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业作为我国主导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2010-07-24杨凌华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物流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物流业关联度

杨凌华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将物流业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来重点扶持和发展。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尘埃落定,而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产业中唯一的服务业,能够跻身于振兴规划中,充分体现了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但物流业是否具备主导产业发展的条件,能否像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等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李冠霖的我国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宋则、常东亮的现代物流业的波及效应研究,冯云的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他们大多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物流业与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在所有的研究分析中将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的却很少。鉴于此,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结合主导产业理论从物流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关联度、就业弹性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

1 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在产业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代表着该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的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并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推动未来经济持续发展。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比重、技术先进、增长率高、关联度强,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获得较高和持续的发展速度 (芮明杰,2005)。

1.1 主导产业的选择

1.1.1 主导产业选择的文献综述

在产业经济理论不断发展中,有许多经济学家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原则和基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 (A.O.Hirschman)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他在其发展经济学经典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 “产业关联度标准”。产业关联度,指各产业在投入产出上的关联程度。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会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效应。政府应该选择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和发展。

20世纪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 (W.W.Rostow)是主导产业理论的奠基者。他对主导产业理论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回顾、旁侧、前瞻)。在其主要代表作 《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经济成长的各阶段都存在主导产业,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具有强烈的向前拉动和向后推动作用,对一国经济发展起带头作用。

赫希曼和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都没有明确提出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明确而具体提出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经济学家是日本的筱原三代平。筱原三代平在其论文 《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中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条标准,即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基准。收入弹性,又称需求收入弹性,是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的产品 (或某一商品)需求的增加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反映了该产业的产品社会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其社会需求也相对高。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E表示,即E式中:ΔQ/Q为某一产品的需求增加率;ΔY/Y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率,是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该基准是以各产业生产效率上升的快慢作标准来规划产业结构,而生产率上升基准具体体现为技术进步率基准,即要选取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1.1.2 主导产业选择指标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面临GDP增速回落,企业倒闭,失业率升高等一系列经济问题。鉴于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结合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我们选取以下三个指标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1)市场需求基准。市场需求可用收入弹性系数来衡量,即上文提到的筱原二基准中的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相对高的产品,其社会需求也相对高。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选择收入弹性系数大的产业。

(2)产业关联度基准。产业关联度是指各产业间的相关系数,是对一产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作用的综合测度。产业关联度基准主要分析主导产业的带动和推进作用,一般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

影响力系数用来衡量一个产业对其它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此产业对其它产业发展的带动就越大。

(3)就业弹性基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简称就业弹性,是指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每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就业弹性越大,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水平就越高,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就业明显 (史忠良,2005)。用公式表示为式中:ΔX/X为劳动投入的增长速度;ΔY/Y为经济增长速度。

1.2 指标计算及结果分析

1.2.1 物流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发展的潜力。只有市场需求大的产业才能具有较高产业增长率和市场竞争力。尽管物流业在学术界已普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产业,但由于物流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目前对物流的界定尚未形成,国家统计部门并未对物流业进行统计。在这里我们选取邮政运输和仓储总值代表我国物流的市场需求水平。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左右,相比GDP的增长率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优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物流业增加值指数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比如上海的现代物流业在 “十一五”前三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2008年达到1 79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3%。①而在西部一些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中,物流业的收入弹性系数的均值大于1,表明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为1时,对物流业的需求增加率是大于1的,这直接说明了物流业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随着经济发展物流业的市场份额会和总体规模会不断扩大。

表1 物流增加值指数表 (本表以1990年为基期按可比价计算)

1.2.2 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度分析

在经济体系内部复杂的产业关联中,某一产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和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一般的说,产业关联强度较大的产业,其在产业结构体系中的波及作用较大,该产业的变化,将较大地影响到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业关联强度是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标准。通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以综合地分析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判断部门关键性的主要指标。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某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需求拉动程度。这种影响力表现为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越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值大于1,2005年的影响力系数为1.29,即物流业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1.29单位的需求拉动,说明物流业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和拉动作用。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同时表2中显示,物流业的感应度系数始终是小于一的,对比物流业的影响力系数,可以看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

表2 物流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

1.2.3 就业弹性

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应该以就业问题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制订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特别是目前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失业人数剧增,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就业弹性系数较高的产业应该得到优先发展。

表3 物流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表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涉及的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同时由于物流业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通过物流业的有效运作,可以带动加工业、商贸、运输、仓储业等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间接增加就业人数。从表3中可以看出,物流业的就业弹性出现上升、下降又上升趋势,2002年达到了0.32,表明它的产值增长拉动就业的增长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物流业从1991年到2002年的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26,远大于同时期的0.129的GDP就业弹性。

2 结束语

从以上指标来看,我国物流业目前并不完全具备作为主导产业的条件,尤其是物流业的增加值指数相对于GDP增加值指数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物流业的感应度系数始终小于1。但物流业却具有作为主导产业的潜在特征。物流业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由于物流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系数,发展物流业会极大程度地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益的提高;物流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有着明显优势。

一般来说,国家应该选择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比较大的产业作为重点和主导产业来扶持和发展,但是就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看,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普遍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发展速度放缓的现象,因此反映某产业对经济发展产生带动作用的影响力系数更为重要,政府促进有效需求快速增长的政策指向,应该是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都较高的行业和感应度系数虽然不高但影响力系数特高的行业,物流业在我国正是这样一个应该优先予以保护和重点发展的产业。物流业目前虽然不完全具备主导产业的特征,但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恢复和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借鉴日本的产业结构演进模式,即在正确认识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由人为的产业政策来扶持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各产业的功能,指导整体产业的发展。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规律,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是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演进的。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又具有基础产业的特性,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可以在物流业较发达的地区把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扶持和发展,而在落后地区将其作为基础产业来发展,这样可以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①数据来源于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方案。

[1] 于刃刚.主导产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 朱意秋.物流管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 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23-24.

[7] 宋泽,常东亮.现代物流业的波及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25(1):5-6.

[8] 杨斌斌.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信息论坛,2002,17(55):24-25.

[9] 李冠霖.我国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1(6):17-18.

[10] 吕忠伟.中国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06,152(5):172-173.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物流业关联度
物 流 业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物流业
主导产业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