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坛鸿著 史林新篇
——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

2010-08-15马爱民

武术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

马爱民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武坛鸿著 史林新篇
——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

马爱民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是我国第一本断代体例的武术史著作。该书按照“宏观把握国家形势”、“中观借鉴体育分期”、“微观依据自身发展”的原则,借鉴学术界已有理论成果,将新中国六十年的武术发展分为“新中国武术事业的初创和发展”、“武术在探索、创新中前进”、“挫折中求生存的‘文革’武术”、“历史转变时期的武术发展”、“大幕徐启的武术改革”、“蓬勃发展的中国武术”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独立成章,逻辑清晰、内容详实,是一本值得精读的学术著作。

武术史 断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笔者细心研读了杨祥全、杨向东两位博士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以后感慨颇多。一方面为两位学者出版此书感到可喜可贺,另一方面对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到由衷的敬佩。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武术理论(包括武术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其本质特征、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其行为方式及发展模式方面无不受到传统文化总体环境的影响,因此武术的文化形态既有本身的个性特征,亦有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总体而言,既在武术文化涵盖之内,又有自身的要素和特殊本质。放在我书桌前的这部极有份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研究论著,可以让每一位关心中国武术发展的人为之动心,从中得到新的启示,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和眼光。杨祥全博士是天津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杨向东博士是南开大学体育教学部教授,他们在体育学术领域的研究建树颇多,尤其在武术史和体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观点,近年来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引起武术界和体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

中华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农耕文化的民族,也正是出于几千年内陆农耕文化的滋养,孕育了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性格;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既要求外在的修行又要求内在的修心的独特武术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聪慧的先人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所创造的一种独特肢体语言。西方文化追求的是多元的开放型海洋文化,纵观国际风云变幻,不同国家在经济、贸易中交往,不同文化在冲突中融合。19世纪中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向外扩张,竞技体育波及世界,影响中国,武术逐渐融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因子,世界性、竞技性、表演性等特点日益显现。但这种竞技化的武术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如何去把握,成为近年来武术发展研究关注的热门话题。

武术在各个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发端,武术伴随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斗争不断发展。进入冷兵器时代,武术在抵抗侵略者,保卫国家,维护正义和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繁荣,人们迎来了科技时代,此时的武术不再是单纯的技击术,而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少人更关注的是它的健身、养心、防卫以及舞台表演化的观赏作用。社会是武术发展的终极场所。20世纪80年代初,一系列的会议鼓励大力开展武术工作,人们思想获得解放,地方性的社团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武术学校、武术馆、武术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在全国各省市建立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武术基层网络,这在武术宣传、开展竞赛活动和推广普及方面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对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武术人才和建立高素质武术队伍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部开创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新作对建国以来我国武术发展优劣进行了合理、系统的梳理,找出了这一时期武术发展从上到下在时间顺序上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横向的社会空间纬度上做到了武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脉络构建和武术历史演变情况的客观叙述。同对又对新中国武术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重要赛事、社会热点、发展趋势、改革方针及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并对其中不少人们关注度较高的武术史问题进行详尽的叙述。比如其中的“国术”改“武术”始末,《少林寺》电影拍摄始末,“功夫王”、“武林风”、“武林大会”运作始末,李小龙创截拳道始末等篇幅都真实而客观地呈现出了历史的本来面貌,为我们了解新中国的武术发展史和人们研究武术史提供了全面可信的材料,对今后的武术发展和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武术历史的原貌,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他们的目的应当说是基本达到了,这本书系统详细记述了建国以来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事件,填补了新中国武术史无专门史的研究空白,其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独特性,其文化传统由于具有久远的发展和宽厚的社会文化环境存在基础,表现出很强的社会生命力,并导致人们对武术内容的选择有着明显的农业社会烙印。人们习惯于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传统体育中竞技运动并不看重,而在优化人体生命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中华武术更为大众所喜爱。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武术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武术待兴阶段,“文革”时期的止步不前状态,改革开放时期的日益重视到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作者通过对建国以来武术的发展研究可以使人们了解武术发展的历史变迁,认识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对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可以折射出现代武术发展路径,体现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前景,探索不同条件下武术生存的空间,从而为国家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的出版无疑是给新中国建立后的武术发展起到了总结与展望的效用。该书内容颇丰、论述有力,应该说作者的研究极富成效,并从整体上拓宽了中国武术建国以来的研究视野。尽管其中不免有些观点、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但这并不影响武术史现代理论体系的形成在理论上的支撑作用。

武术史属于基础性的研究,对其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构架,借以支撑其研究内容的方向性,体现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极大的丰富了武术文化宝库,详实而确凿的史料更是武术史和体育史学工作者所必需。

杨祥全、杨向东博士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一书,堪称“武坛鸿著,史林新篇”。作者在研读大量文献、志书、图片、档案、书籍、报刊资料的基础上,又进行实地走访、社会调查和从走访亲历人物和专家等方面下功夫,汲取和筛选相关内容素材运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研究之中。全书分为七章,对1949年至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迄今的武术发展历程进行了钩沉和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在本书的结构方面比较认同作者把武术的各发展时期用历史背景作为分节点,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将来的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相影响必将加深。在内容方面,非常赞赏两位博士“学以致用”的观点。作者在余论中写道:“武术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讨论它的发展趋势问题,必然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估价以及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为此在回顾文化争论的前提下,试图指出中国武术的出路,为更好的设计未来武术的发展服务。”以纲引领,以史为鉴。这不仅为武术工作者、研究者、传播者、爱好者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更是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从作者的表达来看,通览全书,论述思路清晰,用词造句恰到好处,每个章节内容都经过了作者的深思熟虑,做到有“引”必“注”,足见两位博士治学态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史》是专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武术史,本书按照“宏观把握国家形势”、“中观借鉴体育分期”、“微观依据自身发展”的原则,借鉴学术界已有理论成果,通过他们的进一步探索考证和学术创新工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发生的武术进行整理、研究,基本上将六十年的新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史料都搜集齐全,写成为一部专史,其意义和影响深远。如果我们现在不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武术史料搜集齐全,等过去几百年后再来搜集,那时搜集的资料就很难给武术史留下比较真实的历史,也会给后人留下更大的缺憾和不足。该书在研究内容上高度提炼和浓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对重点、难点问题科学把握,阐述准确,思想性、学术性和理论性融为一体。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以史为据还把支持武术、反对武术和学术研究争鸣中正反两种不同观点的资料照实写入,以保持历史的原貌和特点,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研究学风。

写史需要大量的史料,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料虽然离我们现在不是十分遥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收集起来还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史学界还有“当代人不写当代史”之说,然而杨祥全、杨向东两位博士不畏困难,数易其稿而坚持完成的这部史著,对于武术界和整个体育学术界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幸事,令人感到振奋和鼓舞,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必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使中国武术在新时期走上发展的坦途。

Review of Wushu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 Aimin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Henan 455000)

Wushu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first history book with dynasty style.The book divides the sixty years history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ew China into the Original stage of new China Wushu cause,Creative development of Wushu,Wushu in the Cutural Revolution,Wushu in chaging times,Wushu reform stage,fast developing sage of Wushu,the six stages to form six chapters respectively with clear logic and rich content and academic value,according to following the national policy,referring sport peri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tself.

Wushu history dynasty histor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85

A

1004—5643(2010)11—0020—02

马爱民(1958~),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历史与文化。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术
中华武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篆 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