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老年病房设计

2010-07-30李晓彬王珊魏萌

山西建筑 2010年10期
关键词:老年病病房空间

李晓彬 王珊 魏萌

21世纪,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1.03%[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1 我国老年病房现状研究

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和医疗理念的发展,使大型综合医院的科室和病房分类更加科学。老年病科,在一些大型综合医院中出现。在病房分区上,老年病房作为老年患者治疗与康复的病房,从神经内科和心血管等专科病房中独立出来。老年病科室和老年病房的建立,为老年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和综合的治疗。

作为老龄化社会和新医学产物,老年病房的空间和环境的创造直接影响到老年患者的康复。受基本国情限制,我国老年病房的设计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病房的环境质量与国外相差甚远。

为了使我国老年病房空间环境得到改善和发展,创造出更为舒适宜人的病房空间环境,从老年患者的行为心理特征出发,总结老年病房设计要点,是有益的尝试。

2 老年病房设计影响要素分析

2.1 老年病特点与病房空间形式

老年病种类较多,有自身鲜明的特点:1)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且易发生并发症;2)病情初期不易察觉,又有可能突然爆发严重病情;3)发病快、易衰竭,对药物的反应大;4)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患病后往往很难恢复或者恢复过程缓慢。

针对以上特点,总结病房的空间设计有以下几个要点:1)老年病房房间尺寸应方便各种医疗检查设备和治疗仪器的进入,预留设备仪器空间,满足迅速就地治疗的要求。2)平面设计得尽可能灵活和有扩展的余地,经得住突发事件的功能变更。3)设置多种形式的“观察通道”。4)室内可增加陪护空间,既可以避免干扰病房其他人群的正常活动,又能满足老年患者实时陪护的需求。

2.2 行为特征与病房安全性设计

2.2.1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不仅仅要满足老年患者的安全通行,更体现在空间和物品的使用便利上。无障碍设计应该深入到病房每个角落、老年人病房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

2.2.2 室内装修材料的安全性选择

室内陈设的选用应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采用圆角处理,尺寸适应老年人人体尺度。室内装饰材料选用环保、稳定、防滑、弹性的材料,减少摔倒和摔倒后的二次伤害。

2.2.3 安全提示可视化

安全提示信息是对老年患者在病房的日常活动给予指导的有效手段。老年患者大都患有眼疾,因此病房提示信息的表达要清晰易辨。提示信息的表达可以通过形状和颜色的对比来达到易辨认的效果。在操作按钮的设计上应该从形状上区分,颜色上应该遵循“补色临近”的原则,减少视觉混淆带来的差错。

2.2.4 安全的物理环境

1)温湿度控制:在低温湿季节,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哮喘、支气管肺炎的发作次数也随之明显增加。2)室内通风:室内的通风换气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避免传染的主要方式。老年人免疫力较低,属于传染病易感人群。病房室内保持空气洁净流通,是病房环境最基本的要求。3)光环境:老年病房光环境设计应该创造适宜的照度、宜人的光色和良好的显色环境,避免眩光的产生。灯具应以柔和的高显色荧光灯为主。增设室内周边照明,满足局部采光需要和光环境调节的需要,提高病房光线的均质分布。

2.3 心理特征与室内环境塑造

我国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在心理情感方面有以下特点:1)感情脆弱,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孤独感。对疾病缺乏战胜的信心与意志。2)情绪易激动,争强好胜,对医护工作要求高。表现为急躁易怒、自以为是、顺从性差。3)离退休综合症。有些老年人刚刚退休,由于从明确的任务,较多的人际关系交往的社会环境退到狭小的家庭圈子里,生活方式、节奏、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烦躁、抑郁、苦闷,甚至悲观失望的情绪。

从老年患者的心理情感特征出发,创造符合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的病房环境,可以缓解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异常情绪,是治疗和康复活动的情感保障。

2.3.1 私密性与可视性的矛盾

私密空间是人对心理安全感需求的一种物化。与其他人群相比,老年人具有更强的私密要求。国内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设置可移动的隔断和垂帘,分割私密与公共空间。然而老年病人的病情特征又需要尽可能多的观察。私密性与可视性在老年病房设计中成为较为突出的矛盾。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了可视性与私密性的重要程度[2]。病情越为严重,越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衡量二者的权重,需要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

现在较为流行的做法是通过设计异形平面,达到每床都能获得相对的私密空间。床位之间成角度摆放,避免病人间的目光接触;平行折叠的外墙限制了患者之间的视线,在病床的区域内获得半私密空间。这种方式既满足患者的私密性要求,又不影响护士的巡行观察(见图1,图 2)。

2.3.2 室内色彩设计

色彩环境营造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具有应用价值。

白色给人轻而冷或脆弱的感觉,因此病房室内不应只单独使用白色。增添少量其他颜色来丰富病房色彩环境,可以丰富病房室内趣味,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绿色可以使人放松肌肉和降低循环系统的活动,降低焦虑烦躁的情绪;红色传达着力量和活力;橘红色振奋精神,消除怒气和敌意;黄色激发灵感;靛青色增强直觉和想象力;紫罗兰色增强人的感悟力,激发灵感。

不同的颜色对一些疾病还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医师经常使用蓝色、绿色抚慰及舒缓那些焦虑不安的病人,用红色及橙色来刺激消沉的病人。蓝色用以缓解肌肉紧张,松弛神经,降低血压,有利于肺炎、情绪烦躁、神经错乱及五官疾病的患者。而橙色对喉部、脾脏等疾病有辅助疗效[3]。

病房的颜色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而定。可以通过创造不同色彩的病房,实现色彩治疗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综合情况的评估,选择适合患者入住的病房。病房色彩设计应该采用柔和淡雅的色彩,避免色彩过于繁杂产生的视觉疲劳。

3 病房设计新观念

随着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竞争市场中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病房环境令人感到舒适愉悦就变得愈加重要。近年来,家庭化病房、绿色病房、高技病房、富有社区和疗养意识的病房等国外新观念逐渐为国内效仿。这为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起到示范作用。然而,限于我国基本国情,很多国外观念在现阶段无法普遍付诸实践,病房等医疗环境的改善还有赖于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观念、管理模式的进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

[2] 郝晓赛.浅析社区老年医院康复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设备,2007(7):8-15.

[3]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张春阳,孙一民.以病人为本的医院病房空间设计[J].新建筑,2002(1):13-15.

猜你喜欢

老年病病房空间
空间是什么?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创享空间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
谈社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