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三贴近”原则 做好县级电视新闻

2010-08-15

科学之友 2010年1期
关键词:三贴近民情电视新闻

杨 莉

(祥云县广播电视事业局,云南 祥云 672100)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然而,如何将这一要求贯穿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奏出县级电视新闻的最强音,这正是我们每一个县级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并实践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三贴近”关键在“三深入”。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是我国最基层的记者,也是离群众最近的记者。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基层,在群众当中度过的,这就为我们了解民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群众进行广泛的接触,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与呼声。清楚他们的所思、所想。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谁深入,谁受益。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深入,既要身到,更要心到,脚板与心灵双双而至。像钉子钉进木头一样扎根生活,你的作品才能深入读者心中。比如,2009年10月,我本来是和电信部门的同志下乡,采访信息村建设在实施了一个阶段后的情况。但是,在进村之后,发现随着信息村建设的深入,村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扩展,同时还将本地的信息,通过村信息站传输出去。成了农民不出门,就能经商,我马上掉转新闻方向,将题目改为“祥云农村建起‘信息桥’”,着重反映信息建设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既体现了三贴近,又传递了更多的信息,达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贴近者,贴心也。“三贴近”联系并反映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怀揣满腔情,捧出一颗心,心贴心、手拉手,拜良师、成益友,我们的作品才能达到宣传效果,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让人感动,促人行动。以我进行的我县芮家村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为例。当时,县内外采访报道,反映新农村建设的稿件很多,但大多数内容,不外乎村修了路,美化了环境等,给人以为新农村的建设就是:村庄道路好走了,环境优美了,这一表象的东西。笔者接到采访任务后,并没有很快开机拍摄,而是先来到芮家村,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每天和村委会的干部一起工作,一起到村民家走访,熟悉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与我以往采访的资料相比较,与其它地区的情况相比较。很快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于经济建设,只有有了好的产业支撑,村民有了奔头,才会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新农村建设也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接着,我用了两天的时间,采访了多个农民及其干部,采写了《芮家展新姿系列报道》,从“基层党建打牢芮家新农村建设基础、调整结构多业并举富了芮家、新农村带来新风尚”三个层面,诠释了芮家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很快在州新农村建设会议期间、在大理台和我台同时播出,引起了很大反响,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通过自己一次次、一天天的亲身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三贴近就是要“贴近民情、贴近民生、贴近民意”。换而言之,就是要“体民情、写民生、表民意”,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人感动,促人行动。完成一个基层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才能无愧于记者的称号。

猜你喜欢

三贴近民情电视新闻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