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制造到创造: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业振兴专家论坛在京举行

2010-08-07Reporter余捷YUJie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0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工程

本刊记者/Reporter 余捷/YU Jie

装备制造业振兴专家论坛会场

2009年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商务周刊》、北京联讯动力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创新论坛之从制造到创造——装备制造业振兴专家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路甬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宋天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彦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任洪斌等应邀出席了论坛。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同时在开幕式上举行的还有2009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颁奖仪式,发布了《从制造到创造——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文集、《绿色制造案例集》及数控机床、机械基础件等8个产业的研究报告等多项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路甬祥在会上作了题为“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发展之路”的主旨报告。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引进消化吸收向自主创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达4570亿元,2008年《专利合作条约》(PCT)全年申请量世界第六,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我国无论是大型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装备,还是航天、海洋工程,其自主化水平都得到了全面提高,2008年,我国作为世界机械制造大国、第二机械、电器与交通运输设备出口大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机械制造大国之林。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彦敏

同时他指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以下几大挑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通过数据分析,国内有效专利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截至2008年,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国内有效专利数量远低于国外在我国的有效专利数量。二是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竞争力弱,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往往依据客户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制造规范进行生产与组装,在产品设计、品牌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投入较少;由于我国产品附加值低,往往采用低价竞争和模仿国外新产品的方式来赢得订单,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贸易摩擦。三是能耗增长快,节能效率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一直未能摆脱高损耗和低效率的困局,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已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四是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大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民营企业水平较低。

路甬祥与顾国彪院士合影

路甬祥与获奖企业代表合影

他还强调,当前环境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紧缺对制造业的制约日益加剧,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升附加值和国际品牌竞争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跨越,而发展绿色和智能制造则是关键所在。绿色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密不可分。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绿色制造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绿色化。在当前环境和能源约束趋紧的大趋势下,只有具备了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的特征,才有可能成为新兴产业,才具有生命力。反过来,绿色制造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催生和拉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智能制造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智能制造技术是支撑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根本途径,也是立足当前、渡过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向,要选择具有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而绿色、智能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不可分,智能制造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为此,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端对话现场

其后,主办方还举办了以“经济危机带来的新机遇”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山东省副省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李兆前,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国务院参事、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钢,国务院研究室公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等应邀做客现场。他们先各自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概括性的分析,之后安排了互动环节,回答场下众多学者、媒体的问题,上午会场的气氛也在此刻达到了高潮。

下午,主办方举行了三个平行论坛:创新与战略产业竞争力论坛,主要议题为自主品牌与集成创新、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等;绿色制造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论坛,主要议题为循环经济、全球共同的绿色挑战等;智能制造与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专家论坛。20多位来自国内外产业界、科技界、经济界的各界精英和专家,探讨了中国制造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面临的困境与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增强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式,从而逐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历程,引导和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努力实现绿色制造,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