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0-07-16张国强

山东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血塞通黏度心绞痛

张国强

(宁津县人民医院,山东德州 253400)

2005年 9月 ~2009年 9月,我院采用血塞通治疗冠心病患者 51例,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满意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冠心病患者 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51例,男 31例、女 20例,年龄 35~ 69岁、平均54.5岁 ;对照组 48例 ,男 26例、女 22例,年龄 39~71岁、平均 53.5岁。两组均除外冠心病急性发作者,均无心脏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极化液静滴,1次/d。对照组加口服消心痛片,每次 10 mg,3次/d;治疗组加口服血塞通片,每次 100mg,3次/d。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冠心病治疗药物,2周为 1个疗程,共治疗 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ml,肝素抗凝,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高切(200/s)及低切(3/s)黏度及血浆黏度,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断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显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出院 2个月内无复发)17例,有效(心绞痛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出院 1个月内无复发)25例,无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或病情加重,或出院1月内复发)9例,总有效率 82.35%。对照组分别为 12、19、17例,总有效率 64.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2,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检测指标(mPa◦s) 对照组(n=51)治疗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 10.21±0.34 10.07±0.51 10.30±0.26 9.17±0.23*全血高切黏度 6.25±0.33 6.12±0.17 6.28±0.35 5.16±0.26*血浆黏度 1.74±0.03 1.64±0.04 1.78±0.03 1.51±0.02*

3 讨论

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作用,可增加心肌局部血流量,进而改善心肌局部微循环,纠正心肌缺氧,从而达到治疗心肌缺血的目的[1~3]。柏俊等[4]观察到血塞通分散片可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稠度,且可减少其体内血栓形成。证实血塞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而且可降低血脂含量,从而达到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目的。曹洪等[5]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血塞通可减少大白兔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血塞通具有保护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减轻静脉血管损伤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极化液加血塞通片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 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64.58%);治疗后血液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塞通片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改善心肌血液流变学状况,进而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使原有粥样斑块保持相对稳定,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1]王育海.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54例[J].淮海医药,2009,27(1):27.

[2]韩意,韩朝,韩夏,等.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粘度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9,19(4):63,65.

[3]梁时才.血塞通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5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9):564.

[4]柏俊,黄世福,孙备.血塞通分散片对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2):93-95.

[5]曹洪,张颖,张功礼.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8,20(5):6-8.

猜你喜欢

血塞通黏度心绞痛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