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考

2010-08-15陈芝海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基层社区

陈芝海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考

陈芝海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科学确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领域和事项,需要我们更新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我们正处于一个与传统社会相去甚远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变得更加多样与复杂。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考虑发展问题,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把工作视野拓宽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烙印,主要特点是政府管得过宽过多,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在,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特别是向“社区人”转变,大量与公民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要由各种社会组织来承担。但由于社会组织的不健全,社会功能的不完善,许多公民的各种公益性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全面满足。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社会团体的发育也不太健全,社会自治能力较弱、公共服务滞后,管理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不断多样化,社会管理的任务加重;随着利益关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问题复杂化程度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总体上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短腿”,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摆在当前经济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

二、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科学确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领域和事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抓住重点,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联系群众、服务大众、关心社会。同时,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使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组织等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进一步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培育公民社会,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社会管理既不是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又不是与其他方面截然分割、孤立实施,而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对应而又融会贯通的社会公共关系管理,既包括协调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优化各种社会资源配置,创造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众多领域的问题,但重点应该放在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道德风尚、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方面。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就是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克服旧体制的弊端和影响,健全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有效协调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能够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善于进行体制创新的国家和民族,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衰败,乃至社会倒退。

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我们必须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特点和规律,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必须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明确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更新管理理念,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关键在于我们的各级政府。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学会用开放的办法管理当今社会。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把加强社会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相结合,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关键部位,加强薄弱环节,突出为民宗旨,强化法治功能,完善服务机制,明确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按照民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调整自身角色,实现有效转型,在政府角色准确定位的过程中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是社会管理的细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执政党就靠着这些细胞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在各种社会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而且还要支持和保证各种社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只有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和保障城乡居民自治组织和各种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才能更好地推进城乡基层的社会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真正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作用,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把广大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确保党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添砖加瓦。

(三)必须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作用

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大量工作在基层,只有基层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是加强基层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在农村,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农民开始直接行使管理自治事务的权利,农民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要在发挥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同时,注意通过民主议事、民主恳谈等形式,做好村民之间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等工作,使之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同样,加强城市社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促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城市社区也要建立相应的自治组织,促进政府与社区分立,地方政府及街道对社区实行非强制性的工作指导,社区要依法实行高度自治;按照“议行分设”的原则,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决策机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作为议事监督机构和社区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扩大社会参与,开通民主渠道,提高社会参与率,建立群众“评议会”、“协调会”、“听政会”制度;给社区提供足够的财政投入,将社区承担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提供居民公共福利服务支出列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要积极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政府要将一部分公共职能交给社会承担,并由此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有效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从总体上说,在我国社会矛盾尚未转化为政治矛盾的前提下,稳妥地发展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有利于通过利益的表达和博弈来化解社会矛盾,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均衡发展的合力,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必须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互动的关系。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是主力。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进行社会监督、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有机融合互助自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说,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但随着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各种社会主体也逐渐发育并成长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也客观上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功能。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机制,在提高社会的自主和自律能力,表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等方面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邓伟志.创新社会管理体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马庆钰.创新政府管理,构建和谐社会[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5).

[3]姜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论推进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1).

责任编辑:刘国春

book=31,ebook=197

D63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5.08

1009-6922(2010)05-31-03

2010-09-25

陈芝海(1963-),男,青海乐都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社区大作战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走基层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