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城》语言运用中的辩证法探析

2010-08-15杭起义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杭州310016

名作欣赏 2010年14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钱钟书

□杭起义(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杭州 310016)

□武海静(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围城》语言之妙,一直让读者赞不绝口。钱钟书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汉语言充满辩证智慧,具有无穷魅力。先看下面这则例子:

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双雕地兼备了。(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0月重印,第195页。以下引自该书中的例句只注明页码)

“老实人吃的亏”与“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如何“一箭双雕地兼备”?这种类似矛盾的语言,在《围城》中不是特例。再看下面一例:

在三闾大学时,汪处厚太太欲给方鸿渐与赵辛楣做媒,方、赵应邀赴约。闲谈中,汪处厚自吹自擂一通之后,又不无炫耀地指着壁上两条山水小直幅,说是其内人汪太太所作,接着,作者写道:“方鸿渐表示不知道汪太太会画,出于意外;赵辛楣表示久闻汪太太善画,名下无虚。这两种表示相反相成,汪先生高兴得摸着胡子说……”(第221页)对于汪处厚太太的绘画,方鸿渐表示“不知道”(闻所未闻),赵辛楣表示“久闻”(早已听说),两种相反的说法,其意一也:都是恭维汪太太善画。钱钟书运用语言,至于炉火纯青之境界,正说反说,毫不费力,言周意畅,相映相衬。《围城》中此类语句很多,而独此句透露机杼:这两种表示“相反相成”。

从文学理论上来说,“相反相成”是辩证法在文艺批评中的具体运用,这里以钱钟书先生对字义的训诂为例来说明“:训诂之兼容并蕴,亦见事物之反与正成,敌亦友尤尔。欲推而远之,必逼而接之,庶可著力,韩愈《淮泗交流赠张仆射》:‘惊杖奋合且离’,写景而兼明理。短兵肉搏,两情乃仇,两体则亲;状厮杀每曰‘交手’,曰‘火并’,曰‘回合’,‘交’若‘并’若‘合’乃亲就之词,而厮杀固仇拒之事也……黑格尔书牍尝谓‘非抱不能推’;圣佩韦笔记尝谓‘欲拒必相接’;不妨参印韩愈诗之‘合且离’焉。”(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21页。下引该书仅注书名与页码。)

“欲推而远之”,“必逼而接之”,“情仇”而“体亲”,“敌”亦“友”,“合且离”。总之,“事物之反与正成”,这就是文艺批评中的辩证法。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与“多”,“虚”与“实”,“有”与“无”等概念都包含着相反相成的辩证思想。关于汉语言所具有的这种思辨精神,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拈出《易经》中的“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加以论述(《管锥编》,第22 页),并用“鸟之两翼”、“剪之双刃”喻之(《管锥编》,第171页)。他不仅在文论中重视这一辩证法则,而且在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因而《围城》中不少语句读起来,新鲜反常,相映成趣,而耐人寻味。如:

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子要小,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肚子真大了,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第113页)

“她吃得起苦,你路上就甜了。”(第130页)

三脚两步上楼梯去,只听得阿刘在背后冷笑。他忽然省悟阿刘的用意,脸都羞热了。(第19页)

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第181页)

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第7页)

她在天然的惊骇表情里,立刻放些艺术。(第229页)

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灭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睽隔的渺茫。(第144页)

这里的“大”与“小”、“苦”与“甜”、“冷”与“热”、“贵”与“贱”(不值钱)、“悲秋”与“怀春”、“天然”与“艺术”、“刹那的接近”与“睽隔的渺茫”等都是既矛盾而又统一,相反而相成,充满哲思,意味隽永。

大体说来,在《围城》中,构成此种富有思辨色彩的独特语言现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同中有异”,即所言的同一种情形,会产生不同的意旨。如:“他没演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们的大幸。”(第187页)高松年校长“没演话剧”这同一种情况,对于话剧与演员们却有两种不同的影响,前者“不幸”,后者则是“大幸”,一因而多果,而讽刺意味由此增强。类似的语句如:

辛楣哭丧着脸,看他们俩上车走了。他今天要鸿渐当苏小姐面出丑的计划,差不多完全成功,可是这成功只证实了他的失败。(第93页)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第106页)

另一种是“异中有同”,即所言的不同情形,却是相同的意旨,如,“杜慎卿厌恶女人,跟她们隔三间屋还闻着她们的臭气,褚慎明要女人,所以鼻子同样的敏锐。”(第82页)言褚慎明与《儒林外史》中的风流名士杜慎卿对于女人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同样出于“敏锐”,从而揶揄了哲学家褚慎明之好色,殊途而同归。类似的语句如: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笑多。(第228页)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第246页)

以上两种情形,究其实质,是由于语言本身所包含的“不倍者交协、相反者相成”的辩证性质所决定的(《管锥编》,第2页),试看以下几例: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第263页)

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第302页)

假使“中心为忠”那句唐宋相传的定义没有错,李妈忠得不忠,因为她偏心。(第312页)

赵辛楣住在租界里……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第221页)

“乐观”者却只有“回忆”,“悲观”者反而尚有“希望”;“拥挤”却“孤寂”,“热闹”而“凄凉”;“忠”即“不忠”,“做下去”也即“做上去”,都是相反相违,而又反与正成,所谓“字义同而不害词意异,字义异而复不害词意同”是也(《管锥编》,第170页)。《围城》中这类相背而不违的妙语,意旨周备,圆转无穷,充满机趣而耐人深思。当然,词意的矛盾统一,相反相成,其相互转化是有一定的语境条件的,钱钟书先生并不认为凡是“相反”,则一定“相成”。试比较以下一例:

高松年自己在欧洲一个小国里读过书,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话借此学学。(第196页)

此处“讲学”与“学讲”,词意大相径庭,邈若河汉,虽然合在一句,同样如天成之妙语。再如:

掌柜写账的桌子边坐个胖女人坦白地摊开白而不坦的胸膛,喂孩子吃奶;奶是孩子吃的饭,所以也该在饭堂里吃,证明这旅馆是科学管理的。(第149页)

这里的“坦白”与“白而不坦”,则叛同燕越,言反而意乖。也就是说,相反相成,不是逆转思路,而是要求字理必须合乎事理。故钱钟书说:“‘主谋’洵即‘谋主’,而‘主事’绝非‘事主’;‘公相’不失为‘相公’,而‘公主’迥异‘主公’。‘字画’、书与画也,又书法或字迹也,‘画字’则作字或签名矣;‘尊严’、体貌望之俨然也,‘严尊’,则称事为父矣……复安保‘骚离’之必同于‘离骚’哉?单文孤证,好事者无妨撮合;切理餍心,则犹有待焉。”(《管锥编》,第582页)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钱钟书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最短的情书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听李健吾谈《围城》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