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0-08-15

科学之友 2010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张 立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而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这个社会环境中,随着信息交换的加快、工作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激烈竞争,人们的心理承受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也不断的挑战人类所能承受压力的最高限度,种种原因导致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悲剧不断的上演。而大学生作为当今主流社会一个特殊群里,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瞩目,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成果与结晶。大学生在十年前还是佼佼学子,而今大学生群体反成为弱势群,面对巨大的待遇与生活反差以及人们的期望值的提高,如今的大学生们的心理状况更值得人们和全国的关注。[1~3]

本文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情况展开调查和讨论,从中分析和了解到其心理状况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各种主流因素,并探讨各种解决途径来干预和调整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

为了了解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状况的情况,对湖南5所高校展开了问卷和登门调查,其结果显示因精神病和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而导致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25 %和40 %,10 %的大学生偶尔有过自杀的念头。本次调查数据可能调查范围比较偏小,而据前几年的《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北京地区14 %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 %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 %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自杀也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3~5]

2.1 心理健康内涵

首先,心理健康目前有多种定义,如精神医学家曼宁吉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有保持平静祥和的情绪、敏锐的智力和洞察力以及能适应和体会社会的一种行为和愉悦的气质。同时,社会工作者波孟则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由于心理健康的内涵的版本众多,于是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就对心理健康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3~6]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 心理承受能力因素

心理承受能力因素在近几年国内心理研究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人引起重视。对于每个人来说,心理承受能力是有所不同的,这可根据遗传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因素影响。而后天成长环境影响最显著。从小饱受饥寒交迫和痛苦折磨的小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在温室中的花朵要更加能承受压力带来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譬如前些年比较震撼的为高校学生毕业证而跳楼的事件和为失恋而跳楼的事情,因为拿不到毕业证而想不开就跳楼的学生和因为女友的移情别恋就跳楼的学生都是因为内心无法承受环境带来的巨变以及心理上的巨大反差而产生对生活和人生的绝望念头。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引起重视,锻炼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开导和疏通学生们的心理打结点和堵塞处,使得学生带着健康身心迈向社会。

2.2.2 体质因素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试问如果一个人的身体本身就存在着疾病,其本身心理健康失衡的可能性就不少。与病魔斗争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考验,身体状态将会影响情绪,循序渐变的会对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俗话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

2.2.3 “明星”效应

所谓“明星”效应,就是人因其本身由于过去的成就卓越和成功经验,而过度的被赞扬和抬高,享受受人瞩目的感觉,造成对自己本身的能力和认识偏高的现象和误差。而这项影响对当今大学生尤为突出。

在大学教育以前,学生大多数来自各个乡镇、县城等地区的各个班级,往往在以前的乡镇、县城的班级和年级都是佼佼者,享受着老师和同学的异样眼光,受人尊敬和仰慕。成绩等各个方面也是全面发展,成为学校学习标兵,荣誉铺天盖地。而到了大学教育,相对而言,优秀学生偏多,大家都是优秀生,相互都敌视别人,抬高自己。使得同学交往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一定的苦难和摩擦,轻则影响同学感情,重则暴力相向,给社会和学校带来沉重的代价。其次,就是父母对子女溺爱的影响。自从国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造成如今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百依百顺,同时家长也只是主动文化成绩教育,忽视孩子本身的人格教育、个性发展以及自我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很少起到一个正确引导的作用。经过调查分析,湖南省的大多数家长平时疏于管教,忙于自己事业上的拼搏努力以及享乐,忽视孩子成长,以成绩论英雄。这些因素都致使学生在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定位方面产生较大的偏差。而环境发生变化,来到大都市后,缺乏客观环境的分析和判断力,难免出现很多与自我价值和评价相抵触的负面信息,而造成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失落、心理失衡。因此,学校必须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位置,搞准社会正确定位,建立合适的自我认识感,加强社会适应性教育。

2.2.4 人际关系发展因素

大学校园是一个集体教育的团体,每天必须面对许多同学、老师,并与之相互交流学习,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朋友。如果在校园内,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不仅给生活学习带来烦恼和困惑,破坏了与周围同学和老师的和谐气氛,而达不到通过人际关系的交流效果与需求。长此以往,造成个体会被群众孤立和排斥,这样严重造成大学生活学习质量下降,导致其心理不平衡,走极端的倾向。

2.2.5 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因素

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自卑感的出现在近年来比较明显,特别出现在大学生高年级的学生群体。由于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各行各业的就业需求,造成岗位需求减少,对寒窗苦数十余载的年轻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沉痛的打击。学习了这么多年,为了就是今天能够报效祖国,找份好工作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当每每在工作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冷处理、热脸贴冷屁股、杳无音讯的时候,感到前途的无助和黑暗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对大学生们自信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打击。而在这个讲求实力与关系相结合的社会,每每看到自己身边人或同学能在自己爸妈、亲戚的运作下衣食无忧、高薪和高起点工作频频捷报来传时,心中的一份嫉妒与无助感油然而生。在这样的双重打击、鲜明差距的对应下,年轻的大学生们迷失了自我,自卑感凸显而出,变得敏感、多疑、怕被同学瞧不起,这一切的一切都会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与自卑。

2.2.6 学业成绩

课程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学业成绩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现在大学生相比10年前的大学生而言,所需要学习的科目呈现数倍增长,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习的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期末考试、升学考试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往往很多考试,一年才有1次机会,这样更加剧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对考试、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使用测验焦虑问卷(TAQ)对大学生在期末考试以前的情绪、心情与考试成绩的好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因对考试成绩的结果的担心、兴奋、情绪不佳的大学生,与考试前心情平静的相比,有考试成绩恶化的倾向,可见,学生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对考试成绩的过分介意,甚至对考试的厌恶和排斥不仅对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也对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产生影响。

2.2.7 学校居住及周边环境

环境对人类本身来说就是影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的作用。人们的生活环境,如空间大小、室内摆饰、噪音及周边店面情况,都将会对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和喜好造成重大的影响。有时个人将环境当作自我的延伸与扩张。人们对环境都有一种支配欲望,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与心愿。学生在寝室里面的窗帘、壁画、壁纸等都是个性的体现,这些都将相互影响着,有的同学学习喜好安静之地,有的喜欢阳光明媚之地,而这些都是个人自由。正是这些自由气息将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如若其中有何不妥或受到干扰,将会产生焦虑、不安、无助的情绪,也对生活学习有着不良反应。

另外,人口密度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例如,都市闹市区的自杀率、犯罪率较高。大学生校园作为一个团体,特定的学习环境。人口密度相当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教室、食堂都会产生拥挤现象,尤其最近几年的高等教育的疯狂扩招,让学校的人口密度进一步攀登高峰。例如,现在大学生宿舍一般是8名学生一间寝室,甚至有10人一间的寝室。而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内,数人的集体生活,每人不到1 m2的空间里,对个人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互忍耐的能力要求都相当高。同时,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家基本拥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学生突然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生活学习,开始可能年轻人一起觉得比较新鲜、奇特,而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由于彼此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条件的不同,同学之间的接触频繁,交往中的摩擦与不和谐频繁出现,而导致彼此间不理解,心理上波动,情绪不稳定,这样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很深的影响。

近年来,受学生扩招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学校周边的店面也成为“香馍馍”。连锁 KTV、网吧、酒吧、清吧等成为学校旁边的独特特色。这些娱乐场所通常是夜生活的代表,使得学生们流连忘返,KTV本是娱乐消遣,但是现代社会也夹杂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服务,使得KTV这些场所本身也带了引号。时代的变迁印证了网络的发展,网络也实实在在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在受益于网络的同时也避免不了其负面的影响。在大学生中,没有人不会玩美国暴雪公司的游戏。全国玩网络游戏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 000万以上,甚至更多,趋势更加明显。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发展的一大障碍。就其网络游戏发展迅速的原因有:①平时学生课程和考试压力大,网络游戏成为休闲娱乐与逃避责任的最佳去处。②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能够满足平时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满足的成功与喜悦,感觉实现了自我价值,找到了精神寄托。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更加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以前我在读本科时,就见有同学在网吧连续作战3天3夜也不觉得累。③网络游戏在内容和情节上面比较吸引学生,而且可以满足学生的刺激感、猎奇感,还有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容也是对大学生有吸引和毒害。

3 心理健康干预手段与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都有较宏观的了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需要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努力。首先,必须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有效的预警干预机制。其次,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同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最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重避轻,联合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了解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与途径,避免因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恶性循环危机发生。

(2)开展心理健康、心理承受能力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开导思想和教育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来锻炼他们的意志与忍耐力,增加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3)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技项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荣誉感。体育锻炼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来维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参与感。通过身体锻炼加强身体体质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4)开展入学思想教育,端正其在学校定位,把学生目标定位为学习,减少因嫉妒和虚荣心的因素造成心理不平衡;同时,各个班级开展积极教育,相互包容和协作,团结一心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

(5)加强朋辈教育和心理辅导,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达到学生能学会关心和接纳、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效果,形成积极、互动、关怀的校园班级氛围,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批评和自我服务。

(6)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开导家长开展素质教育,不能只注重文化成绩,平时多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承受能力的训练。

(7)拓展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多与学生开展精神状态讨论会,正确对待社会的不良信息与行为。摒弃自卑感,抬头挺胸迎接新世界和正确面对未来的挑战。

(8)针对网络游戏,开展反沉迷教育,远离网络游戏带来的危机,同时,还应正确对待和运用网络资源,把握生活中的娱乐的“度”,使身心既得到了愉悦,也得到了休闲。

1 吕中凡、于洪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体育锻炼的心理干预效果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Vol.25(6):47~49

2 王小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朋辈群体心理辅导.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Vol.29(6):108~110

3 付 斌、刘东捷、白振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心理危机干预.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Vol.25(4):111~112

4 裴利华.对话式班级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 Vol.14(2):216~219

5 房 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 Vol.8(4):90~93

6 傅博娜、张 敏、张 慧.朋辈心理互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Vol.1(5):42~4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