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2010-08-08张文隽吴亚召孙悦迎

中国食用菌 2010年6期
关键词:桑黄桦树玉米粉

张文隽,吴亚召,雷 萍,孙悦迎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3)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 Fr.)Quel.,属担子菌亚门,是火木层孔菌 (P.igniarius)、鲍氏针层孔菌 (P.baumii)和裂蹄针层孔菌 (P.linteus)的俗称,生长于杨、桑、柳、白桦、榉和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立木及树干上[1]。

自1968年,日本学者Ikekaw等发现,桑黄野生子实体的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96.7%[2]。目前对桑黄的药用功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桑黄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药理作用[3],是国际公认生物治癌领域有效率排在第一的药用真菌,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桑黄活性成分多糖是从子实体中提取,受生理生态特殊性及环境条件制约,自然形成的子实体稀少,人工栽培难度较大。所以,桑黄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试验对其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进一步开发桑黄菌产品提供了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桦树桑黄菌种来自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3室。

1.2 培养基

1.2.1 母种培养基

采用PDA综合培养基。

1.2.2 碳源测定基础培养基

蛋白胨0.5%、KH2PO40.1%、MgSO40.05%、VB110 mg·100-1·mL-1, pH 自然。

1.2.3 氮源测定基础培养基

葡萄糖2%、 KH2PO40.1%、 VB11 mg·100-1·mL-1、MgSO40.05%、,pH自然。

1.2.4 试验培养基

将碳源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分别以蔗糖、乳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取代,进行碳源试验;将氮源测定基础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分别以酵母膏、 (NH4)2SO4、麦麸、黄豆粉、尿素代替进行氮源试验。

1.2.5 优化培养基

试验以玉米粉 (A)、葡萄糖 (B)为复合碳源,以麦麸 (C)、蛋白胨和酵母膏 (D)为复合氮源,采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桦树桑黄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

1.2 护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1.3 方法

1.3.1 固体培养方法

按PDA综合培养基配方配制,高压灭菌后制斜面,无菌条件下接种桦树桑黄菌菌种块0.3 cm2,在28℃条件下恒温培养至斜面长满,得一级菌种备用。

1.3.2 碳源筛选试验

取一级桦树桑黄菌菌种0.5 cm2,分别接种于6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中,于28℃条件下静置培养16 d,每次试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

1.3.3 氮源筛选试验

取一级桦树桑黄菌菌种0.5 cm2,分别接种于7种不同氮源培养基中,于28℃条件下静置培养16 d,每次试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

1.3.4 菌丝生长量的测定

发酵液用纱布过滤后,菌丝体用清水冲洗干净,置70℃烘箱烘干至恒重,称量。

1.3.5 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培养基配方

取一级桦树桑黄菌菌种0.5 cm2,分别接种于9种不同的正交试验培养基中,于29℃条件下静置培养16 d,每次试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试验因素及其各水平见表1。

表1 L9(34)正交试验的因素及水平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成分对菌丝产量的影响

2.1.1 碳源的筛选试验

在碳源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各种碳源2%,进行碳源的筛选试验,试验重复5次,取菌丝干重平均值。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碳源对桦树桑黄发酵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桦树桑黄以玉米粉作为碳源效果最好,其次是葡萄糖、蔗糖等。

2.1.2 氮源筛选试验

在氮源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各种氮源0.5%,进行氮源的筛选试验,试验重复5次,取菌丝干重平均值。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桦树桑黄最适发酵用氮源为麦麸,其次是黄豆粉、蛋白胨、 (NH4)2SO4等。

表3 不同氮源对桦树桑黄发酵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2.1.3 正交试验结果与直观分析

L9(34)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L9(34)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表

从表4可以看出9个处理中,处理2的菌丝干重最大14.85 g·L-1,由此得出较优的桦树桑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 磷酸二氢钾 0.1%、 维生素 B11 mg·100-1·mL-1、 硫酸镁0.05%。处理6次之,处理3、处理4较差。

3 讨论

通过该筛选试验发现,桦树桑黄菌丝体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发酵用氮源为麦麸。葡萄糖也可作为发酵碳源,但玉米粉价格低廉,本试验选择玉米粉做发酵碳源。

采用正交方法优化出了桦树桑黄菌丝体发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 维生素 B11 mg·100-1·mL-1。

[1]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

[2]Shihata S,Nishiawa Y,Mai CF,et al.Anti-tumor stuies on some extracts of Basidiomycetes[J].Gann,1968(59):159-161.

[3]张万国.桑黄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桑黄桦树玉米粉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桑黄》一书简介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改良玉米粉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
天然桦树幼林抚育技术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难与造化
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