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研究

2010-08-15姚米佳万生更

党史文苑 2010年7期
关键词:根据地陕西革命

姚米佳 万生更

(陕西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文化资源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借以进一步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各种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

一、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及内涵

1.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

1925年陕西就建立了自己的党组织,此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陕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三秦大地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大革命时期,陕西党组织领导陕西人民开展了反军阀、反帝国主义,争取国民革命胜利的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率领人民群众在陕北及陕甘边界地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根据地覆盖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地区。西北红军是中国北方武装斗争的一面旗帜,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根据地中唯一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建立了一个稳固的落脚点,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前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P342-343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此战斗了13个春秋,建立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延安也因而成为中国的“红色首都”。这一时期也成为陕西红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进行了扭转解放战争全局关键的延安保卫战;人民解放军在进行了西府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陕中战役、华山战斗、扶眉战役、陕南战役等战役、战斗后,解放战争在陕西取得了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陕西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在三秦大地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2.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从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来看,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具体来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战争年代在陕西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形态、规章制度和红色风情等。前者是陕西红色文化物质产品的现实体现,是红色文化活动方式的载体;后者是红色文化的观念形态和精神指向,是红色文化深层内在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要使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陕西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素,就必须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之源。

从时间上看,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从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在陕西的建立到陕西全境解放期间,在陕西所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革命遗址、革命遗物和这一时期创作的革命文章、诗歌、戏曲等作品,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所反映出来的伟大精神。其中,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陕西红色历史的主体。

从陕西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陕西党组织成立和活动时的一些旧址主要分布在西安、三原和华县的高塘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南特委、红二十九军在汉中、安康建立了陕南游击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包括陕南镇巴、西乡、南郑、宁强、勉县在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建立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西北红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渭北根据地、照金陕甘边根据地、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创建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大本营。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率领的北路突围部队与陕南党组织、陕南游击队共同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创建了豫陕鄂革命根据地。

二、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蕴含和体现了革命前辈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包含了他们明荣知耻的价值取向,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德育教育中,对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德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基本的做人道理;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再次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理想教育。学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从而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的任务就是将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并且把这些道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如何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并且成为学生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不仅要依靠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载体。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态度也逐渐转向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风靡一时。同时,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也出现了滑坡现象,如理想信仰缺失、诚信意识淡薄、“一切向钱看”等。社会的大环境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挑战,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人的努力,一般讲来,总是趋向于认识世界”,[2]P122总是趋向于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所以当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财富占有的严重分化,多元文化让人们眼花缭乱,人的精神异化引起的各种社会弊病发生时,人们开始对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反思。因此,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对人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许多革命先烈都放弃了对物质的热恋而选择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如魏野畴、李子洲分别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但是他们都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陕北开展革命运动,并且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通过对革命前辈价值观、人生观及人生精神的反思性理解,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来实现人生价值。延安精神所具有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内涵,更是青年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良好的精神食粮。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美感教育和人格培养功能,是其他德育教育资源所不具备的。

遍布全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用它来建构人的精神世界,不仅能够有效地凝聚全省人民的力量,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要加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陕西具有众多的德育教育基地资源,许多对中国革命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文事件都曾发生在陕西这块热土上,无论是圣地延安、洛川会议、“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还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和范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遍布城乡的红色教育基地1100多处,其中仅延安地区就有500多处。因此,必须加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建立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长效基地和有效载体。

二要强化陕西红色旅游的德育教育功能。陕西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多集中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虽然红色旅游具有寓教于游、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和有趣性等优点,但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重点放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上,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强化其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他们明荣知耻的道德意识。

三要把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与青年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能感染到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这就要求省内各种文化机构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影剧院等应当发挥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艺术活动,为社会提供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服务。各基层单位、各社区组织可以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要构建网络红色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平台。青少年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立红色文化资源网站,开发设计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时俱进的一种创新。

总之,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我们积极开发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探索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形式。同时,要加强主体性的培养,提高主体对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内化能力。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陕西历史简明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2]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猜你喜欢

根据地陕西革命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