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2010-07-31赵雄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1期
关键词:孔底孔壁护筒

赵雄

(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

1 钻孔灌注桩技术

首先了解一下桩基施工

1.1 孔底清渣挖孔桩爆破终了时,孔底应预留20-30cm,用人工、风镐凿除至设计标高,将松散石渣、淤泥等拢动软土层清理干净,如地质复杂,应用钢钎探明孔底以下地质情况,并报经监理工程师复查认可后方可灌注混凝土,以保证桩底嵌岩效果。

1.2 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笼根据孔深在施工现场分节制作成型,吊车起吊入孔,采用2台电焊机单面焊接。桩基检测管下端用钢板封底焊牢,并牢固绑扎在加强箍筋内侧,随钢筋笼接长用套管焊接密封,最后一节焊好后应灌满净水用木塞堵死。

1.3 采用水下灌注砼的方法要求:当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大于6mm/min的人工挖孔桩及采用钻机直接成孔的钻孔桩。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内水位至少应与孔外地下水位相同:若孔壁土质易坍塌,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1.5m,水下砼采用中30cm导管灌注,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试验,灌注时采用砼罐车配合吊车运送砼,首批砼采用剪球灌注,其容量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0m,砼灌注应连续进行,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每根桩的灌注时间控制在8h以内。

2 钻孔桩施工工艺

桩基施工采用冲击钻机钻孔,其工艺流程为:

2.1 材料准备。水泥强度等级采用42.5MPa,其初凝时间不早于2.5h;粗集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应大于40mm;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为40%~50%,砼坍落度宜为180~200mm,水灰比宜为 0.5~0.6;钢筋规格经检验合格。

2.2 施工前先清除桩基位置的杂草和淤泥换填山皮土并刮平压实,保证钻机在施工中平稳,然后进行定位复测,准确确定桥位,并埋设必要的护桩,设置水准基点,桥墩中线在桥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15cm,成排成列放样,放样后用钢尺校核。

2.3 护筒埋设。护筒采用钢板制作,护筒内径比桩经大200~400mm,护筒顶端高程,应高出地下水位1.5~2.0m,护筒底端埋置深度,对于粘性土应为1.0~1.5m,对于砂土不得小于1.5m,并将护筒周围0.5~1.0m范围内的土挖除,夯填粘性土至护筒底0.5m以下。埋设时位置要准确,护筒要竖直,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并及时纠正。

2.4 钻孔。钻机必须放置平稳,开钻前,应核对钻机对位是否准确。钻孔采用泥浆护壁,以保持孔壁在钻进过程不坍塌。泥浆采用膨润土悬浮泥浆或合格的粘土悬浮泥浆作为钻孔泥浆,泥浆的性能指标为:相对密度1.2~1.4,粘度22~30,含砂率≤4%。开钻时应先在孔内灌注泥浆,钻孔泥浆应始终高出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1.0~1.5m,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低于护筒顶面0.3m,掏渣后应及时补水。在淤泥层和粘土层冲击时,钻头应采用中冲程(1.0~2.0m)冲击;在砂层冲击时,应添加小片石和粘土采用小冲程(0.5~1.0m)反复冲击,以加强护壁。钻进时,机手要随进尺快慢及时放主钢丝绳,使钢丝绳在每次冲击过程中始终处于拉紧状态,既不能少放,也不能多放,放少了,钻头落不到孔底,打空锤,不仅无法获得进尺反而可能造成钢丝绳中断、掉锤;放多了,钻头在落到孔底后向孔壁倾斜,撞击孔壁造成扩孔。

2.5 成孔检测和清孔。孔的中心位置应在±100mm范围内,孔径>设计桩径,倾斜度小于1%,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只有成孔检测合格后才可清孔。清孔采用换浆法,清孔时,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并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成孔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清孔;钢筋笼下好,浇注砼前若沉碴厚度超过设计规定时,必须进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立即灌注水下砼。清孔后孔底沉淀物厚度必须不大于10cm。

2.6 下钢筋笼。桩的钢筋骨架,应紧接在混凝土灌注前,整体放入孔内。钢筋骨架应有强劲的内撑架,防止钢筋笼在运转就位时变形,在顶面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固定,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骨架上升。支承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移动。钢筋骨架上应事先安设控制钢筋骨架与孔壁净距的混凝土垫块,这些垫块应可靠地以等距离绑在钢筋骨架周径上,其沿桩长间距不超过2m,横向圆周不小于4处。钢筋骨架底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内径不小于50mm的检测管。吊放钢筋笼作业见图1。

2.7 下导管。导管采用钢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等试验。吊装时导管应位于井孔中央,并应在灌注砼前进行升降试验,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孔壁碰撞,导管下口到孔底的距离一般控制在30~50cm之间。

2.8 灌注水下混凝土。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1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且不得大于3m。应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应在无水进入的状态填充。如为泵送混凝土,泵管应设底阀或其他的装置,以防水和管中混凝土混合。泵管应在桩内混凝土升高时,慢慢提起。管底在任何时候,应在混凝土顶面以下2m。输送到桩输送到桩中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操作。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直至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出设计1m以上才可停止浇注,以保证截断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均达到强度标准。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隔水栓式导管法施工程序见图2,a.安设导管,b.悬挂隔水栓,使其与导管内面紧贴,c.灌入首批混凝土,d.剪段铁丝,隔水栓下落孔底,e.连续灌注混凝土,上提导管,f.混凝土灌注完毕,拔出护筒。

图1 吊放钢筋笼作业示意图

图2 隔水栓式导管法施工程序

3 结论

总之,桥梁的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每一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各个细节问题都要考虑周全,做到万无一失,才不会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

[1]王东霞.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J].辽宁交通科技,2005-05-30.

猜你喜欢

孔底孔壁护筒
厚淤泥地层灌注桩深长护筒受力特性理论分析
基于矿用钻孔成像仪的孔壁模拟实验装置研制
既有桥墩护筒保护技术探究
全护筒跟管灌注桩护筒受力分析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穿孔漏浆的预防与处理
砂土地区钻孔桩孔壁稳定性与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数值模拟的上向扇形孔孔底距优选研究
浅谈内孔孔底精整创新技术
冲击成孔灌注桩桩底零沉渣施工方法
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钻井液渗透对孔壁塑性半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