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气象事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0-08-15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浙江气象 2010年4期
关键词:气象服务建设

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黎 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气象部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依靠科学技术、科技人才和科学管理,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抓当前与谋长远、抓服务与强能力、抓发展与调结构、抓改革与促和谐相结合,扎实推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全力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切实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气象部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气象事业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实现气象事业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气象事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预报预测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还面临着很多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寻找差距。

一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气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随着公共服务问责制的推进、服务透明度的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压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如何增进气象工作的“知民度”、把握“需求度”,提高“满意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始终是各级气象部门的重要课题。

二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速推进不相适应。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大行动计划,对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需求,特别是对市辖区气象机构、中心镇气象服务组织、乡镇村级服务人员配备以及保障维护等内容都有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气象部门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程,为全省小康社会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型部门定位不相适应。气象部门作为科技型部门,但科技创新建设在机制体制上尚没有根本性突破、科技成果难以及时在业务领域持续有效应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真正提高科技的贡献率还有很大差距。

四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硬件基础与软件建设不相协调。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较快,但“重建设规模、速度和水平,轻质量、结构和投资效益”等不良倾向仍然存在;气象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科研产出还不理想,科研与业务结合还不够紧密,贡献率不大;气象事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但科学管理水平和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五是气象公共财政保障率与公益型公共气象服务部门不相协调。气象事业是公益性事业,气象事业的维持和发展必须依靠公共财政为主予以保障。落实地方气象公共财政保障,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不够,认识上有差距,推动力度不大,保障率不高,落实不平衡,稳定性不够的问题。

六是现代气象业务三个体系发展存在不平衡。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较之预报预测体系和综合观测体系,存在着建设和发展时间短、服务需求高等问题,如何围绕需求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如何建立服务产品的效益评估体系,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七是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发展不平衡。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在城乡方面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农村接收气象服务的能力,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农村气象服务内容,农业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产品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八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的项目结构不平衡。气象科技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科技服务存在着比重不均衡问题,防雷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所占比重相差悬殊,迫切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服务的项目结构比例,以实现科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矛盾和难题,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结构不调整,气象事业今后发展的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代价就会越来越大,道路就会越来越艰难,气象事业的发展就不可持续。破解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提高推进转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推动气象事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力点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气象部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贡献率,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推进气象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前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外在需求,是重点,是关键,后者则是经济转型升级对气象事业本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基础,是保障。

2.1 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深入贯彻转变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作为气象部门来说,最重要就是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也就是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加强能力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益。

一是在发展定位上,要逐步实现从业务技术部门向公共服务部门的转型。在当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牢牢把握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始终把气象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发展,把国情省情和气象工作职能结合起来,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面对新变化、适应新变化,使气象部门从原来相对较纯粹的技术部门不断地成为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部门转型,千方百计为政府、公众和各行各业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优质的气象服务。

二是在发展思路上,要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主动推动”的意识。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以公共财政和科技为支撑,坚持以各级气象台站为骨干,坚持以社会资源共享共用为抓手,坚持以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坚持以构建良好政策法制环境为保障。同时,气象部门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应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意识,主动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加强部门合作、主动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气象服务,切实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三是在发展方式上,要推进系统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型升级。要认真分析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各个系统、各个环节、各个节点上存在的问题,强化体系建设的理念,在规划上要用综合的方法,在建设上要用整合的方法,在服务上要用融合的方法,推进单一的业务建设、项目建设,向配置合理、功能完善、结构优化、便捷高效、衔接有序、保障有力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转变。

四是在发展重点上,要致力于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必须把握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衡性、便利性等原则,大力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优先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气象产品和服务。要因地制宜探索制定政府认可的公共气象服务政策,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的提升,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和范围;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各地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推进基本公共气象向基层和农村延伸;要加快编制各级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气象服务产品种类、性能和获取渠道。

五是在发展领域上,要使气象服务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新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为农业、工业、交通、电力、环保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气象服务,积极谋划和推动面向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气象服务,在服务的力度、深度、广度上下功夫、求实效,使气象预测预报工作、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六是在发展措施上,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业务化考核管理机制。既然公共服务是项业务工作,必须按照业务任务来考核、来管理。我们对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判断标准都是看公共服务满意度怎么样,群众的认可度怎么样。要做到这些,我们一定要把公共服务作为我们主要的工作指标、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管理对象来推进。我们所有的考核、任务、工作目标、指标,都要真正实践“把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作为改进气象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气象工作的第一追求;把提高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作为气象工作的第一目标”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党组这两年大力推进了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评价机制和气象科技服务评价体系建设。

气象科技服务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强化科技服务的公共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完善以短信渗透率、声讯拨打率、防雷检测率、气象服务行业覆盖率、重点工程气象服务项目数等为主要指标的气象科技服务考评机制,引导我们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千家万户对千变万化气象信息的需求。同时,我们要继续深化公共气象服务试点,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的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投入机制、监管体系、内部管理机制等。当然公共服务的业务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上下一起努力,共同关注这个问题。

2.2 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大力强化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气象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本身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对象和主体。气象工作要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求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大力强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方针政策。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公共气象服务直接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是气象与社会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通过服务可以最大广度、最深程度、最高时效地了解服务需求。因此,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需求对各项气象事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现代气象业务建设的成效,对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对气象事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二是更加注重发挥气象预测预报的核心作用。气象预测预报是气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具优势的领域。要建立并完善专业化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通过发挥各级台站的业务优势或特色,合理布局各级台站的业务任务和业务资源,明确各级台站在预报业务中的主要任务和科技发展的重点目标,形成各级台站互为补充的业务流程。要不断丰富业务流程的科技内涵,努力建设一支专家型的预报员队伍,将提高预报员队伍素质和建立天气预报技术总结交流制度作为提高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的重要内容。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综合气象观测和技术保障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综合气象观测和技术保障的基础作用,首先,要坚持需求引领的思路,既满足气象服务和预报预测的需求,也符合国家站网统一布局的需要。其次,要做到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既要注重部门内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统筹规划,又要积极通过部门合作的方式来推进社会气象观测设施的共享共用。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强化观测资料的应用开发和效益发挥。第四,要积极探索综合观测业务的改革,不断在优化和调整布局,完善技术装备保障体系。

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气象事业的整体发展,并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要在硬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抓住机遇上项目,不断增强我们的硬件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气象现代化建设质量、结构,注重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基础上的质量和效益的发挥。

五是更加注重气象科技服务的转型升级。实现气象科技服务的转型,必须坚持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更加突出科技服务的公共属性、公益属性,既要大力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但不能搞气象服务的产业化。要改变传统的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科技服务考核标准,把科技服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以公共气象服务为主要指标的气象科技服务考评机制。

六是更加注重促进气象事业的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既要推进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气象事业的协调发展,又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省市县气象事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既要推进公共气象服务、预测预报业务、综合观测业务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又要注重业务、科技、人才的协调发展。

七是更加注重坚持依法发展气象事业。随着气象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要更加注重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更加注重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气象部门的贯彻落实,更加注重气象法规和气象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依法发展气象事业、依法规范管理,促进和保障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

八是更加注重发挥“和谐部门”建设的保障作用。“和谐部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工程。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事业科学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气象筋、骨、肉的建设,更要围绕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科学管理、气象文化以及精神面貌、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加强气象精、气、神的培育,切实增强气象事业发展的感召力、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和影响力,促进人与事业的和谐发展。

3 推动气象事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重发挥科学技术、科技人才和科学管理的支撑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推进,发挥气象趋利避害的双重作用,越来越成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选择和关键所在,需要我们把握关键,不断发挥科学技术、科技人才和科学管理在促进事业发展中的的支撑作用。

3.1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气象工作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气象事业是科技型事业,科技创新是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推进事业科学发展的任何时期都需要牢牢把握好科技型这一气象事业的根本属性:在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时,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气象、海洋、环境、通信、农业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加工、分发、接收和社会应用能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率和社会满意率;在发展预测预报业务时,将科技力量投入到有优势的领域上去,建立集约化的、多级台站互为补充的业务流程,大力提升气象信息的分析加工诊断能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在发展综合观测业务时,要不断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综合观测业务质量的管控机制,强化资料数字化应用、管理与开发,最大程度地发挥综合观测业务的信息应用能力。

3.2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不断夯实气象工作的坚实基础。科技人才是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提升气象整体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气象事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资源。转型需要人才,没有人才干不成事业。发挥人才作用,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把气象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坚持为人才“搭平台、创环境、优服务、建机制”的工作理念,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郑局长提出的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优先发展、保障发展的气象人才工作方针,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用好用活各种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的贡献率。二是必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气象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业务科研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基层气象人才、气象领导和管理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五支队伍”的建设。三是必须把人才体制机制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树立重实践、重实际的导向,把“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各个环节,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核心,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不断完善骨干、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预报、测报、科研、气候变化应对等各领域发挥领头羊作用。要努力建立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培养、总结分析、经验交流机制,让所有职工都有从事气象工作的归属感、自豪感。要依托创新团队和科研业务项目建设,以培养专家型预报员为抓手,提高预报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真正让预报员静下心、潜下身来,扎扎实实致力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要统筹考虑观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与知识更新机制,有序推进观测人员从原来的单纯从事人工观测的观测员向气象现代化装备与技术的维护员、保障员、管理员转型。要创新装备保障机制体制。要高度重视编外人员管理培养工作,对编外人员实行总量控制、计划审批、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不拘一格,选用编外优秀人才充实事业队伍。

3.3 高度重视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气象工作的实际成效。科学管理是推进气象事业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强化气象科技创新、注重气象人才发展的任务,也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社会管理能力的使命,都需要我们把握时代精神,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注重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佳效能。在内部上强化统筹协调的管理方法、求真务实的管理作风和依法规范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统筹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等业务的协调发展,统筹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人才体系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和各级气象事业的协调发展,统筹气象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协调发展;在外部上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善于借助外力,长于促成合力,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管理,来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工作。

4 注重“四个结合”,落实“五个坚持”,切实把握好“六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把握形势,分析问题,明确思路,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时候,必须注重把握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四个结合”,努力实现气象事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抓服务与强能力相结合。抓服务是根本,强能力是关键。要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大力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气象事业发展效益的更大突破。二是抓发展与调结构相结合。抓发展是主题,调结构是主线。要紧紧围绕增强气象事业的综合实力,不断优化气象业务结构、人才队伍结构、财政保障、科技服务结构,实现气象事业“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抓当前是重点,谋长远是全局。要紧紧围绕气象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多做一些打基础、谋长远、顾全局的工作,推进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四是抓改革与促和谐相结合。抓改革是动力,促和谐是目的。要紧紧围绕保障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不断创新气象事业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和谐部门”建设,抓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对气象部门来讲,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样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作为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坚持把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三是坚持把保障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作为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把推进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五是坚持把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作为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气象工作提出了很多明确的、直接的要求,也对我们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归纳起来,我们要重点推进以下“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福祉安康。围绕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机制,增强全社会预防和处置气象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

二是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三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挥气象在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对策研究及决策咨询,为建设生态文明和节能减排提供气象服务。

四是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和开发利用规划,强化气候资源评估论证及成果应用,着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依法履行城市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职能,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五是加强现代业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现代化体系。加快建设以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系统为核心、以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为基础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进一步发挥现代气象业务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现代气象业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气象部门。按照“四个一流”要求,提升台站整体实力,夯实气象事业发展基础。加强和改进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赢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提升部门形象。

推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努力承担起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扎扎实实地在深化气象事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实现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新跨越。

猜你喜欢

气象服务建设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大国气象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