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2010-08-15杨伟光

科技传播 2010年6期
关键词:义项范畴原型

杨伟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0 引言

“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个用途很广且含义模糊的术语。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千差万别,令人眼花缭乱,我们确实很难把这些纷繁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操作管理的言语意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外部世界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不是杂乱无序,而是有章可循的。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看到相似性,并据此对世界进行分类(classification),这样的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作为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利用符号系统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 of classification),也是构建范畴的基础。王寅教授给范畴化下了精辟的定义:范畴化是一种以主客观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基于现实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主观概括和分类,也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的理性活动。范畴化以体验、互动、概括、归类为基础,是人类思维、语言、推理、创作等高级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在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时,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强调的是它们的共性,将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概括和归类,形成范畴(category)和概念(concept),储存于我们的心智之中,形成“心智词汇(mental lexiccon)”,当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后,就成为外部的语言符号[11]。假如人类没有这项本领,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就确实是杂乱无章的了,因此,范畴就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范畴论是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y)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 category)理论。本文着重分析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y)理论的某些特点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对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 原型范畴理论的形成

传统的范畴理论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以唯理主义为理论依据,以二元划分为根据,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联合定义的,范畴有明显的界限,范畴所有的成员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一理论在Ludwig Wittgenstein提出新观点之前的2000多年里一直占统治地位。随着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范畴理论受到新的语言学理论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Ludwig Wittgenstein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ance)。近几十年来,家族相似性在西方语言学界得到广泛重视,在许多语言学著作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Rosch及其合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又发展了家族相似性理论,建立了“原型(prototype)理论”,即同一概念范畴中的成员不需要有共享的必要条件,但需要有一个能反映本范畴基本特征的典型成员作为原型,与该原型接近的称为典型成员,缺少原型特征的称为非典型成员。例如:在“鸟”的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鸵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原型范畴理论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提出了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即“典型”和“非典型”这个事实上。在范畴化过程中,“突显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范畴的典型成员通常具有认知上的“突显性”。它们最容易被储存和提取。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它们也最接近人们的期待和预料。

2 原型范畴理论的特点

原型范畴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原型范畴显示出范畴成员的隶属存在等级性,在一个范畴中,不是每个成员的资格都是相等的。Rosch[4]谈到,通过原型范畴理论,我们普遍认为范畴成员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根据人们对范畴成员的有效判断来定义的……我们能够判断一个例子的典型与否,并且在没有界限的情况下,根据典型例子来处理问题。

2)原型典型范畴存在着一种家族相似结构,或者,更普遍认为,它们的语义结构采取的是成束的并且是意义相重叠的形式。Ludwig Wittgenstein认为:建立语义范畴的基础是相似性而不是共同性。“Spiel”(游戏)的语义范畴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总有相似之处,但两个成员之间的相似之处不一定为第三个成员所拥有;语义范畴中各成员之间具有一种互相重叠、交叉的相似关系网络;而且,随着列出并被比较的成员的增多,各个成员之间共同拥有的相似之处亦愈来愈少,直到最后找不到这个语义范畴的所有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个相似之处,这样的相似性就像一个家族成员之间的特征相似关系。因此,Ludwig Wittgenstein认为,人类语言的语义范畴具有这种相似关系所维持的内部结构。

3)原型理论范畴的界限是模糊的。Rosch(1981)认为,对范畴研究的新趋势表明范畴的界限未必是确定的。

4)没有任何标准化(必要的和充分的)属性可以定义原型范畴。Coleman and Kay(1981:109)指出:我们认为许多词并不把一些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作为它们的含义,而一个物或一件事应该满足了这些条件才具备成为这个词所标明的范畴中成员的资格,更确切地说,是我们称为原型的心理学研究上的物体或过程。

3 英语词汇语义范畴的延展性

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形成概念和范畴的过程,范畴的建立可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使人们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趋于条理化、系统化。随着认知的发展,概念不断被扩充。因为大脑的认知活动是在已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的。所以,随着对新事物的认识,大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已存在的概念,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事物发生某种联系,对其进行归类。这样原已形成的概念不断被扩充,形成一个更大的语义范畴。以“chair”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人们的认知范围扩大了。人们认识到不仅有腿、坐面和靠背的物体可以叫“chair”,而且供人或其它物体“坐”的都可以叫“chair”,于是产生了“bean-bag chair”(豆袋椅),“sling chair”(吊椅),甚至“electric chair”(电椅)。这时,“chair”的功能属性比物理属性更突出、更重要了:chair是供人坐的物体。但这似乎还不够,因为还有可以被称作"chair"的物体,如“doll's chair”(洋娃娃座椅),“cat's chair”(猫椅),“marble chair”(石雕座椅)。至此 ,“chair”这一语义范畴越来越大,其定义也越来越模糊,边界也难以确定。语义范畴也是原型范畴,其义项成员不是具有同等地位,而是具有中心的、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prototype meaning)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性的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也是语言符号最早获得的义项,是"直接"意义。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形成放射形结构。我们在教授学生习得新词汇或旧词汇的新义项的学习策略时,就应该让他们学会联系与其具有同等地位的其他词汇,并把这些词汇及其各个词义义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加以记忆,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如:在“emotion”范畴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六种最基本的感情范畴,即:joy( 或 happiness),anger,sadness,fear,desire( 或 love),disgust(或hate)等。而“fear”可以被看成一个下位范畴,它又包含了 scared,fright,terrified,horrified,petrified, dread,alarmed,panic,anxiey,worry,apprehension等成员。其中心词一般来说是典型成员,具有词形简单、最先进入大脑的特征。因此,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表达各种情感的词汇,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 英语词汇语义范畴的模糊性

认知范畴的典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依赖于储存在我们心中的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而认知模型又最终依赖于文化模型(cultural model)[7]。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语义范畴化过程中的认知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语义范畴对语境的依赖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原型理论所主张的范畴边界的模糊性(vagueness)与模糊语义学的模糊理论相一致,揭示了范畴的开放性特征,同时同一范畴内的指称对象具备该范畴的理想值,因此具有原型效应,原型效应的客观存在使范畴又呈现向必胜的结构。

在英语交际中,词语的含义往往需要和现实语境联系起来才能理解,语境是确定语义的先决条件,离开具体语境不仅无法确定词义的具体义项,而且也不能确定语境意义,语言中的多义词的词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确定其义项。例如:head一词有几十个词义,每个具体的义项必须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确定,from head to foot(从头到脚),a head of state(国家元首),a head of cabbage(一棵白菜),a department head(一个部门的主任),to count heads(点人数),ahundred heads of sheep(一百头羊),at the head of list(在名单的开头),to discuss a question under five heads(分5个小题目讨论问题),use your head(动动脑筋),to lose one's head(丧命,失去理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强),不难看出,head这个多义词只有在每个具体的场合才能有特定的词义。另外,有些场合较小的语言环境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考虑较大的语言环境或非语言环境。“I got it”中的got可以有多种意义,it是实指还是虚指也不清楚,从孤零零的一句话中不能确定。再看下一句,“I’ll give you a ring.”这句中的ring可以有“电话”和“戒指”两种意义,也只有考虑较大的语境或非语言环境才能判断了。此外,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来扩展或收缩范畴的限制。Lakoff(1973)列举了英语中这类表达法,例如:1)Strictly speaking,a bat is not a bird.2)Loosely speaking,a whale is a fish.3)-Are you a linguist?-Sort of.句1)表明收缩范畴边界时,蝙蝠被排除在鸟的范畴之外;句2)说明扩展范畴界限则可把鲸划在鱼的范畴之内;句3)中的回答是一种自谦方式,认为自己虽算语言学家,但又不太够格,从而把自己列为语言学家范畴内的非典型成员。以上例子说明,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常有意无意地用模糊语来主观划定语义范畴的范围。

因此,语义离开具体的语境便成为抽象的、概括的语言意义,一旦进入交际,语义就要受上下文或语境的限制而产生某种具体的、临时的意义。语义和语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相符的,他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英语中的语义与语境关系的问题对于我门日常交际,读写文章等都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学生在习得词汇的同时,必须掌握使用每一个词的适当语境,学会在现实的交际语言中去记忆词汇,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

5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5.1 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

在人类认知中,基本范畴是最典型的原型范畴,原型范畴在基本等级范畴得到最好的体现,所以,具有原型特征的基本范畴正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利工具。上位范畴是寄生于基本范畴之上的,因为它们依赖基本范畴获得完形和大部分属性。上位范畴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突出所属成员明显的共有属性;二是聚合功能,即集合低级的范畴构成上位范畴等级。上位范畴集下属范畴成员的共同属性构成,此过程重复多次就构成范畴等级。范畴形成的同时产生了词汇范畴,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其基本等级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语言层面上,上位范畴词汇和下属范畴词汇一般来说都晚于范畴词汇产生。在从基本等级词汇向上、下属等级词汇发展过程中,基本范畴词汇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基本范畴词汇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词,其组成有更大的任意性,因此,基本范畴词属于中性词,使用频率也最高。另外,基本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虽然基本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大体上已经固定,但在它们的基础上用合成法合拍成组合的非基本等级词可以说是无限的。此外,在基本词语从基本意义(一般为原型意义)向外扩展过程中,基本等级范畴词汇发展了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以动物为例,基本等级词汇如“狗、狮子、狼、狐狸”等比“动物”的隐喻意义更多。由此可见,基本词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osch(1976)指出,儿童首先习得基本词汇,然后通常用这些基本词汇来指一些具体物体。Brown(1958)在一次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倾向使用最方便的方法来指物体,即使用其基本的术语,而不使用在形式上较复杂的变体。一些语言研究者发现:英语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是随着他所掌握的基本词汇的数量的增加而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优先重点考虑基本词汇的教学,充分发挥基本词汇的作用,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放在词汇教学的第一位。首先要从教材抓起,也就是说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这些基本原则。文章的选材不仅要注意题材的多样性,还应该注意语域的中性度。特别是文章中的词汇,应体现以基本层次词汇作为习得中心任务,适当兼顾上、下位词汇,这样可以为教师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词汇教学的基本条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本层次的词汇还是上下位词汇的教学,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词汇的典型意义上。因此, 对那些以边缘意义出现的词汇的处理是词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习得词汇的边缘意义是不够的,完全有必要补充其典型意义,因为某一单词的典型意义最好地体现了最常用的意义,也就是首先要习得的意义。如果花精力来掌握基本词汇,对我们的口语、阅读、听力、写作等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比如在阅读理解中,基本词汇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有些语言研究者发现,学会常用1000个词,就能理解一篇规范文字的80%的内容,学会英语常用的2000个词,就能理解89%左右的内容,学会英语常用的3000个词,就能理解93%左右的内容,学会英语常用的4000个词,就能理解95%左右的内容,学会英语常用的5000个词,就能理解97%左右的内容。[9]而且,这类词一般不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来表达, 并且易于翻译。

5.2 一词多义或多义词的词汇教学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词所有的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意义是其它意义的原型,其它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应重点讲解词的原型意义,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意义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重点突出、融会贯通、最终灵活掌握。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词汇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下面以Taylor所举的“open”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open a parcel or an envelope(打开包裹或信封) 在这个词组中,open是指 :把紧闭在容器内部的东西露出来。它的2个语义特征是“access to the interior”(获得进入)和“closed container”(紧闭的容器),这两个词组中的意义应该是最接近“open”语义范畴的原型了。

2)open the door or the lid(开门或开盖子)这是英语常见的2个词组,房子和某物就像是个“closed container”,具有相似性,只不过要依靠某个途径(如门等)才能到达里面。这类词组的意义突出了从外到里的方式方法。

3)open a zip or open a knife(拉开拉链或拔出小刀)在拉链没拉开或小刀没拔出之前,都类似于封闭的容器,这组词组强调移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open an exhibition(开展览会);open a road(开通了一条路)

如果说前三个例子还有类似容器包围着,那么这两个词组(展览会为露天时)就失去了这个语义特征,但是它们保留了“access to the interior(进入)”的含义。

5)open a discussion(召开讨论会);open a debate(召开辩论会);open a conference(召开会议)这一组词组的意义已越来越抽象,因此脱离原型也越来越远。词组中的三个名词是抽象的概念名词,已不是原型中的“container”,而是一种 “process(过程)”,这里“open”也改变了原义“把紧闭在容器内部的东西露出来”,而是提供一个机会,使人们“进入”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的过程中。“open”保留下来的义项被用于隐喻一种基于此义但又有巨大差异的表示思想交流的动作。但不管怎么说,将包裹里的东西、信封里的信、展览会里的展品、路中的通道显现出来与表白自己内心的想法之间是有共同之处的,正是这个共同特征使得人们可用open一词指称这5种不同的动作方式。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到open是一个由数个表面上不相关联的意义构成的多义范畴(polysemy),但是它有一个共有的“意义核心”(meaning core)。可见,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阐释这种关联的途径,使学习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加深理解其演变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词义学习的能力。

6 结论

综上所述,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词义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努力利用范畴化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来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于基本范畴词和基本词汇的讲解,使学生认识词的不同意义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提高学生对词汇处理的认知层次,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习得效率和记忆效果。对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改革也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1]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London:Longman,1998.

[2]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3.

[3]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Rosch.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1978.

[5]Saeed,J.I.Seman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Taylor,John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London:Clarendon Pr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287-288.

[7]Ungerer,E.&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53.

[9]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赵艳芳编著.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9-61.

[1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义项范畴原型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