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育机智

2010-08-15

科学之友 2010年6期
关键词:机智情境能力

路 琳

(营口技师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者。”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机智应是每位教师的必备素质。

1 教育机智的含义

《韦氏大学词典》将“机智”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锐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果断措施的能力。教育机智是一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但不是纯粹的技巧,而是教师对每个孩子的热爱,是对教育使命感的认同。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关爱学生,才能洞察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可能,从而作出切实的反应。

2 影响教育机智的主观因素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判断能力、心理能力。教师在运用教育机智时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知识经验

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教师,教育机智水平有差异,22岁~55岁间,随着年龄的增大,水平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使中年教师的认知加工水平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发展,并出现辩证思维。这充分表明,知识经验对教师教育机智水平有极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教学机智才能,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对各种突发的教育教学事件,他们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而缺乏知识经验的教师,在突发的事件面前就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置。知识经验包括专业知识,还指教师掌握知识的广度,涉猎的领域,对教师的教育机智都有极大的影响。

2.2 问题空间的重建能力

教育机智实际上是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解决问题的水平取决于对问题空间的重建能力,教育机智实质上反映了教师认知加工的复杂性和辩证性。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知水平、问题空间重建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对问题的判断,也就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合理程度和创造力水平。

2.3 教师的心理成熟度

教师的心理成熟度主要指教师在心理上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如果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积极的、正确的评价,他就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成绩。

2.4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表现出强大的作用。同样,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机智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如情感、意志、个性等都会对教育机智起制约或促进作用。教育机智特别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果断性。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措施,这正是意志果断性的表现。同时,教育机智与教师的个性联系非常紧密,不同的个性会使教师在处理事件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

3 教育机智的发挥

教育机智作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它有助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机智的发挥受很多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虽然说教育机智是一种随机行动,但其背后有深厚的理论支持。教育机智源于教育理论,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机智就是空中楼阁。但是只掌握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教师也很难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3.1 把握教育情境

机智是在情境中产生的。我们不会在普遍意义上说一位教师具有教育机智,只能说在某个活动中某位教师发挥了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特殊的教育情境激发下产生的。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就要善于把握瞬息万变的情境,要时刻在意想不到的教育情境中表现出积极的状态。

3.2 捕捉教育时机

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握教育情境,还要善于在教育情境中捕捉教育时机,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会从普通的教育事件中捕捉到教育时机,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化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善于利用周围环境中潜在的资源,具备较强的直觉感知能力。

3.3 意志果断坚毅

面对复杂的、激烈的、突发的教育冲突事件或场景,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首先静观其变,克制自己,耐心等待,倾听学生或当事人的倾诉。真正了解真情后作出果断的有效决策和行动,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要做到干净利落。

3.4 理解学生的体验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经历保持一种开放的观点,努力避免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和传统的、习惯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或冲突。

3.5 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总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时刻认识到学生的“未成熟性”。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总是把问题的最终解决权给学生,而不是由教师独断地解决问题,引导优先,建议辅助,教师是一个帮助者,而不是一个决策者。

3.6 拥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育机智并不总是表现在激烈的、突发的教育情境之中,也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潜移默化之中。用细心去影响学生,用细腻的方式去感化学生。教育机智是能够打动心灵,感化情感的。默默的关怀、悉心的关爱、殷殷期望、耐心的等待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3.7 对情境充满自信

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相关。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善于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和环境中学会自信和信心,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将这种自信和信心传递给学生。

3.8 发挥临场的天赋

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时刻注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方式,更重要的是,时刻判断怎样做在教育方式上才是正确的。教师的临场发挥能力,就表现在使得每一个教育行动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

4 教育机智的培养

教育机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可捉摸、无规律可循的,而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培养获得的。采取适当的培养方式,可以使教师迅速成长,获得非凡的教育机智。

4.1 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研究表明,教师积极性同教师的心理成熟度和成功期待成很高的线性正相关。要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引导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师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尽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创设较好的教育教学情境,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真正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这才能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4.2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工作不同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它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因此,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机智水平,拥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对教师进行心理训练可以从认知能力、心理品质、心理技术和专业技巧等方面进行。

4.3 改变认知模式

从当前大环境来看,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严峻的现实要求教师具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高的教育水平,现在的教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要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专家。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认知模式,这是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4.4 增强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在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其中反思是最关键的一环。反思就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经历“实践——反思——实践”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教育机智水平就会得以不断提高。

4.5 增强问题空间重建能力

面对同样的教育教学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并进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所获取的信息在头脑中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对问题的性质、结构、严重程度等方面在头脑中的反映与其自身所具有的问题空间重建能力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专家讲解、模拟实验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4.6 增强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把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监控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遇事不慌、泰然处之、游刃有余的境界。

1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卷(李子卓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7

2 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 周建达,林崇德.教师素质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

4 林崇德、申继亮、辛 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5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5、11、182、55

6 李 雪、张国平.教育机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J].辽宁教育研究,2006(3)

猜你喜欢

机智情境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机智闯关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机智的斑马线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机智的警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机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