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王凌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王凌

(乐山电业局四川乐山614000)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凌

(乐山电业局四川乐山61400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的审计组织体系暴露出许多缺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本文从企业内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企业内审制度的完善问题。

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内部审计是审计的一部分,是指由本部门成立或本单位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大类。这种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直接受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依法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其目的是纠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兼有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它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利益,通过对部门、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财经纪律。另一方面,它又是加强部门,单位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着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为本部门发展献计献策。

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是: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护公共财产,维护部门,单位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外部审计,完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是外部监督的基石。一方面,外部审计再厉害,也有疏忽的地方,做好内部审计相当于把好了第一道关。内部审计工作做好了,制度和管理健全规范了,就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在对单位进行监督的时候,首先要运用内部审计的成果。一般政府审计到一个单位执行审计的时候,首先要由内部审计提供内部控制状况评价报告,审计机关对重要部位进行测试,如果认为这个报告的评价比较真实准确,就在这个内控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审计的着力点。政府审计还可以运用内部审计的力量,特别是审计机关在对一个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总部以下所属单位的审计任务就可以由内部审计来完成,作为国家审计力量和内容的补充。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更熟悉情况,在这方面有优势。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逐渐被企业所认识,内部审计的范围也从财务收支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既要评价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又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以及有效性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对存在缺陷和无效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并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因此,内部审计同时又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一、企业内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

2.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成了企业可有可无的职能部门,从而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1)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代审计技术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电算化内部审计、网络信息审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2)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4.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1)内部审计工作不全面、不细致、不深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往往只就帐查帐,只管帐面的,不管帐外的,只看收支是否平衡和是否真实合法,不管经济效益高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不能提出针对性强的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人为地降低了审计成果。(2)审计评价空洞单调,定性不够准确。由于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不强,往往是评价表面化,使用套话多,定性、定量分析少,评价层次不高,没有真正起到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5.内部审计重心不突出。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重心,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受制于单位领导的意图,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与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极不相称。

6.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现阶段,内部审计往往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这就使内部审计也具有财务性质。而归属于财务部门主管领导,尽管政府多次下令将财务与审计分立,但最终也基本上是一班人马。需要应付检查时分为两个部门,平时合二为一。这就使内部审计变为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其公正性受到影响。

7.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我国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内部审计不能构置于厂长经理之外,使内部审计为经营者服务,在厂长经理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独立性荡然无存。同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规定,对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计时,若发现有关重大事项,可向被审单位的上级内审机构反映,这是造成内审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完全一致阶层的领导(有人称“双向领导”),同时为利益格局不一致的经济主体服务,实际上超越了内部审计固有的实际职能,结果把内部审计放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上,最终多数会偏向与从事内部审计人员本身物质利益有关的一方。再者,这种期望职能大于实际职能的作法,还会迫使单位有意无意地削弱自己的内审机构,从而在没有环境压力与经济主体内部动力的基础上成立一系列实效不高的内部审计机构,连国家审计署试图通过完善并强化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减轻国家审计压力的想法也无能为力。

8.内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还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而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我国许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由于国务院的规定而被动地服从,并非是自觉的认识。积极性不够,有抵触情绪,机构人员东拼西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检查,企业领导不但不有力地支持审计工作,反而不断削弱内审力量,使内审计制度发展缓慢。

9.执行内审工作的偏差。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补漏,而内部审计的真正任务,则是通过事前的预测,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则应根据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信息,参考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做好决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事实上无论经营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法律规定不明确。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有关法律对企业会计信息、会计责任的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内容也不一致、不具体。同时,法律责任规定可操作性差,尤其是执行惩罚主体的规定形同虚设。正是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才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并不在意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也不重视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甚至有时还有意识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2.对内部审计指导不力。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对企业管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职业,至今除了审计署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外,其他财政等部门并未对之提出规范要求。内部审计实际上处于无人指导的境地,也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职业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业尊重。

3.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内部审计的态度和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和实际效果。而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又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哲学观念、品德和对公众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态度,以及他们自身对遵纪守法的认识。如果企业管理者对股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其他人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披露会计信息,那么,他自然就会重视内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达到其应实现的目标。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最高管理者授意的结果。(2)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品德、哲学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和管理水平,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从而影响企业其他人员对内部审计的看法。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括正直的品格、良好的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和要求,内部审计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反之,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就会比较差,实际效果也很难让人满意。(3)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既要监督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情况。同时,它又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与否、有效与否都会影响到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我国设置内部控制的企业很多,但由于对内部控制没有较高的认识,内部控制没有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此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缺乏指导和考核,实际运行中很难发挥应有的功效。

4.内部审计地位不高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在我国,内部审计往往被认为是外部审计的补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是企业自己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自发的需求,而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强制要求,甚至是下级单位为了与上级单位对口而成立的。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单位内部往往很被动。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内部审计独立性虽不像外部审计独立性那样完全独立于企业和企业管理当局,但是,内部审计同样存在一个独立性的问题。只不过内部审计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它是相对于除内部审计之外的其他部门而言的。它代表企业董事会或管理者对其他部门、非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开展的业务活动及其成果、内部控制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监管。但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实际上被大大削弱了。现在有一种趋势,许多单位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并在一起。这样做看起来似乎是增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已不再单独存在,这种情况又影响到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地位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二、内审制度的完善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客观上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内部审计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效益审计、事前审计能综合大量的信息,为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依赖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尽快从其双重性向单一性转变,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企业的内部审计,而不是国家或政府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只需要向企业内部的所有权主体或委托者报告审计结果,而不需要同时对两个利益主体负责,在企业内部审计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是经营管理咨询机构。因此,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实现领导干部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把内部审计真正变成现代企业制度下不可缺少的职能部门。

2.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企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本单位的审计监督,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增加其经济效益。当前世界各国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董事会和监事会双重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裁或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六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领导的模式。以上各种模式各有利弊,其中董事会领导型、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机构设置层次高,地位超脱,相对来说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较为理想的机构管理模式。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部审计模式,健全机构设置,配备专职人员,使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上得以保障。

3.突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着力体现现代审计的先进性。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包括对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的监督,还包括单位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任务比较繁重,工作千头万绪,因而就应该突出工作重点。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随之增强,传统的审计主要以查错纠弊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为体现现代审计的先进性,内部审计应着力抓住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二是做好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工作。三是适应企业多层次分权管理和新时期企业内部经济责任体系建立管理机制改革的需要,对企业内部各级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施监督,正确评价其经营业绩、管理水平、经济责任,为企业内部干部管理考核、使用提供依据;四是建立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制度,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等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的跟踪审计,评价其可行性、合理性及效益性,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签证、评价的全过程。

4.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与国家审计的关系。我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且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与企业领导的关系。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应站在企业领导的立场上,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在发挥监督、签证、评价等职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发挥其“参谋”和“助手”作用。三是要正确处理好与同级职能部门的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处理好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应将审计结果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其今后考核、任免干部的依据;其次,处理好与纪检部门的关系,即利用内部审计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优势,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线索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纪检部门;最后,处理好与财务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相对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而言,具有外部审计的性质,审计的依据除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包括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有关财务部门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内部审计去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财务部门提供各种协助。四是要正确处理好与社会审计的关系。在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普遍不足和业务素质较低的状况下,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风险日益加大的今天,两者合作与协调能够有效地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搞好与社会审计的关系,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大有益处。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

1.内部审计将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改变以前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增加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方面的审计,要把眼光放在提高企业决策和风险评估方面。审计工作的作用是提前发现隐藏在企业内部的问题,使企业内部有害的东西被揭露出来。目前有一些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不少单位的内部审计还只是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这一初级阶段,缺乏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使内部审计对企业没有起到保健医生的作用。

2.内部审计的最佳模式。我国目前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是建立“两权”分离和多层次分权管理的企业模式。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证明:内部审计的模式与企业的规模、管理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越是要求内部审计组织具有独立地位。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国家机关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用的是类似于国外总经理型的“双重领导模式”,既受本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审计机关往往借“指导和监督”之名,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全面的业务管理。造成内部审计长期以来,无论在业务安排上,还是在审计结论上都依附于国家审计,使内部审计代表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很少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这是符合“政企合一”,“两权合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开始拥有“四自”权。作为企业自我约束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代表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因此,“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佳模式。

责任编辑:秦利民

book=41,ebook=202

F239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5.12

1009-6922(2010)05-41-04

2010-10-10

王凌(1969-),女,四川仁寿人,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工作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电业局。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