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主要科技经济发展指标与其他省辖市的对比分析

2010-07-30洛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薛志勇荆武浩

河南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总值南阳市洛阳市

洛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薛志勇 荆武浩

一、GDP总值比较

从“2006年河南省18个省辖城市GDP总值、总人口及占全省的比重”对比表(表1)中可以看出:2006年洛阳市GDP总值居全省18个省辖城市第2位,占全省的比重达10.7%。GDP总值最高的城市是郑州市,占全省的比重达16.1%;位居第3的是南阳市,占全省的比重为9.6%;最低的城市是人口最少的济源市,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5%。GDP总值中第1产业洛阳市居全省第7位;第2产业和第3产业洛阳市均居全省第2位。

表1 2006年河南省18个省辖城市GDP总值、总人口及占全省的比重

二、人均GDP及城镇化水平比较

河南省2006年全省人均GDP平均水平为13 313元。洛阳市人均GDP是20 715元,比全省人均GDP高出7 402元,为全省人均的155.6%,居全省第3位。位居第1的城市是郑州市,人均GDP是30 739元,为全省人均的230.1%;位居第二的是人口只有67万的济源市,人均GDP为27 054元,为全省人均的203.2%;最低的城市是周口市,人均GDP为6 313元,为全省人均的47.4%。洛阳市的人口密度为425人每平方公里,居全省第14位,远低于全省的人口密度(588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较小,发展空间相对广阔。洛阳市的城镇化水平为39.6%,位居全省第5位,略高于全省的城镇化水平(32.5%)。

三、科技活动人员情况比较

洛阳市2006年单位数为1 417个,其中,有科技活动的单位数为232个,科技活动人员共22 445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 414人,均居全省18个省辖城市第2位,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0%、10.9%、12.7%、13.3%。最高的城市是郑州市,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8%、26.2%、26.2%、28.2%,第3位的是南阳市。

四、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和支出情况比较

洛阳市2006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251 554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2 603万元,企业资金137 954万元;洛阳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57 429万元,其中,经常费支出198 868万元,科研基建支出51 180万元,6项指标均居全省18个省辖城市第2位,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4%、27.7%、10.6%、13.6%、13.5%、16.5%。

五、研究与实验发展(R&D)情况比较

洛阳市2006年有R&D活动的单位仅75家,但在R&D全时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达6 184人年(表2),占全省的13.2%,居全省第2位;R&D经费内部支出125 314万元,占全省的15.7%,其中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较少,大部分(约71%)用于实验发展,占全省的14.4%,居全省第2位。

六、科技成果情况比较

2006年,洛阳市的专利申请为601个,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86个,分别占全省的16%和21%,均居全省第2位;洛阳市拥有发明专利数305件,占全省的15.5%,比郑州市(864件)还差559件,但比位居第3的新乡市(176件)超出了129件。2006年,洛阳市共发表科技论文3 542篇,占全省的7.9%,居全省第3位,比开封市(3 278篇)多264篇,比郑州市(20 313篇)少16 717篇,比新乡市(5 189篇)少1 647篇。2006年,洛阳市共出版科技著作119种,占全省的5.1%,居全省第6位;前5位是郑州市(817种,占全省的34.6%)、开封市(292种,占全省的12.4%)、南阳市(239种,占全省的10%)、新乡市(161种,占全省的6.8%)、焦作市(136种,占全省的5.8%)。

表2 2006年河南省18个省辖城市的研究与实验发展(R&D)情况

七、科技项目(课题)情况比较

2006年,洛阳市共承担项目(课题)1894项,约占全省的10%,居全省第3位;第1位是郑州市(6 478项),第2位是焦作市(1 983项)。2006年,洛阳市的项目(课题)中参加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10 667(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8 800(人年),分别占全省的13.1%和14.3%,居全省第二位;第一位的是郑州市。2006年,洛阳的项目(课题)实际经费支出为168 443万元,占全省的13.2%,居全省第2位;第1位的是郑州市,项目(课题)实际经费支出为278 877万元,占全省的22%。

八、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及专利情况比较

在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领域(表3),洛阳市2006年共创新产品产值53 451万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0 511万元,其中,实现出口收入459万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1%、5.1%和0.38%,分别居全省总量第5位、第5位和第9位。安阳市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居全省第1位、第2位的是南阳市。新产品销售出口收入全省最高的是南阳市,出口收入达56 691万元,占全省的47.3%。在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领域中,洛阳市2006年的专利申请数为66件,拥有发明专利数为42件,分别占全省的13.9%和19%,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

近几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2006年全市科技大会召开之后,把“科教强市”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洛阳”的目标。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洛阳市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研发中心建设显著改善、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加快、知识产权工作跨越发展,为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表3 2006年河南省18个省辖城市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及专利情况比较

2007年,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经过科技部专家组的严格考核认定,洛阳市正式步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行列。“科技进步先进市”是科技部对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全方位考量后的最高评价。近几年,洛阳市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07年,洛阳市专利申请达到1 64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大幅提高,达到418件,职务发明占53%,一共被授权902件,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是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评定类型的最高标准,洛阳成为全国首批、河南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目前,洛阳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已成为洛阳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2007年,洛阳市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经费达5 400多万元,创历年新高,全省第1;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省科技攻关项目达51项之多,全省第1;获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个,全省第1;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省9项),全省第1。洛阳市近几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功摘取三大桂冠,这是洛阳市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洛阳市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已迈上了新台阶,为洛阳市区域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总值南阳市洛阳市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11581.9亿元
南阳市
洛阳市
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