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确定
——八大重点推进2010年种植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08-15

种业导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重点

八大重点:

1 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扩大创建规模。安排粮棉油糖667 hm2(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7500个,比2009年增加了4900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

扩大示范效应。各地要总结适应本地区不同作物的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强化机制创新。鼓励高产创建与科研单位结合,与培育种粮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社结合,与推进专业化服务结合,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

强化督促检查。各地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示范片落实到乡到村,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户到田,确保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2 扎实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保障农业用种安全

要把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严格种子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品种管理、确保品种种植安全等作为重点。要加大执法力度,退出一批不适宜生产的品种,清理一批不合格种子企业许可证,处罚一批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企业,净化种子市场,维护农民利益。要深入研究探索品种区试和审定制度改革,加强执法技术条件建设,激励育种技术创新,提高品种质量。各地要加大种子供需调度,加强种子调剂调运,尽最大可能满足生产用种需要

3 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

选建规模园地。在园艺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或重点发展区域内,选择集中连片的地块建设标准园,水果、茶叶、露地蔬菜标准园要在66.7 hm2(1000亩)以上,设施蔬菜标准园13.3 hm2(200亩)以上。

集成标准化技术。重点是建立起标准园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使用、节水灌溉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等标准化栽培模式。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基地产品检测、基地产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5个方面,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培育知名品牌。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形成品牌销售。

扶持经营主体。每个标准园都要有一个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

4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植保工作水平

在全国启动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重点在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建立100个示范县,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队伍,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辐射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粮棉油主产区的快速推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专业化统防统治真正成为我国重大病虫害防控的主导力量。

按照打好“区域性重大病虫歼灭战、局部性重大病虫突击战、重大疫情阻截战”三大战役的要求,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强化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及时控制病虫危害。要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等常发性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确保不连片成灾,损失控制在5%以内;加强蝗虫、草地螟等暴发性害虫的应急防治和区域联防联控,确保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有效阻截苹果蠹蛾等重大检疫性病虫,确保优势产区生产安全。

5 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重点是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在800个产粮大县(场)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粮田。这是多年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农田建设项目。今年,国家还将加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支持力度,这也是历年少有的专项用于耕地质量建设的重大项目。去年,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商定,农业部门将以耕地质量评定为切入点,承担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是一个大的突破,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把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抓出成效。

6 大力推进科学施肥安全用药,促进节本增效和环境改善

全面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1200个巩固项目县要立足于提高配方肥使用比例,1298个续建项目县要重点做好采样测土和配方制定等工作。

深入推进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继续把规范生产经营主体行为、强化产品质量抽检作为重点。要严格农药登记评审。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水稻、小麦、水果、蔬菜等主要作物用药监督抽查。加强高毒农药管理。结合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加强安全用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用药。

7 积极推进品种优化,大力发展重要紧缺农产品

扩大水稻尤其是优质粳稻生产。黑龙江的“两江一湖”地区和吉林西部地区,要积极增加优质粳稻面积;江苏等沿海地区,要开发滩涂地、改良盐碱地,扩大粳稻种植。

大力发展花生生产。充分发挥花生耐旱耐瘠薄的特性,把增加花生面积的重点放在开发沙壤地、丘陵坡地和提高复种指数上。

积极推进西北东北盐碱地油葵生产。要继续扩大西北东北地区盐碱地的油葵种植面积。

努力扩大南方大豆生产。着力解决东北地区大豆的重迎茬问题,突出抓好西南、华南地区的间套种大豆生产。

着力恢复棉花糖料生产。加快实施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引导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

8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对每个重要时节、每次重大天气变化要高度关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突发的特大灾害,要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要加强农业抗灾救灾的科学指导,分不同灾种、不同程度、不同区域制定技术方案,实行分类指导。

提早做好救灾物资准备,搞好调剂调运,多渠道争取救灾资金。要加强灾变规律研究,努力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

四项任务:

1 确保粮食稳定发展

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hm2(16亿亩)以上,努力提高单产,力争总产比今年有所增加。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要稳定产量,2009年受灾较重的东北及内蒙古地区要力争一年减产一年恢复,西北地区要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节水技术,挖掘增产潜力。继续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优质粳稻。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的生产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合理调整结构

棉花面积恢复到566.7万hm2(8500万亩)左右,产量750万吨;油料1333万hm2(2850万亩)以上,产量3000万吨以上;糖料恢复到190万hm2(2亿亩),产量1.3亿吨;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面积产量保持相对稳定,重点抓质量。

3 加强基础建设

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全面推进深松改土和测土配方施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推广能力建设。

4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节水农业、推进科学施肥、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转变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走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积极发展设施园艺,提高集约化水平。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农作制度。 (农民日报)

猜你喜欢

重点
重点实验室介绍
定制仍是重点 CEDIA 2020虚拟展亮点回顾
重点:修辞手法
重点推荐
2018年七大重点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抓住重点 扎实推进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