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沃斯的居心叵测和糖衣炮弹

2010-08-15文曦

中国报道 2010年2期
关键词:达沃斯外汇储备国债

文曦

达沃斯论坛是2010年1月最后几天里的国际最热门话题。似乎在开会之前,“中国风”就已再度环绕小城达沃斯。论坛主办方甚至开辟了两场以中国为讨论核心的分论坛,分别聚焦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全球经济角色。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自是好事,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不明了之际,面对达沃斯论坛上形形色色针对中国的“居心叵测”和“糖衣炮弹”,中国似乎也需要更加清醒和谨慎。

1月27日,达沃斯论坛开幕当天,法国总统萨科齐就遮遮掩掩地说“助长贸易不平衡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复苏”,还强调“汇率不稳定和某些货币价值低估不利于公平贸易和正当竞争”。明眼人一看便知,萨总统矛头对准的正是中国货币问题。另一位金融界重量级人士,几十年来以攻击弱势货币而名闻天下的对冲基金之王乔治 ·索罗斯,干脆也在论坛上明确表示“人民币升值的理由越来越充分”,这“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有好处”。

自2006年起,国际上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而在此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刚一上任就给中国扣了个“操纵汇率”的大帽子。美欧等西方大国,在经济陷入困境时,不检视自身货币政策问题,倒是一直对人民币升值这个念头“痴心不改”。

他们也并非说说而已。最近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轮胎、铜版纸制品、钢铁制品、葡萄糖酸钠和铝质车轮等实施贸易制裁,无不是打着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幌子来实施的。

本轮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史无前例地把美元基准利率调低到0~0.25%,全球主要央行差不多都跟着这第一央行狠降利率、猛印纸币。以美元为代表的主权货币集体贬值便不可避免(一年来黄金上涨即是明证),无非是谁贬得严重或轻微一些而已。那么指责其中某一种货币“币值低估”毫无意义。

而针对所谓“操纵汇率”或“币值低估”这类问题,真要“揪出元凶”,恐怕一切还要归“功”于危机以来的美元货币政策。因准确预测了本次危机而被称为“末日博士”的美国教授鲁尼埃尔 ·鲁比尼,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才是亚洲和拉美国家货币升值的关键:“这种不计后果的政策(接近零利率)助长了利差交易,迫使其他国家仿效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宽松局面就将助长这些经济体的资产泡沫。”

为了阻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不得不随着美元降低利率、鼓励信贷。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从前年底47.5万亿元激增到去年底的60.6万亿,这在货币供应量上甚至已超美元(根据美联储数据,2009年底美元货币供应量为8.53万亿美元,60.6万亿人民币相当于8.87万亿美元)。

而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2009年房价莫名飙升、股市充斥泡沫、通胀近在咫尺。即使按照折算后的美元绝对值计算,中国京沪房价已堪比纽约、东京,按索罗斯的观点,人民币再升值的话,以京沪房价数据来衡量,人均收入只有美国1/13的中国,岂不是一下子就变成全世界的经济中心?

本届达沃斯论坛上,关于中国购买“欧猪四国”国债问题也被炒得一塌糊涂。起因在于英《金融时报》1月27日称,债务缠身的希腊正在向中国“推销”国债,望中国可购25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则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那些报道全是“谣言”,希腊不用其他国家“搭救”,也否认与亚洲国家达成认购希腊国债一事。

希腊总理的嘴巴倒是挺有骨气,但去年以来,其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却已世人皆知。目前,希腊公债高达GDP的113%(2800亿欧元),欧盟拒伸援手,惠誉等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其他欧盟成员国如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的财政恶化水准,与希腊相比也是五十步笑百步,正好这四国首个字母组合是PIGS,故被戏称为“欧猪四国”。

从去年下半年克林顿力促“债转股”计划,到本次英国媒体认为中国购买希腊国债不过是耗费“二周外汇积累”,看来西方某些精英人士一直殚精竭虑在为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设计出路”。2008年底,中国有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2009年底居然猛增到2.4万亿美元。这么大块肥硕的“唐僧肉”,小小咬一口即可挽救一个国家,为何不能牺牲一下?

越是被人吹捧恭维时,中国对“糖衣炮弹”越要清醒谨慎。比方说,买希腊国债必须考虑到一旦其像冰岛一样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买国债的钱可就血本无归。相对而言,如果眼光准一点,用这钱去买资源和企业可能更靠谱一些。对此,国内专家众说纷纭,但其关键不在于购买国债还是资源,而在于中国的政策是否能脱离当前粗放型的外汇储备积累模式,真正把财富还之于民。具体到外汇储备的使用上,只要管理外汇储备的金融精英们,能够从全体国民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即使出现个1%、2%的外汇储备投资失误,人民也是能够接受的。

猜你喜欢

达沃斯外汇储备国债
你知道什么时候买国债吗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达沃斯“危机会议”冒雪举行
黄金和外汇储备
直企闪耀达沃斯
黄金和外汇储备
达沃斯把脉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