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与电视争夺的下一站在哪里

2010-08-03陈世鸿

传媒 2010年5期
关键词:三网合一融合

文/陈世鸿

三网融合的号角已经吹响。

三网融合,常常也被叫做“三网合一”,即计算机网(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合一。如果要做更细致的区别,“三网合一”是指网络的连通与合并,而三网融合则更多考虑到业务层面的贯通。

随着国家网络电视台上线,网络视频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电视媒体迎来了一波网络化的浪潮,互联网、电视台分隔两个行业的局面正在改变。

电视VS网络:入口之争

媒体时代,谁占有用户,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者。“三网融合”还未真正开启,象征媒体话语权高地的用户入口争夺却已经开始。

如果说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入口,那么遥控器就是电视的入口。电视与电脑的界线变得模糊之后,浏览器能够代替遥控器占领电视画面吗?面对比网民更为庞大的电视人群,不禁想到了一个冷笑话:一个班的士兵遭遇一个师的对手,班长下令:“包围敌人。”

互联网与电视的用户入口争夺战,不仅仅是电视台的事。

当互联网利用各种功能绑定用户的行为时,那些相隔十万八千里、原本不是竞争对手的电视机厂商们心知肚明:让用户更习惯自己,是价值发掘的核心。在电视机厂商看来,互联网人再习惯不过的浏览器,或许是个不适用的小玩意儿,在没有浏览器之前,电视用户使用着比键盘简单得多的遥控器,过着滋润的“电视生活”。即便三网融合,人们也不会考虑,屏幕的背后到底是电信网络还是广电网络,期望简单的用户只考虑:哪一个服务更优质。正如公司发薪水时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核定工资与奖金,而员工花钱并不需要考虑到底是奖金还是工资一样,服务双方通过不同的诉求串在一个链条上。

尽管技术是进步的长期决定力量,但真正影响用户的则是:屏幕是在口袋里、客厅边还是办公桌上?因此,对用户需要的满足才是决定不同使用场景的直接驱动力。

在互联网企业觉得设备厂商还没有占领用户的入口之际,厂商们也在窃笑网站没有控制用户的习惯,从电视走向网络抑或从网络走向电视的过程中,由于电视机的覆盖人群超过10亿之多,相当于网络覆盖人群的数倍,仅从数字来盘算,电视有着诱人的想象空间。

网络较之于电视的优势,则是因为“在线(Online)”的价值,让那些电视画面前默默的观众成为具有联系的在线服务对象、成为活跃的用户,不断贡献他们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

故事才刚刚开始,竞争已异常激烈。

网络+电视:网络电视台

电视、互联网正在走向融合,网络+电视=网络电视台吗?

网络电视台,从电视的角度看,肩负着电视媒体向网络延伸的任务,尽管这不只是将电视节目搬到互联网上二次传播那么简单,但将电视节目搬到互联网上将是这一过程的起点。

对于视频网站而言,网络电视台不应该是什么新的压力,传统电视先于互联网存在了几十年,图文门户也先于网络视频近10年,视频网站作为新的互联网服务,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发挥互联网传播规律而不是陷入对传统大佬的资源恐惧之中。

网络电视台更多地强调了电视影响力的扩张,在利用好资源价值的同时,网络电视台更要考虑网络用户与电视用户的习惯差别,摸清业务形态的演进规律。

从服务运营的角度看,互联网与电视台的最大不同,就是互联网在于人与人关联,而电视网在于内容推送。电视资源如何变现成运营能力?发挥人的作用是核心。

新起的视频网站们,在大把大把烧光投资人的钱之后,投资回报的压力越来越大,网络电视台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将拿到手的优质资源转变成用户规模而形成有效价值回报?

网络新媒体之虞

新媒体是个大筐,所有具有媒体形态又区别于现有媒体的东西都被归入其中,俨然成了“孤儿”业务的收容所。在许多人眼中,只要将客厅的电视挂到家外的墙上,便骄傲地跨入了新媒体行列。

从电视与网络的融合来看,新媒体主要指网络视频(IPTV等可看成定制性的网络视频)。

2007年,网络视频迎来了快速增长期,许多视频网站曾相信,经过2007年的群雄逐鹿之后,2008年将是封王拜相的一年。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景随着当年年初广电总局与原信产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56号令)的出台变得模糊起来。影响业务的不仅仅是行业内的业绩数字,跨行业的格局变化才是竞争态势的决定者。

视频用户习惯来源于早期或者大型视频网站对用户的引导,也与视频网站所处的周边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美国,Youtube是家庭录像的网络延伸,而当影视剧成为占据国内视频分享网站半壁江山的服务时,视频分享网站正在争抢中关村光盘小贩的饭碗。

好了,战争打响了,敌人从四面围拢过来,不仅有你熟悉的视频分享、视频直播、视频搜索,更有之前不放在眼里的传统电视台,甚至不曾考虑过的电视机厂商们也纷纷粉墨登场,互联网电视成为新媒体的最大搅局者。

电视的收看习惯与电脑的使用习惯具有很大的差别,电脑常常作为工作的工具而存在,是重参与性的终端,而电视常常作为休闲工具而存在,是弱参与性的终端。使用方式的不同,导致互联网向电视的渗透难度,比传统电视向互联网电视(信息电视)的渗透难度要大得多。网络作为技术创新优势的新媒体,忧虑重重。

被忽略的现实

“三网合一”的建设还在等待,而带来的变局却已经开始。

因为技术的通用性,打电话、看电视这些通信网、广电网干的事情,在互联网上早已不新鲜。换句话说,互联网已经具备了通信网、广电网融合以后的业务能力,电话、电视、上网三件看起来“井水不犯河水”的事情,在互联网上已经是“合一”的现实。

通过对电信网络、广电网络进行改造,使之具备互联网通用的IP传输能力,电信网络、广电网络就变成了另一张互联网,由此可见,所谓“三网合一”,不过是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的互联网化改造而已,而不是名字看起来那样的对称改造。

“三网合一”,各式各样的网络形态将被统一在IP的大旗之下:已经建成的网络,将具有更全的功能,比如入户的有线电视能够扩展出电话、接入互联网等功能;尚未建成的,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引入三个网络中的一个,就能实现电视、互联网、电话的全部功能,网络资源将得到很大提升。

但是,当IP化将地球变成“村”的时候,我们却还在为手机上看电视节目是要申请视频服务还是电视服务牌照争论不休。在“融合”的大背景下,政策落后正在造成业务间最大的距离。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当承载了电视节目的广电网络在技术上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时,思想的开放才是下一步发展的最大动力。如果有一天,广电体系下的“制播分离”不再是问题,技术的开放提升到业务的开放,网络与传统电视台将迎来新媒体机遇的重大时刻。

猜你喜欢

三网合一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