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科研: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0-08-15张颖夫田冬梅

大理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活

张颖夫,田冬梅

(1.大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教育科研: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张颖夫1,田冬梅2

(1.大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自主发展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教师教育要着力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把教育科研融入到教师的教育生活之中,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生成一种终生学习,终生教研的能力。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教育科研是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科研;教师;自主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与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密切相关。提高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不但能促进教师作为人的发展和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而且能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能提升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小学教师的有效途径。

1 教育科研: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石

1.1 教育科研能使教师自主建构新的“课程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多数中小学教师过分关注教学科目,常常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培养,弱化了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应该把课程看作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总和。为了实现这种新型的“课程观”,教师必须加强对课程的研究。

一方面,要研究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生活化。如果课程内容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课程本身就失去了活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难于实现。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选择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反映时代脉搏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不单纯指书本或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学生的经验及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教师要把目光移出校园,广泛地关注社会,要研究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之内的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

1.2 教育科研能使教师自主建构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乐于学习,学会思考,主动学习。

因此,教师要通过教育科研,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研究备课、上课、评课是否都突出了“学法”、“思法”。研究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来学习。研究如何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乐中求知、得知。

教师由一个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这就意味着教师除了具有理解知识及其结构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有研究自己教学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

1.3 教育科研能使教师自主建构新的“能力观”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即从选拔走向发展。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评价方式,由单一的考试评价到发展性评价,教师不能只凭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应该建构发展性的能力观。

首先,教师要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研究如何通过发展性评价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在反思中寻求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认识到反思不仅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动力,更是一种能力。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2〕。

2 自主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目标对教师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的发展,一是作为人的发展,二是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目标是课程改革的统帅,教师教育要在正确地理解目标的前提下,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2.1 教师教育要着力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在作为人获得必要发展的基础之上,没有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来获得作为人的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来获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教师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要贯穿在其教育生活过程的始终,把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作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不仅仅是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唤起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教师在教育生活过程中的教育科研能力,基于个人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求发展个体内在的潜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现在教师教育开始把作为发展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在个体的实践中包含了人的内在需求与条件、外部影响与条件,也包含着发展主体的能动认识与选择,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个体发展的聚焦点,也是推动人发展的直接与现实的力量。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发展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优秀教师更多的是“自造”而不是“被造”的。

因此,“教师必须主动积极地参与、投入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之中”,“教师发展是赋予教师自主权力的过程”〔3〕。

2.2 教师自主发展的目标是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2.2.1 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态度来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 反思是教育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的关键。教师的反思首先是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研究对象,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视,从而重建自己的生活。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教师和学生建构新的“学习观”,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不能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快乐学习的精神,仍然是为了工作而被动学习,没有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也很难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

同样,通过反思自己所教的课程,来建构新的“课程观”;通过反思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建构新的“知识观”;通过反思自己所建构的师生关系,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等,来建构新的“能力观”。如果教师不按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要求,来建构自己新的学习和生活,就不可能有主动积极的生活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自己作为人的发展,也不利于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2.2.2 通过教育教学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当前“,无论是在职前还是职后教育都过分依赖于僵化、固定的教材教条,而与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相脱节,也与教师们的丰富的个体实践与个人需要相疏离。”〔4〕

因此,教师教育的改革要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目标,以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纽带,为中心,把教育科研与教师丰富的教育生活和个人需要联系起来。教师要特别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教育科研为手段,来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例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主动的设计者。这无疑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重新定位和理解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5〕。

3 教育叙事和行动研究不仅培养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更是其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最佳方式

教师自主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实践历程,从教师生命整体的视角和真实的“人”的角度来重建其教育生活,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在自身主动参与基础教育的变革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成长,是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新途径。

3.1 教育叙事研究: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新视角走进生活是叙事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师进行叙事研究,一是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作为人的发展;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以实现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通过教育叙事达到反思、改进、重建自己教育生活的目的。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具备反思意识,并且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良师。教育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寻其教育成长的足迹,在倾诉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隐藏在其教育行为、教育活动背后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叙事是教师在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叙事的过程中促进其自我反思与提升,教育叙事实质上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认识自我和把握自身命运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的叙事就是讲出自己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或者是自己观察到的发生在同事和学生身上的故事。通过教育叙事走进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观察他人,甚至是走进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教育叙事能把教师的教育生活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的生活过程就是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不断地改进和重建自己生活的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这种把教育研究融入到生活中的训练,使教育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生成一种终生学习,终生教研的能力。如研究上课时如何培养学生向老师提问,培养学生从学会答到学会问,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通过课堂提问来如何建构自己的“知识观”、“学习观”和“能力观”。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观”和“课程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很自然地运用教育叙事来研究自己的教育生活,主动地把教育教学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结合起来。

3.2 教育行动研究:让教师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一起成长 教师教育应该培养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能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增加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教育行动研究能够促进教师把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师成为研究者、专业者提供现实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6〕。

第一,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教育教学的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第二,研究的问题是对自身教育教学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育教学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凸现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针对情境问题即时找到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7〕。

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反思笔记,总结或收集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更接近新课程的要求。形成“问题与诊断—计划与行动—评估与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特别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诊断问题的原因,研究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直接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总之,教育科研在教师的教育生活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间,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主发展,不断地审察自己的教育生活,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教育科研使教师成为反思者、研究者,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哲学。通过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构建更加有意义的教育生活,促进教师作为人的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1〕郁芳,李春超.基础教育改革与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5):127-130.

〔2〕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71.

〔3〕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52-55.

〔4〕欧阳常青.困境与出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院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55-57.

〔5〕王艳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10):29-34.

〔6〕杨振.行动研究让教师伴随新课程的实施成长〔J〕.教育理论研究,2003(9):4-6.

〔7〕郑金洲.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J〕.人民教育,2004(3/4):56-57.

Educational Research: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Autonomous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ZHANG Yingfu1,TIAN Dongmei2
(1.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2.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utonomous development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to teachers in the goals of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reform.Teacher education must mainly raise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teachers'autonomous development.By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o teachers'educational lives,educational research becomes a life style,and eventually a lifelong study and research of the teachers.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 enables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by themselves.Educational resear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autonomous development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research;teachers;autonomous development

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0)11-0067-04

2010-09-14

张颖夫,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责任编辑 党红梅)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生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生活感悟
改革创新(二)
无厘头生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