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措施

2010-08-15

重庆与世界 201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物理科学

姚 海

(重庆渝高中学,重庆 400039)

基于新课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措施

姚 海

(重庆渝高中学,重庆 400039)

一、新课标的诠释

新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要,规定了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规定了一定学习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说,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应发生的一些变化;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新课程标准还规定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及其安排,就是说,通过对课时数的规定而合理安排学生的一系列学习。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则主要表现为“五个通过”,即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新课程标准不是从学科本位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对于概念、规律不过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并且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面向全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改进评价体系;教学要求灵活多样,有弹性。

三、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直接的反馈;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物理的概念框架;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物理的愿望。具体有: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策略。

(二)教学效益策略

有效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三)课前准备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师要有“教育现代化”意识、要有“学习型社会”意识(即全民学习、终生学习意识),人力资源强国意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意识。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前备课意识。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新课程改革中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被简单传递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而得以理解的。传统课堂中的讲授教学更多的是传递知识,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不是“理解”知识。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课前备的主要是课教法,学生的学法备得不充分。我认为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这些应该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让新教材真正成为有效的信息资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策略

终生学习是一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说你必须是看书才叫学习,而是你能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生活就是大舞台,人在这个舞台中,个个都是主角,关键是自己怎么把握,怎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习就是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在自己的生活中收获。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潜能,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应把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实践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三、在新课标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应用物理知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物理,学物理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应用物理知识。

例如:我在上“光的折射”实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设置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做的过程中,给学生观察、记录、总结的任务,要求实验结束写出实验报告。课后,我随机抽了几位学生调查,请他们谈一谈做实验的体会,他们的共同体会是:做“光的折射”实验很有收获,有成功的快乐,也有失败的经历,还有与同学合作的愉快,也能体会到同学、老师的帮助的温暖,很开心。他们也都认为通过做实验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用“光的折射”原理去分析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比如:在捕鱼时用“光的折射”知识就易捞到鱼。并提出物理教学应该多做实验。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气氛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谐的场面。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创设情景,让学生“想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验证“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的理论时,将一段导线、一节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段铅笔芯连成串联电路,调节铅笔芯连在电路里的长度,使得小灯泡刚有发光趋势。当用一点燃的火柴加热铅笔芯的中部时,会发现小灯泡竟然开始发光了。这是为什么呢?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联系实际,让学生“易学”。将学生悉知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学习《分子运动》时,以“如何晾衣服才能尽快干?”作为切入点,马上学生就热烈的讨论开了:挂在阳光下、挂在空调的出风口、用电吹风、用电熨斗、把衣服尽可能摊开……很快就归纳出分子运动的理论和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而且学生很信服地接受了新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因此,物理教学应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捕捉课堂闪光,肯定学生“创新”。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发生蹦撞的成果。例如: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时,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距离观察桌面上的书本文字。正当同学们还在边观察边讨论看到的奇秒景象时,后面传来两位学生的大声争论声:“倒立、缩小”、“正的、放大”,两人谁也不甘示弱,争得面红耳赤,其他同学一下子被他俩的争吵声吸引了,教室此时鸦雀无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我怒火由然而生,就在我即将要开口时,一个念头转变了我:何不给他俩一个解释的机会?我先请有争议的那个先站起来,请他演示给大家看,他站起来举着凸透镜对着黑板上方的图像看,说看到了倒立、缩小、左右相反的图像,让其他同学也试试,同学们通过观察证实他的说法,我马上给予该同学肯定,肯定他的实验很认真,并且善于观察,有创造性发现。

课堂上学生提出与预设实验不同的问题,教师应该肯定和保护。假如教师简单否定学生的意外问题,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那么,教学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保护,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情境、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亲手实践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可以通过看教学录像、教学课件进行展示,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教学过程中,多种媒体并用有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去.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将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

[1]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江川)

2010-10-28

姚海(1963—),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物理科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