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与护理

2010-08-1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类风湿穴位关节

陈 莹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骨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慢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是危害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缠绵难愈,损伤肌肉、骨骼、使活动受限,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多发于手、足小关节,并逐渐累及大关节。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1岁,平均44.8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32年。平均3.2年。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45.3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29年,平均1.2年。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取穴:可取大杼、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根据不同部位的关节肿痛,再取配穴。如指关节肿痛可选用八邪;腕关节肿痛,选用阳溪、大陵;肘关节痛取曲泽;肩关节痛取肩髎,髋关节痛取风市;膝关节痛取膝眼。穴位注射组: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0%当归注射液2ml,穴位选定后,常规消毒皮肤,一般每个穴位可注射药液0.5—2ml。针刺组:按照临床针刺常规方法,采用传统不锈钢毫针用提插捻转法,所取穴与穴注治疗组相同,除肾俞用补法外其余穴位均用泻法,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恢复,行走和蹲起自如;显效: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但劳累时有隐痛;好转:关节疼痛减轻,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无改变。

1.4 护理体会

1.4.1 防范风寒湿邪 潮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炎热之天,切不可汗出当风,或睡于风口,或卧于地上,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截其来路,乃是预防之良策。

1.4.2 精神护理(心理护理) 是本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病程较长,治疗较复杂,故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可产生对自身形体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虑和忧郁、恐惧等心理特点。尤其是对急性活动期患者,病情一时不能控制,情绪急躁,求愈心切,更需加以宽慰,通过耐心细致的宣教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让患者了解该病需长期疗养,持久治疗,从而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

1.4.3 生活护理 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需要帮助与指导。每日测体温,汗出及时擦干,勤洗澡或洗脚,促使血流通畅。对肢体功能丧失卧床不起者,要防止褥疮发生。对严重关节功能障碍者,还须防止跌仆、骨折等意外发生。对关节症状严重、走路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如帮病人打饭,扶病人起卧、服药、上厕所等,使病人安心治疗,早日康复。

1.4.4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所以,病人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饮食以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为主,食物搭配要多样化,易于消化和吸收,烹调要讲究,以提高食欲。具体是在饮食中增加钙的摄入,如:牛、羊肉骨头汤、奶制品、豆类、鱼虾等,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补钙,如:口服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片、罗钙全等,从而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饮食要有节制,正确对待药补及食补,决不能蛮补滥补,应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应用。

1.4.5 体位护理 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往往寻求一种固定姿势,造成关节的畸形。体位护理的目的就是及时纠正病人的不良姿态、体位。如膝部伸直时疼痛更甚,病人就在平卧时于膝腘下垫一小枕头,以求舒适,但久而久之,膝关节便固定于半屈曲位,不能伸直,行走时屈膝、鸭步。急性发作时关节肿痛、活动不利,但当症状减轻后应注意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姿态护理是指对患者的站、坐、行、睡的姿态和四肢安放的体位等,经常地予以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以免贻害终生。

1.4.6 功能锻炼 通过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保持体质。如手捏核桃或弹力健身圈,锻炼手指关节功能;两手握转环旋转,锻炼腕关节功能;脚踏自行车,锻炼膝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锻炼踝关节等。锻炼时,切勿超过自己的耐受力,适可而止,活动量应逐步增加,循序渐进。局部关节疼痛,可给予艾灸,隔姜灸,拔火罐,使用超声疗法或敷贴疗法、中药外洗、中药离子导入方法等以驱寒止痛和络,使受累的关节得到最大限度的运动,抑制粘连的发生,也可用热敷、药酒、白花油、叶绿油或松节油涂擦,或贴伤湿止痛膏、麝香止痛膏。

1.4.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保健措施,如病情活动期卧床休息,保持乐观情绪;缓解期可参加工作,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注意保暖和避免劳累,严防感冒,避免感染;嘱患者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1.4.8 电话随访 对出院患者坚持电话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在院外发生的反应,并指导患者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能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2 结果

经两个疗程治疗后穴注治疗组60例中治愈19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针刺组46例,治愈10例,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6%。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穴位注射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患者多数是缓解与复发交替经过,迁延多年,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护理人员应努力掌握其基本的护理方法,恰倒好处的运用护理手段,积极配合医师耐心解释治疗的目的及方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为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关节病的康复,保持关节功能。

猜你喜欢

类风湿穴位关节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