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系统的思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2010-07-1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建构实训专业

熊 林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问题的提出

实训是高职专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专业实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高职的专业实训教学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是实训教学的综合性问题。

从高职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来看,综合性实训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程综合实训,另一类就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前基于课程内容进行的一次全面性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或者大型作业属于这种类型。专业综合实训则是在专业课程教学基本结束后,针对整个专业进行的全面性、综合性实训,它既是对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前的一次工作预习。如何完成专业综合实训,历来是专业教育中的大事,也是难事。采用走出去的方式,是现在多数高职专业所采用的方法,如“2+1”、“顶岗实习”等。这些实训方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企的利益性问题

常规情况下,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企业来讲既无直接利益,也无政策制约,同时可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甚至承担一定的风险,这种校企合作更多是依靠人际关系来维系的。显然,这种并非互利的合作关系是无法常态化的。实际上很多专业是以“游牧”期工程的方式不停更换实习单位,以适应企业的“承受度”来实现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校企利益的不对等直接影响了学生实习的效果

(二)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专业综合实训以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往往会因诸多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学习的有效性。如:所在企业工作的规范性,企业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企业实习教师(跟班师傅)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都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既然“走出去”实施专业综合实训在现实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那么,“请进来”的方法应给予高度关注。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设计构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要的综合实训系统,并在学校环境中来实施,能有效提高实训效能;企业专家在指导过程中,也可以适时物色并有意识考察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校企双赢的现实做法。

二、专业综合实训系统的构建

专业综合实训是基于专业的核心课程或多项核心技术而进行的系统性实践训练。专业综合实训是利用一段集中的时间,以多个典型工作任务为实施载体,以多项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为训练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对学生进行多任务、多方位的综合技术应用训练,这种综合性训练,对有效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它是专业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很好的未来工作预演。

实训项目的全面性,实训技术的关联性,都决定了建构综合实训系统(Integrated Training System,以下简称ITS)的复杂性。合理有效地建构高职专业ITS是一个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来探讨如何建构高职多维ITS的问题。

(一)基于工作岗位维度,建构适应不同岗位工作的ITS

基于网络工作岗位维度来建构的ITS,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因此,对ITS的设计应以满足指定岗位的基本工作需求为前提,遴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作为实训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岗位维度建构的典型工作任务群

计算机网络专业从其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未来工作岗位主要以网络组建(组网)、网络管理(管网)和网络应用(用网)等三大岗位为主。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遴选出的以网络规划与设计等11个典型工作任务,在内容上构成了ITS的训练体系。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在技术层面上基本涵盖了三个不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求,也反映了岗位工作对所需人才的综合能力需求。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系,使学生可以较为全面地接触多个工作岗位的技术训练,对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基于工作岗位维度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各个岗位之间并非是孤立的,所有的工作任务都以一个企业的实际网络作为情境来进行设计的。

整个综合实训系统从网络建设工作开始,首先,根据模拟企业对网络的实际需求进行网络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的施工设计;利用现有设备,模拟企业网络进行设备互联,并以此建立相应的技术文档。其次,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网络的系统化境——Windows和Linux等操作系统,配置各种网络服务器,如Web、FTP、Email和DNS等服务器。第三阶段将是在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上创建企业的应用环境,如建设企业的Web网站。综合实训系统的三个不同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应用所有企业面临的基本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各工作任务间虽然有性质、形式、发生时间以及对应岗位的区别,但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各工作任务的内容按其对网络的需求和支持关系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整体,既突出了各工作岗位的技术特点,也强调了岗位技术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全面实践网络相关技术岗位的工作实务非常有帮助。

(二)基于专业技术维度,建构关联专业核心技术的ITS

在一般专业实训中,主要是针对独立掌握一项或多项专业核心技术而进行训练,对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比较欠缺,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恰恰是工作岗位最需要的。从专业技术维度来建构的ITS,就是要解决如何将若干项专业核心技术根据不同应用特点,有机地关联成为一个实训系统,使学习者在经历了这一综合实训过程后,能较好地掌握多项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方法,这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网络技术专业三大工作岗位可归纳出“网络硬件技术”等六大专业核心技术群,在各技术群中又细化出若干项专业核心技术,从而形成整个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集(如图2所示)。所有这些核心技术均具体应用在遴选的工作任务之中,并形成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的技术应用实体。如:Windows和Linux是建立和运行在虚拟机上的网络操作系统,而工作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网络硬件技术的有效支持;网站的建设与运行必须依赖Windows或Linux环境,同时需要数据库的技术支持;所有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文档和建设文档,需要借助于Office、AutoCAD、Visio、Project等软件的综合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原有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图2 基于专业技术维度而建构的核心技术群

(三)基于职业能力维度,建构提高职业综合能力的ITS

职业能力,即为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具备的能力集合,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ITS旨在通过完成各项既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基本工作能力,加强对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所谓职业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工作规划与执行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建档能力和团队组织和协调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职业能力维度而建构的职业综合能力群

(一)工作规划与执行能力的培养

ITS对学生的工作规划与执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在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基于三个工作岗位六大实训模块的多项工作任务,每一模块都涉及实训的工作规划设计与具体执行的问题,在具体要求方面,ITS明确要求学生在工作初期提交工作规划报告,工作结束时写出工作总结,由于所有工作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训团队来完成,因此,团队的分工协作,任务的规划、组织、协调、实施与总结,对学生工作规划与执行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ITS在技术层面上,强调对专业技术的综合性应用。首先,将跨接三个工作岗位六大模块的工作情境设计成一个企业,整个实训将全面模拟一个现实企业的网络建设、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等多项工作来进行。由于整个实训从头至尾是针对一个典型网络用户(企业)的需求来设计的,实训内容的整体性也就决定了技术应用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种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的技术综合应用,对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技术非常重要。从现实意义出发,它不但完全超越了单项技术训练的范畴,开阔了技术视野,同时避免了因外出实训而造成的技术和工作的单一性问题,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三)技术文档编撰能力的培养

技术文档的撰写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它既要求编者熟谙专业技术,了解规范标准,熟悉应用文体,同时对写作能力和电子文档的编辑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在ITS中,多个模块均要求提交不同类型的技术文档,学生在完成这些资料的建档过程中,要熟悉各种不同类型技术文档的文体,熟悉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并结合实训中的具体要求,运用文档编辑软件来完成建档工作。就其实际情况看,因在各方面有需要熟悉和学习的内容,完成技术文档的建档工作难度并不亚于对具体技术的应用,而且这有助于学生规范工作习惯,拓展工作能力。

(四)团队组织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组织和协作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首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专长和爱好组成实训小组,选出团队负责人,并制定出小组实训工作计划。其次,在每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小组成员的个体,都要承担一定的技术任务和建档任务,整个小组在一个大的任务情境中工作,各成员之间在任务上存在相互衔接和交叉的关系,技术上也存在相互协作的必要,再加上整个实训成果的考核中,小组的最终成果占有很大比重,所以,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小组成员之间因任务不同可能造成训练效果的偏差,也要求在组内各成员任务角色的交换中完善。

共同的任务和共同的成果造就了共同的目标,在各成员为这一目标共同努力中,学生的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另外,ITS对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功效。虽然在ITS中并未单独设计对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但在多个模块中均部分采用了英文工作界面的软件平台,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英文命令和帮助文件都需去记忆和理解,有许多英文资料需要查阅,它有别于课堂上的范文学习,这是一种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无法回避的英语训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外语和技术的双重学习,对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建构ITS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模块和技术的叠加,而是岗位工作的交叉适应,是专业技术的融会贯通,是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也是学生就业前最好的一次实战训练。

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各个学校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不可回避的难题。根据专业岗位需求,构建合理有效的ITS,不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良策。

[1]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EB/OL].(2006-08-17).http://www.pep.com.cn/xxkx/xxkxjs/xkxsyj/jyll/200703/t20070328—380612.htm.

[3]姜大源.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猜你喜欢

建构实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建构游戏玩不够