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体会

2010-07-16尹吉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心搏心肺急诊科

尹吉东,李 灯,李 华

随着心肺脑复苏技术的规范和普及,特别是院前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级复苏获得成功,这使得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长期预后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院ICU科2008年9月—2009年12月救治的27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均经心肺复苏术恢复生命体征后转入我科,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2~89岁,平均62.56岁。急诊科接诊时即无生命指征者7例,院内发生心搏骤停者 20例。经治疗,出院 (好转或痊愈)5例 (占18.52%),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急性肾衰竭1例;死亡22例 (81.48%),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3例,脑血管意外3例,肺癌2例,曲霉菌肺炎3例,窒息2例,有机磷中毒1例,食物中毒1例,急性肾衰竭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给予深静脉置管,给予脱水、亚低温脑保护 (24h内)治疗;严格控制血糖、体温;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休克表现,给予升压药物治疗。根据基础病及脏器功能受损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死亡率81.48%。出院患者基础病均小于两种,死亡患者除4例 (分别为窒息、有机磷中毒、食物中毒)无基础病外,其余均大于两种。同出院患者相比,死亡患者有如下特点:平均年龄大,开始抢救时间及复苏时间长,APACHEII评分高,基础病多,器官功能不全数量多。急诊科接诊时即无呼吸、心跳者7例,住院期间均死亡。出院患者均为院内发生心搏骤停,抢救及时,复苏时间短,并发症少。出院患者中,2例留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2.2 死亡患者与出院患者的平均年龄、开始抢救时间、复苏时间 (开始复苏至心跳恢复的时间间期)、多脏器受累情况、APACHEII评分等见表1。

表1 死亡患者与出院患者各指标比较Table 1 Patients and hospital patients died of indexes

3 讨论

很少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心脏骤停后的心肺脑复苏支持研究。然而,复苏后治疗,对改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早期病死率,以及脑损伤引起的病死率,有重要的潜在意义。影响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如开始抢救的时间、复苏过程中及复苏后脑损伤程度、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复苏期间多脏器功能受损情况等等。

3.1 开始抢救的时间 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应争分夺秒,如果10min后实施心肺脑复苏术则抢救几乎不能成功[1]。本组患者中急诊科接诊时即无心跳者均于住院期间死亡,此类患者心跳停止时间不明确,开始抢救时间相对长,均>3min,而本组中出院患者均<3min。因此,院内发生的心搏骤停应及时识别,立即给予有效的复苏抢救,对复苏后治疗的效果意义重大。

3.2 脑复苏 心脏骤停后的脑循环中断及心肺脑复苏时的低灌注和自主循环建立后的再灌注损伤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使最终出院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脑复苏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脑复苏治疗的内容很多,主要为亚低温治疗、降低颅内压 (维持脑灌注压和脑血流的前提下)、神经细胞保护治疗 (包括抗炎症反应、抗神经凋亡、抗氧化及兴奋性毒性作用)、基因治疗及神经元再生等[2],但有效性尚有争议,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为脑损害的程度、治疗开始的时间等。本组5例出院患者中有2例生活不能自理,神经功能预后有待提高。

3.3 伦理学 脑复苏耗时、耗力、耗财,对脑复苏肯定不可能成功的病例,及时终止脑复苏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外将脑死亡作为终止脑复苏的指标,而国内目前尚无终止脑复苏的具体指标,医院和临床医师总是依据患者亲属的意愿,停止进一步抢救和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浪费。本组患者中19例(70.37%)有两种以上 (包括两种)基础病,其中仅1例最终出院,成功率很低。作为医学行为指导的普遍可接受的伦理原则包括有利原则、不伤害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3]。研究和探讨有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伦理学是我们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减少复苏后伤残率,其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工作中及时有效的抢救、周密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待发现。

1 宋志芳.实用危重病综合救治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24-138.

2 秦伟毅,徐秋林.脑复苏治疗的新进展 [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8):382-384.

3 黄子通,蒋健,周荣斌.现代复苏医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23.

猜你喜欢

心搏心肺急诊科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