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74例

2010-07-29王以华邓支农

中国药业 2010年17期
关键词:致残率脑血管神经功能

王以华,刘 俊,邓支农

(湖北省鄂州鄂钢医院药剂科,湖北 鄂州 436000)

脑血管疾病是一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如何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中男38例,女36例;年龄40~76岁;脑梗塞54例,脑出血20例。对照组64例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48~7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相应综合治疗,包括脱水、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降压、止血、对症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4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程度进行评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其中前两者之和定为显效;进步定为有效;无变化、恶化、死亡定为无效,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2 结果

结果见表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减少,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在使用疏血通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疏血通注射液是中药静脉制剂,主要成分为水蛭和地龙。水蛭为破血化瘀药,可抗凝血和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地龙有通络疗痹作用,对高黏血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均有良好疗效[3]。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疏血通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抑制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并具有调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4]。其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通过促纤溶、抗凝作用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而恢复血液灌注,及时改善缺血半暗区血液循环,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进展;另一方面可通过神经保护作用如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等,减轻缺血半暗区的脑组织损伤。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满意,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恢复期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山东中医学院中药方剂制剂室.中药方剂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574.

[4]张 璇,肖 兵,胡长林.疏血通注射液抗栓、溶栓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50-1952.

猜你喜欢

致残率脑血管神经功能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