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烤烟新品种蓝玉一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2010-07-31刘添毅陈文韬黄一兰邱发奋邱小华何宏仪刘启彤

中国烟草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花叶病青枯病结果表明

刘添毅,陈文韬,黄一兰,邱发奋,邱小华,何宏仪,刘启彤*

(1.福建省烟草公司三明市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1;2.福建省烟草公司三明市公司大田分公司,福建 大田 366100;3.福建省三明金叶复烤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1)

品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20%~35%,对品质的贡献率为50%。因此,选育产量、品质、抗性兼顾,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烤烟新品种是实现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4]。三明烟区地处东南多雨生态区,自然条件较为特殊,烤烟生产种植早春烟,与全国大多数烟区均不同,从其他烟区引进品种种植往往存在适应性、抗病性差等问题。因此,多年来三明烟区以种植翠碧一号、K326、云烟85等品种为主,可供选择进行轮换种植的品种少。K326在三明烟区种植已达 20余年,具有产质量水平较高,易烘烤,烤后烟叶色度强、油分多、香气质较好等优点。但易感花叶病、气候性斑点病和赤星病,中感青枯病,不耐旱、寒,遇低温易早花[5-6],且长期种植种性有下降趋势;云烟 85在推广中也发现感青枯病、较易早花,常导致烟叶产质量水平和烟农的经济效益年度间不够稳定[7]。因此,采取各种育种手段,加快烤烟优良品种的选育,为烟叶生产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优良品种就显得尤为迫切。

1 选育经过

蓝玉一号(品系代号LY-1)是以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为育种目标,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品种。1998年在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蓝玉村浮山自然村烟农翁成满的K326花叶病(TMV)重病田中发现1株未发病的烟株,其有效叶数达22片,比K326多3片,田间生长势强,因此进行留种。1999年,将选留的种子在浮山自然村花叶病(TMV)重病田种植,从中选择4株,分别单株留种。2000—2002年,在浮山自然村花叶病(TMV)重病田块分别进行小区试验,4个品系单独脱粒留种,并随机选择其中一个品系进行株系鉴定比较试验,品系代号LY-1。2003—2004年,在大田县花叶病(TMV)区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2005年参加福建省多点小区试验,并在大田县进行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播栽期对比试验,同时在大田县示范种植。2006—2009年参加福建省多点生产示范,2007年6月通过福建省烟草品种审评委员会组织的农业评审,2010年1月通过福建省烤烟品种审定,定名蓝玉一号。其选育过程如表1。

表1 LY-1选育过程Table 1 Breeding and selecting process of Lanyu 1

2 主要植物学和农艺性状

2005—2008年历年试验观测结果显示,烤烟新品种蓝玉一号(LY-1)植株筒形,打顶株高94.8 cm,茎围9.78 cm,节距4.36 cm,有效叶数20片左右,腰叶长77.2 cm,宽32.3 cm,叶形为长椭圆,叶耳中等,叶色浅绿,花枝较松散,花冠淡红色,蒴果卵圆形。大田生育期121 d左右。田间生长势强,植株生长整齐,落黄层次明显,烟叶较耐熟、易烘烤。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LY-1主要农艺性状Table 2 Major agronomic traits of Lanyu 1

3 主要经济性状

2005—2008年全省烤烟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种植结果表明,LY-1平均产量2 159.6 kg/hm2,产值24 269.3元/hm2,均价11.14元/kg,上等烟比例47.02%;分别比对照K326提高61.9 kg/hm2、1 822.9元/hm2、0.63元/kg、3.03个百分点(表3)。

4 烟叶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

4.1 烟叶外观质量

2001—2005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LY-1较易烘烤,烤后烟叶颜色多橘黄、色度较强、油分有至多,叶片结构尚疏松,中部叶外观质量与K326相当,上部叶略好于 K326,但留叶较多时,可能出现下部叶身份偏薄,颜色稍淡等不足,下部叶外观质量略逊于K326。2006—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综合评价结果,LY-1外观质量总体表现与K326相当。

4.2 烟叶内在品质

4.2.1 烟叶化学成分 从 2005年全省品种区试 3个点烟叶样品及 2006—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点烟样分析,LY-1三个部位烟样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烟碱含量适中、糖碱比较对照品种K326更为适宜。特别是2008年通过对试验品种的技术调整配套后,LY-1各部位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更为协调。详见表4、表5。

表3 2005—2008年LY-1主要经济性状表现Table 3 Major economic traits of Lanyu 1 in 2005-2008 years

表4 2005—2006年福建省区试LY-1原烟化学成分Table 4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anyu 1 in regional test of Fujian in 2005-2006 years

表5 2007—2008年福建省生产试验LY-1原烟化学成分Table 5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anyu 1 in 2007-2008 years’ demonstration trials in Fujian

4.2.2 原烟评吸结果 2005年龙岩卷烟厂技术中心对福建省烤烟品种区域试验单料烟进行了感官质量评吸,结果显示,LY-1 C3F等级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尚足,杂气稍有,烟气较细腻,浓度劲头适宜(中),综合得分和浓度劲头接近于K326(表6)。

200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对福建省烤烟品种区试生产试验烟样进行评吸,结果表明,LY-1 C3F香型浓偏中,劲头适中,浓度中等,质量档次较好,得分75分,评吸质量与K326相当,B2F香型浓偏中,劲头适中,浓度中等,质量档次较好,得分74.15分,评吸质量略好于K326,总体略优于K326(表7)。

从两年评吸结果看,LY-1香型浓偏中,香气质较好,香气量尚足,香气较细腻,劲头适中,浓度中等,余味较舒适,C3F评吸质量与K326相当,B2F评吸质量略好于K326,总体与K326相当。

表6 2005年福建省区试LY-1烟样评吸结果Table 6 Sensory evaluation of Lanyu 1 in regional test of Fujian in 2005

表7 2006年福建省生产试验LY-1烟样评吸结果Table 7 Sensory evaluation of Lanyu 1 in demonstration trials of Fujian in 2006

4.2.3 工业评价结果 郑州烟草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对 2007年福建省烤烟生产试验宁化、泰宁、浦城3个试验点的烟叶样品进行了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吸食品质检测。

外观质量检测结果表明,LY-1烟叶颜色金黄-深黄,属橘黄色域。多数烟叶达到成熟质量档次,个别烟叶为尚熟。油分以有为主,个别烟叶油分达到多。色度多为强,与对照K326相比,LY-1烟叶颜色略深,综合外观各项指标,LY-1的外观质量优于K326。

物理特性指标测定结果表明,LY-1中部叶单叶质量8.80~10.00 g,平衡含水率13.43%~14.13%,填充值3.82~4.12 cm3/g,含梗率29.00%~40.00%,出丝率94.57%~96.59%;上部烟叶单叶质量8.90~12.30 g,平衡含水率 12.65%~13.23%,填充值3.40~3.74 cm3/g,含梗率31.00%~35.00%,出丝率93.12%~96.82%。与对照K326相比,LY-1平均单叶质量较重,填充值、含梗率较高,平衡含水率、出丝率稍低;上部烟叶平均单叶质量较轻,含梗率高,平衡含水率、出丝率低。综合各项物理特性指标,LY-1的物理特性逊于对照品种K326。

化学成分评价结果表明,LY-1中部烟叶总植物碱含量 1.44%~2.94%,平均 2.08%,上部烟叶2.42%~3.15%,平均 2.68%。上部叶还原糖含量23.18%~25.14%,平均 24.49%;上部叶钾含量2.46%~3.4%,与对照K326相比,LY-1上部烟叶总植物碱含量略低于对照,还原糖含量略低于对照,其他化学成分指标与对照相当。综合各项化学成分指标,LY-1与对照相当。

吸食品质评价结果表明,LY-1烟叶属清香型-中间香型,香气质中等-较好,香气量尚足,烟气浓度多为中等,杂气多为有,个别产区略重,劲头中等,刺激性有-略大,余味多为尚适,个别样品欠适或较舒适,与对照K326相比,LY-1香型更趋近于清香型,感官质量整体相当于对照。

2007年全国烟草新品种工业评价评吸专家组对LY-1中部叶和上部叶进行评吸,评吸结果表明,LY-1中部叶香型为清香型,香气量中等-较好,香气特征明显,可用性好,LY-1上部叶香型为清偏中-清香型,香气量中等-中偏上。

5 抗病性

2003—2005年在大田县试验示范种植 LY-1,2006年在三明全市示范种植,在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过程中该品种均表现高抗花叶病(TMV),气候斑点病发病率与K326相当,青枯病和黑胫病零星发生。同时,在 2007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部分示范种植烟田受淹30 h左右仍然能够恢复正常生长(同等情况的K326烟株基本已无法恢复生长),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涝性。

2005年福建省烤烟品种区试结果表明,LY-1在自然发病情况下,对花叶病(TMV)的病情指数仅为0.8,明显低于K326。2006年福建省品种区试生产试验结果表明,LY-1无发生花叶病(TMV)和气候斑点病,青枯病、黑胫病和赤星病零星发生,其发病率和病指均明显低于K326(表8)。

2007年在青州烟草研究所黑胫病病圃进行黑胫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LY-1对黑胫病的抗性为抗。2008年分别在贵州烟草研究所、青州烟草研究所进行 LY-1的青枯病、病毒病、黑胫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LY-1对TMV抗性为免疫,对CMV抗性为感,对PVY抗性为中感,对黑胫病抗性为抗-中抗,对青枯病抗性在贵州烟草研究所表现为抗(表9)。

6 栽培烘烤技术

根据多年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 LY-1在福建烟区种植较适宜的栽培烘烤措施要点如下:

播栽期 LY-1对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建议三明、龙岩和南平可根据当地K326的播栽期提前10 d进行。

表8 2006年福建省生产试验LY-1病害发生情况Table 8 Disease occurrence of Lanyu 1 in demonstration trials of Fujian in 2006

表9 2007—2008年LY-1病害鉴定结果Table 9 Diseas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n Lanyu in 2007-2008

施肥 LY-1施氮量与K326相当,且耐肥性较好,中等肥力烟田施纯氮8.5 kg/667m2左右为宜,有机肥含氮量占总氮量的15%~20%。

种植密度 LY-1叶片较为舒展开阔,且叶片数比K326多1~2片,因此应保证适宜的行距,做到宽行窄株,以1.2~1.25 m×0.5 m为宜,有利于改善中下部叶通风透光条件。

打顶留叶数 在15%~20%中心花开放时一次性打顶,并及时清除无效的脚叶,以改善烟田下部叶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中上部烟叶产、质量。单株留叶20片左右,控制留叶数。

病害防治 LY-1高抗花叶病(TMV),自然条件下青枯病、黑胫病和赤星病零星发生,生产上应重视青枯病、黑胫病和赤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采收烘烤 LY-1烟叶较耐熟,田间分层落黄较好,采收时可适当提高成熟度,打顶后7~10 d开采,下部叶适熟早采,下部叶采收结束后停采10~15 d,待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LY-1较易烘烤、易定色,但变黄时间要适当延长,特别在烘烤变黄后期、定色前期要延长10~12 h,有利于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1]佟道儒.烟草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88-215.

[2]王元英.关于我国烟草遗传育种研究的探讨[C]//烟草遗传育种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98-802.

[3]李天福,冉邦定,陈萍,等.烤烟栽培因子与烟叶香吃味的研究[C]//跨世纪烟草农业科技展望和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337-342.

[4]罗成刚,蒋予恩,王元英,等.烤烟新品种中烟103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5):1-5,10.

[5]邱居望.烤烟K326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30-231.

[6]段旺军,兰素琴,刘凤兰,等.几个优良烤烟品种介绍[J].河南农业科技,2002(1):14-15.

[7]陈顺辉,巫升鑫,程崖芝,等.烤烟新品种闽烟7号的选育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2):1-6.

猜你喜欢

花叶病青枯病结果表明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甘蔗主要亲本自然条件下抗甘蔗花叶病测定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苹果花叶病如何治?配方施肥来缓解!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烟草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