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式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0-08-15杨志威郑喜嫦

科技传播 2010年6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

杨志威,郑喜嫦

1.深圳市盐田区盐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广东 深圳 518090

2.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广东 深圳 518090

随着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膨胀,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正在由长期的“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使得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根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2004~2006年当年未就业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从2004年的69万增加到2005年的79万和2006年的90万,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24.6%、23.4%和21.8%[1]。能否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高校的声誉和发展。因而,如何在当今新的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

1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又有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前者是由目前的经济、教育等客观条件形成的;另一种为大学生自身状况决定的。

1.1 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跟不上人才市场的需要

学校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就业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高校扩招造成教学质量滑坡,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信誉度的降低和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正进行着战略调整,面临着转岗分流的问题,因而对毕业生需求的数量减少、层次提高。特别是一些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用人之道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更多地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能更快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另外,很多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学历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出现了“专科生靠边站,本科生看一看,硕士博士见一见”的现象。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改革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课程设计要加强实践操作,缩短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再培训过程,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进行充分的相互渗透,避免用人单位排斥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2]。

1.2 现行的某些人事制度限制了大学毕业生走向基层

国家每年都出台许多鼓励大学毕业生走向基层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大学毕业生真正到基层、到乡镇工作的人数还远远不够[3]。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存在偏差,同时也反映出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初始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只有1人,多数为中专毕业后通过成人教育获得大学学历。乡镇卫生院多为自负盈亏,职工没有基本工资和各种保险,造成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就业。这种现象在其它行业也广为存在,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1.3 大学生就业观念偏失

调查发现,有些大学毕业生就业理念较为模糊。自己定位不清楚,以为知识越多价值越高,过高的就业心里预期,不想从基层做起,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包括大学生在内,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视为就业首选,因为只有这些单位才具有干部级别之说,而民营和外资企业正是缺少这一方面的“待遇”而显得吸引力不够。同时,毕业生缺乏求职技巧。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

2 改善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其中包括择业观、职业观、价值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教育。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举办一些有关创业、就业技巧的培训班,使学生们在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在为几年以后的就业做着积极的准备。同时,高校还要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在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建立一个固定的沟通机制,以解决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对口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让媒体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和平台。媒体作为社会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应该利用其自身社会接触面较广的特点,积极联系相关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并结合高校毕业生各个专业的特点,组织宣讲会或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增进他们的相互了解,有效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

3)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实现教育与社会接轨。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地之一,应重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师资水平,近年来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将成为紧缺人才。因此,应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多下工夫。调整普通高等学校与各级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比例。适当削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增加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总量。确立各自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形成合理的学历梯度,这既可提供技术工人、技师的渠道,也是解决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

3 结论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我们发现就业难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要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最终目的,社会各方面必须统一协调,恪尽职守,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1]都阳.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开始发生新变化[J].财经界,2008(2):l5-l6.

[2]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7(1):33-34.

[3]魏朝晖,沈浩,赵淑彦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