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挫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10-08-15吕开鹤

科学之友 2010年1期
关键词:挫折情境幼儿

吕开鹤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

近些年来,“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大量事实证明,少年儿童的挫折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既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一种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及思想教育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观点,经过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何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能为幼儿挫折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对幼儿挫折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1 幼儿挫折教育及其意义

1.1 幼儿挫折教育的含义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些情境条件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独自去面对,让其经受磨炼,摆脱困境,超越障碍,启发和促进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1.2 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

近些年来,少年儿童中心理失常,离家出走、轻生等一些不适应社会的行为时常见诸报端。问题少年的出现说明缺乏坚强意志、经受不了挫折是当今独生子女独有的现象,他们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加上新旧教育观念冲突调整阶段下教育方法的试验摸索的弊端,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存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做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轻易地放弃努力或放弃生命。

2 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

就幼儿驾驭挫折能力的形成规律方面看,将挫折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以下3方面内容:

2.1 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

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情感的培养。现在的儿童大多都是独苗。有些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认为孩子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成人常常替他们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能有对挫折充分感受和深刻体验。结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的空间里的孩子,不但对幸福的感觉明显地降低,而且变得特别害怕困难,使幼儿形成畏难和依赖的心理。所以,现在我们提倡接纳幼儿的挫折与失败,让幼儿有感受挫折的权利。

2.2 使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

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关键,目的在于认知的发展。幼儿阶段,孩子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挫折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挫折的理解,需要成人的启发,伴随着反复体验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危机相伴,而我们总是在遭遇这些挫折之后才成长起来。并让幼儿逐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可以说是提高幼儿挫折耐受力的关键。

2.3 帮助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给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归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目的在于行为的引导。可以通过挫折教育,使幼儿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通过强化,形成条件反射,当幼儿再遇到相似的挫折情境时,便会不自觉地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反应方式,幼儿应付挫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3 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3.1 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途径

3.1.1 利用现实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进行教育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自然情境因为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能使孩子充分地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挫折的思考和把握会比较成熟,因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掌握。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在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生存能力,学习走路时,很少由父母牵着手走,走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要分担家务,父母便要求他们独立地解决问题,他们便进一步地独立和成熟起来。

3.1.2 主动创设一些挫折情境进行教育

主动创设挫折情境进行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日本进行了大量尝试。平时,日本学校常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如经常让学生赤脚在布满碎石瓦块的地上走,冬天让学生穿着单衣在雪地里锻炼等。日本有关方面还建立森林之家、自然教室,实行“山村留学制度”等,定期让孩子们到艰苦的地方生活,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2 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方法

3.2.1 直面现实——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地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如,孩子走路摔了跤,有的家长会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对孩子说:“这地面真不好,让宝宝摔跤,我们打地面。”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孩子生病打针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也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比如“走路眼睛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打针有一点疼,但打了针病才会好”等等。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机会是很多的。

3.2.2 培养意志——增强幼儿耐挫折的信念

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幼儿,比如,有一个小朋友与老师下棋时,第一盘老师为了鼓励他有意识地输给他,而第二盘他输了。以后他就很少下棋了。老师和他谈心,告诉他说:“不要怕失败,老师就是不怕失败和你下第二盘才取胜的呀,只要你常常练习,总有一天我也下不过你的。”这给了他希望,使他从畏惧中解脱出来,尽管暂时他不愿意和老师下棋,可他却找机会与小朋友下,来锻炼自己,来争取有一天打败老师。这便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幼儿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幼儿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因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

总之,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正确的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挫折情境幼儿
Holism in Education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挫折
终身不遇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