会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也就是要制订本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能力标准;确定课程设置标准,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企业为教学提供生产、教学、实习基地,承担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任务,为实施校企合作提供人力、物力及财力保证,是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者之一。学校对学生实施普通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通过传授职业基础知识为在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奠定理论基础,是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具体实施者。

3 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 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企业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大要素之一,作为具体实施者之一,其主要职责包括:参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参与专业设置和新专业开发;参与课程设置、新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的制定;参与职业技术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承担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培训,参与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参与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实习岗位,制定实习标准;承担实习指导和实习成绩考核;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劳动报酬;接受合格毕业生就业。

3.2 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要求学校与企业在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方面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企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首先,企业是实践教学地点的主体。企业除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岗位外,还设有理论实训一体化专业教室,模拟公司等教学设施,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其次,企业是实践教学过程的主体。企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拟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施职业能力教学。再次,企业是实践教学人员的主体。企业为实践教学配备有3至5年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作为专职实训教师。最后,企业是实践教学实习的主体。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主要在企业渡过。

综上所述,从目前浙江省的高职院校来看,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两个:一是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解决这两个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采用合作教育和“订单”培养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14号和16号文件精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1]陈小军,张善智,崔景茂.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高专教育,2007,(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4]丁金昌等.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5]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猜你喜欢

工学双师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