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010-08-15赵海慧

科学之友 2010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新教材向量

赵海慧

(万全县郭磊庄中学,河北 万全 07627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能力。

1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应用问题

传统教材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忽略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新教材对此做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

(1)每一章的序言,都编排了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引入该章的知识内容,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如在《数列》一章以趣味话题:“国王对国际象棋棋盘发明者奖励的麦粒数”的计算作为章头序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教材的编排上,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问题,又附以插图增强直观形象性、趣味性。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高中数学的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都恰当的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3)例题中的应用问题。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4)练习、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应用问题的份量。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分别涉及增长率、行程问题、物理、化学、生物问题、储蓄等各个方面,量大面宽,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

(5)阅读材料。问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扩大学生阅读面的阅读材料,如:历史故事方面的,如第二章《函数》的“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人们早期是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的?”介绍数学应用方面,如第八章《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应用》,第十章《抽签有先后,对各人公平吗?》。扩充知识方面,有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向量的三种类型”等。

(6)新增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为了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活动性,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新教材安排了三次实习作业,一是 “函数关系的实习作业”,让学生调查研究附近商店、工厂、学校潜在的函数问题;二是利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的距离、方向问题;三是“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研究性课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新教材分别在第三、五、七、九章中安排了四个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让学生动手操作,选择优化方案、归纳概括,恰当建模,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2 高中数学应用题问题的教学实践

数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回答实际问题。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审题: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非数学情景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给出的问题,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

(2)建模: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

(3)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例: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 8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13 %,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

这是一道人口增长率问题,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审题,我在指导学生阅读题时,提出以下要求:

粗读,题目中涉及到哪些关键语句,哪些是有用信息?解释“年自然增长率”的词义,指出城市现有人口、年份、增长率,城市变化后的人口数等关键量。

细想,问题中各量哪些是已知的,那些是未知的,存在怎样的关系?

建模,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与学过的、见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它们是如何解决的?对此有何帮助?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

研究性新教材向量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向量的分解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