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新农村义务教育下体育师资保障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0-08-15曹荣芳张宝霞

运动 2010年6期
关键词:师资河北省体育教师

曹荣芳,张宝霞

(1.河北理工大学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2.沧州师范学院基础教育部,河北 沧州 061001)

河北省新农村义务教育下体育师资保障情况的调查研究

曹荣芳1,张宝霞2

(1.河北理工大学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2.沧州师范学院基础教育部,河北 沧州 06100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农村体育教育所涵盖的体育教师编制、分布、待遇等保障内容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河北省农村地区体育教师分布不合理,农村体育教师素质偏低、“教非所学”现象普遍,新师范、体育院校学生引进困难和部分农村地区“支教”沦为形式是制约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认为:体育教师作为农村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因素之一,对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乃至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兴趣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河北省;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保障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与困境,尤其是农村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构与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本文前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没有脱离教育资源分配城市化和市场化趋势,使得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教育资源、利益和社会地位获得等诸方面的方式和差异变得愈来愈大,农村师资队伍的发展极不稳定,流失严重,体育师资力量差距更是悬殊。

由于我国农村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农村学校更是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轻锻炼,轻体能的倾向,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健康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这不仅影响着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育人文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农村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农村义务教育被列为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新农村义务教育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再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配备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教育的体育师资保障问题,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文化素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和廊坊5个城市管辖范围内的50所农村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省农村体育教育所涵盖的体育教师编制、分布、待遇等保障内容进行调研。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农村体育教育和师资方面相关的期刊、书籍等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1.2.2 访谈法 访谈教育专家、体育工作人员、学生、教师等有关农村体育师资方面的问题。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河北省抽取50所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教师、各年级学生共计2500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068份。

1.2.4 因素分析法 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师编制、专业素质、待遇保障等各种因素的调查,分析影响农村体育师资情况的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分布不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政府应采取的各种措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确保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村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教师地域分布不尽合理,补充渠道也不宽泛。尤其是农村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农村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而城镇、乡镇政府所属的中小学已经人满为患,直接导致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专业和专职体育教师,其他专业却超编的现实状况,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即便有体育教师的学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也很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2.2 农村体育教师素质偏低,“教非所学”现象普遍

农村教育质量的优劣、社会后备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体制、教师资源和教师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气。但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因为编制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师资总量仍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体育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且“教非所学”现象普遍。一部分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更是严重不足。由于学校体育地位的缺失,体育教师的编制名额在农村被挤占是常有的事。农村小学大部分体育教师均是兼职老师,中学也有50%以上的体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职,一位教师既担任几个年级课程又兼任体育教师的现象,造成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力不从心,对待体育课,更是有应付之嫌,根本谈不上关心农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3 农村教师的待遇保障低,骨干教师流失

由于历史、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城乡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相差较大。而且,骨干教师的流动进一步向强校、城市集中,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从而出现强校恒强、弱校越弱、农村更弱的状况。对于广大农村区域来说,教师地位与待遇与同类型的乡镇干部相比,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还都处在较低层,出现工资发放的不足额、延期或任意停发,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培训,行政部门无端干预教育,居住条件的恶劣,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教师被殴打的现象。这些问题就像一种“不安全隐患”,导致农村部分在职教师不安心工作,新进人员又不愿到偏僻的农村地区,想办法调走。师资队伍不稳定造成的流失,无疑影响我国农村全局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教师待遇偏低;二是农村学校体育一直处于“讲起来不重要,做起来更次要,忙起来更不要”的地位。据统计,仅2004年,河北省流失的教师中63%以上是农村教师。农村体育师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调查显示,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口在40% ~ 50%的比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需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健康体质,让农村学生也拥有健康体魄为家乡建设服务,如果不首先解决农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待遇偏低问题,稳定体育教师队伍,遏制师资流失只能是一句空话。

2.4 新师范、体育院校学生引进困难

师范、体育院校一年一度的大中专毕业生,总会有一大批毕业生涌向社会,而且还会有大量未能找到合适工作。在目前就业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中小学缺教师,招聘不到教师,有的农村家庭学生考到体育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想回到家乡任教,却因为没有编制或编制被占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是有一大部分的师范类、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又缺乏到农村中小学长期任教的思想准备,即便是没有找到工作,改行从事别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无疑影响了小学体育师资的优化和长远发展。

2.5 部分农村地区“支教”沦为形式

农民体育支教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支教农村,可以指导农村学生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专业技术,传授农村学生先进的体育理论、卫生保健知识,进行科学体育健身,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地方往往将“支教”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支教”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轰轰烈烈,欢送仪式举办得热热闹闹,但对以后“支教”工作情况的开展如何、农村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如何却无人过问和监督。

3 结论与建议

3.1 在农村,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发展农村体育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的师资。首先,要坚决杜绝体育教师编制被挤占的现象,按正常编制标准引进体育专业教师;其次,提高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正确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和付出,做到同工同酬;最后,尽最大可能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等,改善体育教师工作环境。只有这样,农村体育师资得到保障,才有可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教学质量和农村学生的健康体质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如何培养和保障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摆在农村体育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

3.2 改革教师进修、培训制度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育要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实现均衡发展,逐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担当起培养农村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所以,农村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师资的实际情况,建立教师自培制度。作为基层学校的领导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加大培养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实行动态的培养管理。并加强农村教师和县城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拓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视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获得新的教育信息,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确保培养过程措施到位,考核到位。

3.3 建立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机制

组织建立“校对校”体育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教学的交流制度,促进体育教师的流动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加强合作,互相交流学习。学校老师与老师之间可以互相谈教学体会以及探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流,既提高了学校的体育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乡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为缩小城乡之间的体育教育差距探索了新的路子,还促进了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还可以建立共享教师资源的机制,在城乡之间建立校外、镇际之间的交流机制,聘请一部分城镇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担任农村体育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和教育实践的指导工作。还可以通过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真正形成多数体育骨干教师稳定,其他体育教师相对流动,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的机制。

[1] 张宝臣.论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 ].教育探索,2002(4):49.

[2] 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18.

[3]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年[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3-73.

[4] 孙庆祝.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 ].体育文化导刊,2004(8).

G807

A

1674-151X(2010)06-061-02

投稿日期:2010-04-19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HB09BJY014)。

曹荣芳(1971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师资河北省体育教师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