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域下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监督策略浅析

2010-08-15吴骥

体育师友 2010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作业

□吴骥

体育新课程赋予了体育课后作业新的理解:“体育课后作业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课业负担,而是一种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愉快性、接受性、建设性的健身实践策略”。科学、高效、策略地实施体育课后作业既是学生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现实需要,也是体育教学的延伸需要,更是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可持续发展需要。

一、体育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与目标性相结合

体育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目标性,才能保证体育作业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向。体育课后作业既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又督促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良好品质;又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后作业不断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更要让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关心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实效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家庭、环境实际,注重作业内容的新颖性、作业对象的差异性,作业手段的针对性、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才能在最经济的使用时间、空间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作业效果。例如,布置耐力素质作业时,除了参加长跑外,还可变换布置4~6分钟跳绳、反复跑楼梯、庭园等,不断注意变换练习形式,否则,如果长时间地重复同一种练习,会造成学生“厌练”情绪。

3.安全性与简易性相结合

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注重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差异性,要由易到难、内容由少到多,既要注意场地的安全,也要注意选择一些简单易行、无须他人保护与帮助的简易性项目;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需要,使他们都有通过努力自觉地、积极地完成体育课后作业。活动要求家长尽量与孩子一起锻炼,让家庭培养起锻炼的氛围,带动孩子参与运动。

4.实践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体育课后作业是一项具体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设计时既要侧重于实践作业,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与体育欣赏、体育文化知识相结合。如以布置发展上肢力量的练习方法有哪些?请选用2~3种方法运用于你的日常锻炼中。这样既可以加强理论学习,又能让理论指导实践,以弥补课堂练习时间、锻炼时间的不足。又如,让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如奥运会、NBA、世界锦标赛等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体育文化素养。

5.时间性与地域性相结合

体育课后作业的完成,因受到学生家庭处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场地、器材的制约,同时还要受练习完成时间的限制,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只有那么多,还要进行其他科作业的任务,因而体育作业内容既要简单易行,又要适当、适时、适地。

6.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应注意有相对的统一性,才能进行统一的检查、评价、评比。设计时应区别要求,弹性管理,负荷量要适当、负荷强度适合、作业难度适中,进程有娱乐性、选择性、灵活性。只要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底线,任何方法和手段都是可行的,要策略性、建设性地让学生愉快接受,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压力,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

二、体育课后作业的实践策略

1.确保安全性

体育课后作业与其他科作业的最大区别,在于作业实践中的安全性,诸如,作业场地环境的安全性、课后作业器材的安全性,练习内容的帮助与保护的安全问题,练习过程中量与强度控制的安全性等需要广大师生严肃对待、严格要求、严谨操作。确保安全是体育课后作业成功与否的标尺,更是课后作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2.强调自觉性

要让学生自觉、高效进行体育作业,既要端正学生课后作业的动机,也要帮忙学生明确目标考核的内容、手段、评分标准、奖惩措施,督促学生积极锻炼;更要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明白作业效果的取得都必须要有一个积累、转化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自觉才能持之以恒,才会有质变。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后作业完成的自觉性、自控性、自律性是当前体育课后作业价值体系实现的重点和难点,更是体育课后作业实践的前提。

3.注重协作性

体育课后作业的实施不是体育教师一个人的事,作业实践要有成效,要靠学生、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社区、社会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既要由专人具体负责(体育教师),更要形成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协同作战,通过在时间、空间的统筹安排(如在周二、周四重点安排、其它作业相对布置少一些,有些科目的作业可以不布置;体育作业在双休日多安排一些,),实现体育作业的齐抓共管,是保证体育课后作业质量的关键。

4.强化管理性

体育课后作业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其他科课后作业一样,需要建立、健全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社区等组成体育作业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体育课后作业强调自觉、自治,并不等于家长、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学校、体育教师、班主任要严肃性、严谨性、严格性地加强对作业的监控,做到作业前后有考核、有评比;作业过程有监督、有记录,作业好坏有评价、有奖惩。要做到:内容、监督、记录、批改、评价“五落实”。

5.突出融合性

体育课后作业的实践应充分融合体育教学及相关活动中,如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围绕近期的单元教学来布置课后作业,既使学生的锻炼具有导向性;与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标准融合,提高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与阳光体育活动、运动会融合,又有效地借助阳光体育活动、运动会的东风,大力推进体育课后作业的实施;与体育的校本化建设融合,形成特色化、地域化、个性化、校本化的体育课后作业资源。

三、体育作业的监督措施

1.目标管理法:作业前后,对学生对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水平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测,并评分、定级;学生、家长、班主任一起,制定目标,既要全面有所进步,也要有重点的改进薄弱环节。既重视锻炼的过程,更看重锻炼目标的实现,以进步的多少、目标实现的程度来进行评价。

2.课堂验收法:在单元教学、广播体操、武术教学后,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相应的复习、巩固性的作业,要在第二次课时及时、认真、严格进行验收,教师可针对情况进行适当的奖惩。

3.家校联谊法:督促、指导学生完成体育作业是家长的职责之一,体育教师、班主任常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短信、网络联系,把学生在校体育作业检查情况,与学生在家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交流、沟通,既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也有效的促进家长对学生的监督。

4.随机抽查法:学校、体育教师、班主任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小范围、随机性的抽查部分学生,检查阶段性学习、锻炼效果,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5.组长负责法:平时的体育作业主要是由各小组长具体负责组员(4~5人)作业的完成、督促、验收工作,这样效率更高,检查、验收更容易落实。

6.评价反馈法: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教师、班主任进行认真、严格、及时的评价反馈,如口头评价、书面评语、打分、定级等,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作业完成质量,表彰先进,督促差的学生。

7.三定法:定时、定人、定项目进行检测,有针对性的监督、监控体育差生或异质学生的体育作业或处方的完成情况,引导和督促学生增加体质、提高水平。

8.成长记录法:写运动感想或运动日记并家长签字,可以记当天活动的内容、量与强度、感觉如何等,班主任或体育教师每周进行审阅一次,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搞好了监督。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作业
体育课
作业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我想要自由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