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吹来惠农风
——2010“一号文件”锁定“三农”

2010-08-15■文/雨

支部建设 2010年5期
关键词:三农城乡民生

■文/雨 水

政策吹来惠农风
——2010“一号文件”锁定“三农”

■文/雨 水

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1月31日发表了。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亿万农民的心。

2004-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政策风向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有哪些新亮点?“三农”工作又有哪些新举措?9亿农民又将得到哪些新实惠?

为何要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政方针,但在一号文件的标题里却是首次使用;前面的6个一号文件,标题中也曾出现过“加强农业基础”,这次为什么仍然将夯实基础写进主题?

新时期的7个一号文件都贯穿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和方针,它们在指导思想和政策走向上一脉相承、不断递进;在框架体系上相互照应、不断健全;在具体内容上深化创新、不断丰富。今年文件的主题,是党中央在大范围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慎重确定的。

“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和“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的关系怎么理解?中农办解释,两句话是一个连通的整体,但重心在后面,也就是说,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不是真正统筹了,最终也要看是不是真正夯实了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狭义的,应该包括对农业农村的基本认识、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系和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大破题之后不断填补政策空白、充实政策内容,有些方面更是从无到有,具有划时代意义。近年来,农村公共事业稳步发展,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快速推进。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更多保障。然而,资源要素仍在向城市集聚,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仍在拉大。关键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仍没有真正建立,特别是对“三农”的投入政策还缺乏制度保障。因此,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力度,非常有针对性。

夯实农业基础,政策将向何处发力?

在延续近年来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还提出了新的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投入机制。尽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家财政收支相对紧张,但文件仍然明确,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坚持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将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三是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

文件明确提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加快改善民生,农民又将得到哪些实惠?

2010年,改善农村民生成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民生领域再次“亮点”频现。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就业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仍需努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要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生活有保障。

保障是民生之安。今年的一号文件传递明确信号。2010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将稳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均会提高,新农保试点将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将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网正越编越密。

安居是民生之愿。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正在提速,全国已有超过90%的试点工程顺利开工。一号文件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也将抓紧实施,农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新的民生政策强力出台,已有的政策也将延续使命。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改革联动,政策又有哪些突破?

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

一号文件明确: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这意味着农民工在“农转非”和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将更快实现他们的愿望。

一号文件还提到,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这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将成为农民工的安家之所,他们将逐步告别常年住在简易工棚里的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80后”、“90后”农民工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制约城镇化发展的资源要素瓶颈也有望逐渐破除,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

针对目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现状,一号文件提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将扩大,奖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农民合作社将给予补助。随着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将更加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三农城乡民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