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强则中国强

2010-08-15江边

决策与信息 2010年8期
关键词:强则现代化

文/江边

中国的西部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的经济中心。秦汉时期,“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唐朝前期,仍然是“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西。”唐代中叶之后,西部发展开始滞后,边缘化为“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边塞要地。

盘点历史,西部的繁荣,从来都超越了西部本身,具有全局意义。因而西部开发,应有西部视角,更应有国家视角。

近代以来,许多志士仁人,遥望苍凉的雪域、草原、戈壁,多彩的宗教、文化、文明,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开发西部豪情满怀。90年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曾在《建国方略》里勾画了开发西部的蓝图;80年前,南京国民政府也曾雄心勃勃推出“西部计划”,试图建设西北,但都未能实现。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方面在沿海地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提升经济实力,实现率先发展;同时,组织开展东西部对接,增加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为实现第二个大局创造条件,从而把西部3亿多人的幸福与全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发端于十年前的西部大开发,把中国版图三分之二的西部地区和中国的现代化大格局联系在一起。至2008年底,中央政府累计向西部注入7300多亿元建设资金。十年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总量,就达新中国成立后50年间完成投资总和的5.4倍。近20万家东部企业踊跃西进创业,投资总额达3万亿元。各种生产要素汇成一江春水,流入西部“洼地”,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国家总投资22089亿元的102项重点工程突破性进展,青藏铁路穿越世界“生命禁区”,成为“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四通八达的公路、星罗棋布的机场,让西部各地从“神经末梢”变为“路网枢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生存环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3%,农村贫困人口从1998年底的5731万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2649万人。

随着一个个贯通国内外的大枢纽和大通道的建立,曾经封闭的西部已与世界紧紧相连;西部拥有的各类口岸100多个,已形成边境地区综合口岸体系,同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前景广阔。“西部板块”所蕴藏的巨大储量一旦爆发,将奠定未来中国的新优势。

西部在21世纪头十年的崛起,堪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它的神奇变革说明:中国现代化的难点在西部,中国现代化的“新支点”也在西部。

现在,西部大开发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不动摇,扶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不改变,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不减弱。胡锦涛总书记表示,在下一个十年,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坚定不移地把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一定要将“开发”转向“开放”,从“打基础”步入“快富民”,从“工程项目大干快上”步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政策输血”到“形成输血机制“,推动西部建设“转型”,使之在今日中国的发展格局中,从中国经济的“配角”,崛起为改革开放的“前锋”,走出中国区域发展的“西部方阵”,成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活力充沛的“中国板块”,用神速的崛起雄辩地证明:西部强则中国强!

猜你喜欢

强则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三维向度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力量强则寿命长
少年中国说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袁家村、白村经验启迪农村“破壳”——支部强则集体强,班子强则村子强
“奉法者强则国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